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谈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uangzhanguang 感谢 huangzhanguang 上传 0人参与

        一、当前幼儿园孩子心理健康的现状 
        根据对一些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在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下,经不起失败,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第三、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在班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的情绪。孩子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学校,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班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儿童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二、应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作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儿童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儿童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因此,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用音乐来构建健康的人格,为儿童的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音乐教育的方向应是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由于被家长们急功近利的一些想法所左右,不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多少还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虽然有一些儿童在演唱、弹奏方面通过了一些低程度的社会考级,但他们表现出来的音乐却平淡无味,缺少活力。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意志的表达和智慧创造的载体,历来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高级形态和有效方式,音乐表演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寄托崇高情操、表现审美情趣、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令人向往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儿童学习音乐只能像机器人一样做机械的演唱、弹奏,那就违背了音乐最终表达情感的旨意。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在幼儿园阶段,技巧训练不应该是重点,而应着重培养儿童良好的演唱(奏)习惯,使儿童敢于演唱(奏)音乐,乐于演唱(奏)音乐,让音乐充满他们的日常生活,让“儿童生活音乐化”(陈鹤琴语)。爱唱歌的儿童是活泼聪明的儿童,我们不妨多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歌曲来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像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些少儿动画节目中的《猴哥》、《蓝猫淘气3000问》、《天地之间》等歌曲无论从旋律、节奏、歌词等都很有特点,曲调明朗、欢快,形象活泼、生动,只要小朋友们一唱,都能表现出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情绪,仿佛自己就是勇敢的猴哥、聪明而淘气的蓝猫…… 
        2.适当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儿童的情感发展。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除了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外,同时还存在一种音乐教育过程受目标支配的教育目标模式,导致教师“目中无学生”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和严重,加之在音乐教育上还或多或少的把内容分割为唱歌、律动、欣赏、奏乐教学等,教师自然就围绕自己设定的目标上课,以完成某一项教学内容为目的。由于目的单一,教师的教学方法难免会简单而呆板,在音乐教学中所应表现出的审美功能就会大打折扣。由于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体现音乐的审美功能,儿童必定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感,抒发不出美好的感情,不懂得抒发感情的方法,进而会影响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的自由表达,其情感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 
        当前,全国都在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养成健康、正常的情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应该重视过程模式,将教学视为一种动态的流程,强调儿童主体性,重视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提倡探索和创造,在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的前提下去促进儿童良好情感的发展。譬如:尽可能将听觉、视觉、形体、表演、文学艺术形式综合起来使儿童能从多角度、多渠道、多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注意让儿童在充分欣赏、感受作品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去表现对作品内涵和感情的理解。 

        三、在幼儿园里如何把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而产生的,它自然地实现于音乐活动的过程当中,二者统一的关键是音乐活动在于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实际上,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比如讲礼貌、谦让、合作、互助等主题,一直是学校音乐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在实践的层面上,教师往往偏重于作品中的音乐意义,而忽略了对主题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无形中也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被白白浪费掉。相反,如果教师树立起了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也完全可以把它们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起来。此外,在音乐技巧的练习中,教师们也应该注意通过演唱和演奏的训练过程,培养儿童坚强、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引导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仅仅注意儿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的引导儿童感受音乐。如前所述,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愉悦身心、调整情绪的作用要通过欣赏者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无法通过引导儿童的欣赏活动实现音乐的内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学校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是二者有效统一于儿童教育过程的前提条件。 
        3.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无论是从技能上看,还是从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上看,儿童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努力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语言:陈毅的故事---棋与糖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