小班幼儿色彩运用特点指导策略
摘要:小班幼儿色彩运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本文介绍了从创设一个丰富的色彩环境;进行有趣地涂色练习,提高涂色技能;尝试多种绘画形式,体验色彩的艺术魅力;色彩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整合等五个方面入手提高幼儿色彩运用能力,促进幼儿色彩感知觉的发展,收到良好的成效,并对今后的色彩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 色彩运用 指导策略
色彩是幼儿艺术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它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情感。一个对色彩敏感的幼儿会将画面描绘得色彩斑斓,富有表现力。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色彩知觉力的强弱、敏感程度和个人的知觉品质影响着一个人美术作品的效果。一幅成功的幼儿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因此,色彩的运用技巧尤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
一、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幼儿在三岁左右基本能够辨认红、黄、绿三种基本色。由于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加上感知觉发展还不稳定,幼儿对颜色的辨认往往是直觉的、具体的,所以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将颜色的名称与具体的颜色对应起来,尤其是近似色、混合色,更容易混淆。如他们常把淡蓝色说成是绿色,把深蓝色说成是黑色等等;也不能区别色彩的深浅,如绿和浅绿,蓝和淡蓝等。对一些近似色也模糊不清,如蓝和绿、蓝和紫、红和橘黄等。从幼儿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色彩明快,鲜艳的图画,对淡雅、灰暗的色彩很少使用。如在绘画活动《狮子的头发》中,有77%幼儿较多地使用红色、绿色、黄色。有20%幼儿选用了粉红色或淡绿色,只有3%的幼儿选用了灰色和棕色。此外,在进行着色时,一些幼儿只选用一种颜色来完成画面,小部分幼儿使用2-3种颜色涂色,极少数幼儿选用3种以上颜色,男、女幼儿在色彩使用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小班初期的幼儿,使用颜色搭配的经验十分贫乏,对色彩的认识也十分粗浅,在运用色彩时,不是有意识的去选择色彩,随意性强,较任意地使用,缺乏一定的色彩审美意识。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小班幼儿色彩运用特点,培养他们对色彩的兴趣,能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对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探索实践与指导对策
从罗恩菲尔德儿童绘画发展理论评说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色彩的运用正处于下列发展阶段:涂鸦期(无意识用色;有时选择一种颜色)→象征期(会用不同色彩来区分不同的涂鸦意义)→形象期(所用色彩常与表现的实物色彩无关,依感情用色;逐渐能分辨混合色,对颜色的色度开始学会区别;开始小面积涂色)。这说明小班阶段,幼儿色知觉有了明显的发展。笔者根据小班幼儿色知觉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制定了色彩教学方案,从色彩环境创设、教学形式、方法、美术作品欣赏等方面着手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一个丰富的色彩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和发展的。一个色彩丰富形象童真的环境可以刺激幼儿的色知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色彩。
1.在环境创设中注重体现色彩的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教师在活动室墙饰及主体墙的创设中要遵循幼儿色知觉发展特点,选择一些明快、鲜艳的色彩进行精心安排,让幼儿在与色彩斑斓的墙饰的互动中感知、认识色彩。
开学初,活动室的主体色可创设为淡兰色、浅绿色,主要是针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处在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期,运用这些淡雅的颜色可以缓和幼儿的情绪;学期中,活动室布置的主体色以黄色、橙色为主,这时幼儿已经比较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高兴来园,在园时也能开心地适应集体生活了,因此采用这些体现热闹、较积极向上的情绪的色彩,与幼儿的情绪表现相呼应,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色彩的变化。当然在幼儿的休息室或午睡室,基本上还是使用较宁静的兰色。学期末,活动室的主体色一部分改为红色,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成长了,进步了,用表示喜庆、热闹的红色作为主体色,表示了教师的鼓励,同时也告诉孩子快过年了,使幼儿对红色是喜庆的具有初步的感知。
2. 将色彩的感知巧妙的结合在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自己服饰的颜色,外出散步时让孩子们说说不同季节中树叶、小草、花等自然界的颜色。如春天里的柳叶是淡绿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红色的、冬天里的松针是深绿色的等等,引导幼儿观察千变万化的天空的奇妙色彩,从而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结合日常游戏,让幼儿观察、比较各种颜色,在轻松愉悦氛围中进行色彩分类、感知等等。
3. 丰富美工区域中材料的投放
