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孩子坚强意志的培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ihongmei 感谢 shihongmei 上传 0人参与

        目前,不少家长认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尽其所能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可以自己完成的事。这种家庭教育中的倾向是颇令人担忧的。这会造成孩子不愿接触人世间的艰难困苦,甚至会将一些平常的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难以承受。 
        艰难困苦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今天,家长也许有能力帮孩子克服一些,但是,谁也没有本事完全消灭它或者回避它。孩子不可能永远躲在父母的“保护伞”下。而一个从小就畏惧困难的人,很难设想他将来有意志克服生活中的什么磨难。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因此,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孩子坚强意志意义重大。 
         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应从自觉性、自制力、坚韧性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依据主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的意志品质。”具有自觉性品质的人,能够审时度视,独立判断,在深刻认识自我行动目的的基础上,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而不是人云亦云,屈服外界压力,盲目行动。 
        意志坚强的人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自身有一股内在的动力,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和强迫,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这一目标。意志的自觉性是产生坚强意志的源泉。幼儿的自觉性和有意性逐渐发展起来,逐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根据成人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开始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孩子的自觉性不强,容易受到暗示和别人行动的影响,也就是说,自觉的时间很短,很不稳定。 
        孩子自觉性的培养应从小事抓起,通过榜样示范教育孩子,让孩子从榜样人物身上汲取力量。比如有一个生活坎坷但从不在困难面前退缩的人曾这样回忆幼时的一段往事:小时侯,有一次在幼儿园滑滑梯,一不小心,木制滑梯上的一根木刺扎进我右手虎口,有一寸深,当时我痛得又哭又叫。妈妈闻讯赶来,和老师一起带我上医院。路上妈妈讲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关羽,打仗中胳膊中了毒箭,医生给他治疗,不仅要去掉中毒的肌肉,还要刮骨头。那时没有麻药,关羽胳膊上的骨头被刮得嚓嚓响。可他和没事一样,一直在和别人下棋。我在医院里,不知是麻药的作用,还是想着妈妈刚讲的故事,刺取出来了,我竟没有哭。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父母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教育孩子,即从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做起,这些细节是孩子耳闻目睹、经常接触的,从这里着手进行教育,也就更有效。比如,孩子在院子里玩时,抢邻居孩子的玩具,父母制止一两次,但没过多久又管不住自己了。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因为你爱玩,别人也爱玩,你只能去借,去和别人有礼貌地商量,而不能抢。”又如,孩子在父亲睡觉时大吵大闹,母亲可以对孩子说:“爸爸睡觉时你不要吵闹,因为爸爸工作很辛苦,需要休息。”日常生活中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正是培养、锻炼孩子意志自觉性的好机会。父母不要白白放过这些机会。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循循善诱,要以理服人,千万不要强行压服。否则,即使孩子勉强去做了父母所指定的事,但由于并未“心服口服”,他就不会有正确、明确的方向、目的,更谈不上有自觉性了。 

        二、 培养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预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意志品质” ,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它表现为:善于迫使自己去执行决定,积极克服行动中的困难,力求达到目的;善于控制自己情感和冲动,能忍耐自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强调行为规范的培养时说过:“首先要培养行为的沉着性、自觉性,因为群体中的个体绝不能随心所欲,完全自由,而必须服从一定的客观规律和某些人为的规则。”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自行克制,那么,就是一架“坏机器。”孩子们之所以时常吵架,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他还主张使一个人善于克制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同时,深信幼儿的自制力是可以培养的,但他也承认:克制自己是一件挺困难的事,尤其在心理“变化多端”,尚未形成自我意识的童年时代。 
        幼小孩子由于兴奋和抑制发展的不平衡,随意注意也未发展,控制自己的能力很差。比如让他去洗手,他却兴高采烈地玩起了水。幼儿只是在有兴趣的活动中表现出能控制自己。随年龄增大幼儿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如父母在教孩子认字时,他能控制自己“想去玩”的愿望。六岁多,幼儿开始主动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动,具有为达到目标而抑制自己的能力。 
        自制力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将来,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想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放弃一些妨碍这一目标的其它目标,或影响这一目标的其它活动,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否则所有的目标都会受到影响,该达到的目标也会力不从心,难以达到。所以应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当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父母怎么办?最明智的选择应是鼓励。包办会造成懒人;回避,会助长孩子的怯懦心理;鼓励则会让孩子以必胜的信心去面对一切,成为一个果敢坚毅的人。 
        曾经听到有位母亲这样对女儿说道:“宝宝故事讲得越来越好。”原来这个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会讲故事,什么事都比不上别人,于是不再乐意表演讲故事,甚至不太乐意在公共场合讲话。她的妈妈观察到这些情况后,增加了和她交流的时间,并且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让她讲故事给爷爷奶奶听,每次大家都鼓励她,称赞她故事讲得好。久而久之,孩子增加了自信心,乐意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母亲的做法让人佩服,也让人深思。她以鼓励为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 
        (二)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因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比如,有时父母在孩子专心画画时递给他一块糖果,孩子就会被糖吸引了注意力,而把画画丢在一边;孩子阅读图书时父母的“嘘寒问暖”会成为孩子阅读分心的“导火索”;有时孩子会同时干几件事,如边吃饭边看电视等。这些做法都会促使孩子养成易分心的习惯。要培养自制力,就要培养孩子集中精力,专心于某一事情的好习惯。 
        (三)约束孩子的消极行为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父母应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对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比如让孩子画画,孩子画到一半,由于碰到一些困难,或者被周围其它事物所吸引,就想把未完成的画扔到一边。这时,父母应教育鼓励孩子坚持把画画完。又如,孩子正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突然有同伴来玩,就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去玩。这时,父母应加以制止,要求孩子劳动完成后再去玩。这样做,孩子也许会不高兴,还可能争吵,但即使如此,父母也不能妥协让步,坚持“按原则”办事。当然,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强迫孩子,而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耐心地引导、教育,让孩子尽量把事情办好,并意识到这样做的道理。 
        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游戏的时候,父母都应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消极行为,不放任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动力定型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好习惯。 

        三、培养坚韧性 
        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这种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目标越远大,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越长。如果孩子具有意志的坚韧性,那么,他能为达到某一目标,在行动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并积极想办法战胜困难。反之,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很难达到远大的目标。有时解决问题的条件还不太成熟,需要等待,需要坚持,如果放弃了努力就等于前功尽弃。 
        孩子的坚韧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有研究发现,坚持性能使幼儿更专注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不轻易退却,更有助于提高智力水平。它对孩子素质的完善和提高,以致对于人的一生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一)帮助孩子确立行动目的 
        孩子不善于独立地提出自己活动的目的,往往他的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因此,稍有困难便很难克服,更无法坚持下去了。父母应帮助孩子确立行动目标,强化目标意识。“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帮助孩子确定行动目的,选择好“最近发展区”,让孩子有信心、有能力去完成任务,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这对增强坚持性是行之有效的。 
        (二)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现在的孩子由于遇到挫折的机会较少,而形成了一种“输不起”的性格,他们怕困难、怕失败、又怕尝试。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在孩子面临困难时,父母应不断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完。做到“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一般来说,如果行为目的为孩子所理解并富有兴趣。那么,坚持的时间就长。游戏、劳动、学习活动这些都是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父母应该充分发掘这些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利用这些日常活动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没有专心致志的毅力,就不能获得显著的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意志,就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只有“锲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镂”。这说明,意志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意志坚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发挥;反之,则会阻碍智力的发展。因此,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更应重视孩子坚强意志的培养。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识字究竟要不要趁早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