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指甲怎么办?
这段时间是“手足口病”传染的高发期。在点名活动之后,我依次检查了小朋友的小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小朋友是否有被传染的迹象,还可以检查小朋友的小手是否干净,指甲有没有剪。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健康,也没有发病的症状,只是在我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几乎所有的小朋友指甲都没有剪,有个别小朋友的指甲不仅有点长,而且还在指甲里藏了很多污垢,看着实在不卫生。如果不及时修剪过长的指甲,那就可能会导致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经常会不小心用指甲将自己或他人抓伤,严重的话会因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
其实我们在平时,也经常提醒幼儿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只是,也总是有小朋友依然带着又黑又长的指甲来幼儿园。
愿意剪指甲的理由只有一种,那就是剪了既卫生又安全,可不愿剪指甲的理由却有许许多多。比如:爸爸妈妈没空啊;爷爷奶奶眼睛花了,看不清楚啊;小朋友不愿意剪啊;忘记了等等诸多的理由。
之后,我拿起指甲钳分组替孩子修起了指甲,只是,修指甲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小朋友的指甲虽然不是特别长,看上去还算是有点干净的,但仔细一看,指甲却坑坑洼洼,很不平整,手指还有发白的迹象。我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问其中一个小朋友,“思宇,你是不是咬指甲了啊?”思宇点点头。哎,果然不出所料,结果五个小组的小朋友指甲剪下来,大概有8、9个孩子都有咬指甲的不良习惯。
那为什么会咬指甲呢?
百度搜索:吮吸是人类的条件反射,与生俱来的,碰到的东西基本都会用嘴去吮吸,当婴儿时期第一次碰到自己的手指并吮吸了之后,大人没有及时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就会把手指或者指甲当做安慰品来吮吸,有牙齿了之后再慢慢演变成咬指甲,这个只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而已,是可以改掉的。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的还是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
而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上写道,学前儿童的不良习惯,第一个不良习惯是吮吸手指,第二个不良习惯就是咬指甲。
预防和治疗学前儿童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应从消除引起学前儿童心里紧张的因素入手,从认知、行为训练、家庭环境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矫治,帮助儿童重建正确而客观的自我意识。例如,加强同伴之间的游戏和交往,增加体育游戏,丰富生活内容,改善家庭生活环境,调整家庭教养方式等。
其实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也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
学前儿童吮吸手指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
这种不良习惯多因为婴儿期喂养不当,不能按时给婴儿提供足够的食物,以及儿童缺乏环境刺激和社会交往导致的,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行消失,但是保留这种行为的学前儿童却戒除困难。
那么经常吮吸手指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经常吮吸手指,可能会引起手指肿胀、局部化脓,若此习惯延续到换牙之后,会导致下颔发育不良,牙列异常,上下牙对合不齐,妨碍咀嚼功能。同时,吮吸手指的学前儿童可能会遭受同伴的嘲笑、成人的指责,从而影响心理发展。
原来,小朋友从小就埋下了许多的“小习惯”,只是在爸爸妈妈还以为没关系的时候,已经慢慢渗入了孩子的心。
那应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改正这些不好习惯呢?
而预防吮吸手指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喂养方法,注意定时、定量、喂足喂好婴儿,让学前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缺乏环境刺激、过分孤独的儿童,要给予一些有趣的玩具,多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转移他的注意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户外活动,有趣的游戏,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根治吮吸手指习惯的重要方法。
其实,孩子的不良习惯还有很多,只是归根结底,他们需要大人的关怀。相信只要爸爸妈妈们能时常关心、呵护下自己的孩子,他们这些不良的习惯也就慢慢消失了,因为毕竟他们也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不爱干净的孩子,他们也想成为爸爸妈妈心中永远的好孩子!
手工材料
关键词:指甲
- (11)要经常修剪指甲/儿童绘本故事ppt《启启、蒙蒙和玩具朋友们》 2012/07/06
- 宝宝指甲透露的9个不健康信号 2012/05/08
- 小班安全活动教案:亲亲指甲钳 2011/08/05
- 幼儿园保育员:剪指甲不可剪得过短 2011/02/1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