在美工区投放一个色环,让幼儿直接感受,理解什么是色相。依次可以让幼儿了解色彩的色调——冷(宁静、幽雅)、暖(生动活泼、热烈鲜明)。区别色彩的明、暗,如:红色和粉红色,蓝色和淡蓝。让幼儿从认识4—5种颜色(红、黄、蓝、绿)增加到11—12种颜色(褐、紫、土黄、黑、粉红、橘、橙、青等),而且教师在提供颜料时,可以分成若干组:近似色一组,对比色一组。 教师还可提供各色橡皮泥、彩纸、珠子等,让幼儿根据喜好自由地选择,自由搭配。不断引导使幼儿知道怎么表现、认识、运用更多的颜色,增加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兴趣。
4. 欣赏优秀的美术及摄影作品,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色知觉对于人类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以提供一些色彩鲜艳明快,与生活较为接近,利于他们理解的名画或摄影作品来引导他们进行欣赏。如欣赏米罗和蒙得里安的抽象作品,这些作品没有很具象的物体,只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色块和粗细不同的线条,幼儿感受色彩美的同时,还可以对这些色块、线条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达。
(二)进行有趣地涂色练习,提高涂色技能
小班幼儿对色彩已有一定的认识,会大胆地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但在这个阶段,其手、眼虽初步协调,但还未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涂色时注意力不能持久、不认真,所表现的内容经常出现一些大小不均匀的空白,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围绕教育目标,为他们精心设计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心理与实际的操作,把自身对色彩、对美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传达给他人。在涂色练习中,单纯的涂色比较机械,幼儿容易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涂色练习《拍蚊子》,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种颜色把画面上的“蚊子”“拍”涂掉,幼儿兴趣很高,运笔很大胆,把“蚊子”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了;又如涂色练习《补衣服》,小猪的衣服破了一个洞,伤心地哭了,请幼儿选一种漂亮的颜色给它补上去。幼儿的兴趣也很高,小心翼翼地给小猪补好了花衣裳。通过这些游戏的形式加强了幼儿对涂色的正确方法的掌握。只有把涂色的基本方法掌握熟练,然后根据不同的物体色彩表现,采用不同的涂色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除此外,还应注意幼儿执笔的姿势和画画的姿势,手眼保持一定的距离,握笔自然。鼓励幼儿放心大胆地自由涂抹,练习手指、手腕等小肌肉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辅以一些生动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技巧。如在涂色时,为让孩子们涂均匀,不留空白,可教幼儿边念边涂色:“吭哧吭哧轻轻涂,小白点点都不见”。这样,每次练习,孩子们会边涂边念儿歌还会检查还有没有小白点点,涂色技能逐步提高。
(三)尝试多种绘画形式,体验色彩的艺术魅力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还不够稳定,他们往往被外在事物本身的特征所吸引,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够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教师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式的丰富的形式让幼儿对色彩进行亲身体验、操作、感知、练习。这样,孩子们色知觉才会最大程度的得到发展,幼儿才会创造性地运用色彩并通过多次操作活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控制能力。
1. 让幼儿尝试各种滚画。滚画的材料有很多种。滚珠画:选一张自己喜欢的色纸作为底纸或给白纸涂上底色,放在鞋盒里。把玻璃弹珠(或木珠、乒乓球等材料)蘸满各种颜料,然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盒里慢慢地任其自然流动。珠子滚过后盒下的各色轨迹,也将是一幅非常自由美丽的画。轮子滚画:让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各类玩具小汽车的车轮滚画,先让车轮在教师准备好的水粉颜料上滚一滚,再在大的作画纸上“开汽车”,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色彩和车轮走过的不同花纹的变化,体验玩耍和大面积合作作画的乐趣。滚筒滚画:利用废旧纸筒、易拉罐、玻璃瓶等筒状物体自制而成的滚筒,蘸上颜色,让幼儿在大纸上滚出一条条“大路”或一片片草地。在这些活动中,带给幼儿成功的体验以及与色彩亲密接触的快乐,大大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 用手掌、手指、瓶盖以及各种自制的蔬菜印章进行各种手指点画、手掌压画、拳头压画、印章印画。如在三角形的积木上涂上红色,正方形的积木上涂上黄色,印在一起,就成了金色的房子。又如教师在大纸上画树杆,幼儿把捡来的树叶涂上色彩印在大纸上当树叶,最后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童话中的树。
3. 线画,把线绳放在颜料中浸透然后取出,放在纸上拖,留下各种不同颜色,采用粗细的线来形成不同的轨迹,错综复杂中充满了幻想,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让幼儿玩色。例如在废旧玻璃瓶上画画、在石头上涂色、用各种染色纸浆在瓦片上塑造型等等,让幼儿充分感觉玩色工具的多变,体验新鲜、好奇的感受,培养浓厚的绘画兴趣。启发他们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颜色画一幅画。将色彩的教学融于丰富的组织形式,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摆弄、操作中感受不同画种的不同魅力,感受色彩的奇妙。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幼儿对色彩的选择外,还要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色彩,引导幼儿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选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四)色彩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整合
