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科学活动中幼儿操作主动性的培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anglizhen 感谢 wanglizhen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根据自己的和向他人学习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有聪明的大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幼儿有灵巧的小手,可以进行快乐的创造。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除了要开拓其想象的空间之外,还应当重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这就好比是一朵盛开的创新之花,真正供给其养分的是它的根,这个根就是我所说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动手操作能力 创新意识 心理环境 
        陈鹤琴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活教育思想,让幼儿以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为主要途径,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敢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和逆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高素质。当前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忽视了幼儿的自我服务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溺爱有加,保护过度,任何事情包办代替,致使孩子自我意识、劳动情感淡薄,动手操作能力差。而科学教育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从萌发幼儿想动、要动、爱动的目标、原则、方法和途径入手,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聪慧的智力和各种能力,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在不断使用双手的同时,孩子的智力与人格发育会提升得更快,发展得更成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在这些设想的驱使下幼儿会进一步动手探索、摸索、发现,直至闪烁出创造的灵光。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发挥他的创造才能。” 
        所以,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触摸、摆弄、拆装等等动手的机会,并重视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培育出美丽的创新之花,坚实地做好“扎根”工作。 

        一、变想为做,激发幼儿动手创造的热情。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是让幼儿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出来的。要创新,就不能只停留在想上,要动手去做,做出自己所设想的才是富有时代意义的创新。生活中幼儿的奇思妙想很多,如:“把连接纸杯电话的线绳,换成铜丝,声音还能传得清吗?”“把不倒翁的铁珠移到头部或胸部,它还能不倒吗?”等等。这些好奇的想法是非常宝贵的。只可惜多数幼儿都只是停留在想上,很少有人去动手摸索,进一步研究它。针对这一问题,我有意选择了一些在发明、创新方面取得成果的人和事,给幼儿讲他们是如何在想法产生之后,刻苦钻研,动手试验直至发明成功的。如:英国的瓦特小时候看见水开了,壶里的蒸汽推动壶盖直往上冒。他想:如果用很大的锅烧水,发出更多的蒸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物体吗?长大后的瓦特勤奋工作,不怕困难,经过无数次的动手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幼儿听了这个事例之后很受启发,他们知道了有创新的设想还要靠勤奋的双手去尝试,去摸索,去创造,心中动手创造的热情就涌动起来了。以前幼儿经常说的话是:“老师,我想到……”现在我耳边经常响起的话是:“老师,你看我做得怎么样?”变想为做,是引导幼儿迈向动手创新的第一步。 

        二、为幼儿营造一个广阔无比的动手空间。 
        幼儿生来就一个“探索者”。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要摸摸、看看、尝尝,甚至拆拆装装,摆弄摆弄。也就是说,幼儿需要亲自动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是不被人看重的差学生,在他退学回家的日子里,他的母亲将他带到了地下室的工具间,在那里为他准备了各种宜于操作和试验的材料与工具,爱迪生就是从动手摆弄这些材料开始走向发明之路的。可见,适宜操作的材料与工具对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乃至创新幼苗的萌芽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恰到好处地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宜于操作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在广阔的动手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 

        三、重视幼儿动手的过程,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创新幼苗茁壮成长。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自身对做的“过程”比对做的“结果”更感兴趣。动手做的过程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我们应当看到幼儿的许多创造行为就表现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之中。所以,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有利于养成幼儿再创造的信心。 
        幼儿动手创造还需要一个和谐的、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可以说,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儿童,才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儿童。为此,教师要多对幼儿说些支持鼓励的话语。例如,在蒙台梭利实验室里,听到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慢慢来,总会越来越好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妙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幼儿与教师形成了一种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孕育的创造幼苗定会茁壮成长! 

        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观察留意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和交往能力等,必要时老师选择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如科学活动《物体的沉与浮》,先让幼儿自己玩水,把各种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什么东西沉入水底,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思考铁制的轮船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通过实验锡纸团和锡纸船在水里的变化,感知铁船航行的沉浮原理。在点拨引导下,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既获得了感性的经验,又有效地激发了探索精神,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地、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区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多给幼儿一些动手的机会,重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创造的灵光从他们的手指尖上闪烁出来就必须从“扎根”开始做起,唯有从“扎根”开始培育出的创新之花才会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操作主动性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民间游戏—-幼儿快乐的源泉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