幼儿色彩教学可以自然融入其它各个领域的教学,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教学能让幼儿的色彩知觉发展得更快。
在认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色彩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引导幼儿将其与两种不同的色彩相匹配,帮助幼儿感受冷暖色调所呈现的两种不同的感觉。在前面提到的“线绳画”中,教师可配上音乐提醒幼儿:跳跃欢快音乐——提绳子抖一抖、跳一跳;抒情流畅的音乐——让绳子在画纸上走长线等。在玩色过程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在数学活动《造房子》中,教师让幼儿给大熊造红、黄、蓝三间不同颜色的房子,让幼儿把红色“砖头”送到红房子处,把黄色砖头送到黄房子处,幼儿在活动中既进行了数学的分类活动,又巩固了对三种颜色的认识,数学与色彩的结合自然而有效。
在社会活动《蜡笔小黑》中,小朋友都不喜欢蜡笔小黑,认为它画出来的颜色都是黑黑的,蜡笔小黑把其他彩色蜡笔画出的颜色都涂黑了,但在铅笔大哥的刻画下,黑色背景下出现了七彩的礼花。这个活动既教育了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让孩子们在精彩的故事中感受到了色彩变化的魅力,也不失为一次生动的色彩教学。
在综合活动《跳跳糖》中,教师把色彩教学与科学、健康活动进行渗透。如找一找跳跳糖的颜色,请幼儿扮演各色跳跳糖在相应颜色的“大嘴巴”里做游戏、找同色好朋友等等。
在小班故事《彩色村庄》中,请幼儿说说村庄里的小动物喜欢住什么颜色的房子。引导幼儿感受村庄图中的色彩美;引导幼儿辨别颜色,根据故事内容给不同的房子涂上相应的颜色。使幼儿在语言活动中辨别红、黄、蓝、绿、白色,并体验涂色活动的快乐。又如诗歌欣赏《绿色的世界》里,教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各色透明纸或戴一戴各色墨镜,感受色彩变化的奇妙。
总之,教师只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识,色彩教学就可以和各领域活动互相渗透融合,开通多渠道色彩教学。
三、效果及建议
(一)通过实践指导,小班幼儿色彩运用从单一到渐渐丰富
小班初期,幼儿运用色彩十分单一,经过一系列色彩学习活动,幼儿运用色彩表现画面从最初使用1-2种颜色逐渐过渡到4种及以上颜色,对色彩的兴趣明显提高,提高了对色彩敏感度,喜欢给图片上每个形象都涂满色彩;涂色技能从最初毫无目的涂鸦,到能较均匀、不留空白地涂色。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以及手臂大肌肉动作都得到了发展。
(二)拓宽了幼儿表现色彩的形式和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幼儿除了用油画棒作画,还尝试了如前面提到的滚画、印章画、线画、石头画等等,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表现色彩,丰富了幼儿表现色彩的感性经验,较之以前,幼儿在运用色彩方面明显大胆而富有特色,为创造性开展美术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要借助语言进行表达,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使幼儿在学习色彩的过程中丰富了词汇,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如“风吹过草地,花儿弯下了腰”,幼儿会说:“风轻轻吹过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弯下了腰”。幼儿将对色彩的认识,对色彩描述的丰富词汇逐渐运用到语言中,并能完整表达出来。
(四)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在各种玩色游戏及色彩教学操作活动中,经常是以分小组方式进行。很多时候幼儿的操作材料,如水粉颜料、蔬菜印章、小车轮等等都是共享的,幼儿在活动初期常会出现争抢现象,慢慢的在教师引导或在能力强的幼儿影响下,他们学会了合作与协商。争抢材料的现象减少了,互相商量与交流的现象增多了。学习合作与共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并值得高兴。
除了合作与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整理习惯也正逐渐形成。色彩活动需要发放与整理的材料较多,幼儿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能有条理地帮助教师整理材料也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良好的整理习惯、作画习惯都得到了巩固。
(五)幼儿的色彩偏好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幼儿对于色彩的感知与认识都较有兴趣并且投入,但也发现个别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较慢,并且存在明显偏好。如某一男孩子在各种色彩活动中,80%以上的次数都是选择单一的绿色作画;个别幼儿比较喜欢选择咖啡色、黑色涂色等等。经过教师耐心细致地引导,情况有所好转。在这一方面,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对此类幼儿建立完整的个案追踪,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色彩指导,帮助幼儿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总之,小班幼儿色彩运用的指导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选取合适的教材内容,多通道参与,帮助他们逐步丰富用色经验,并在不同形式的创作活动中尝试运用,逐步形成幼儿自己的用色风格,建立良好的绘画情绪,提高幼儿运用色彩进行表现的能力。
手工材料
关键词:色彩运用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