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aoliping 感谢 baoliping 上传 0人参与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从培养孩子的角度上说,这句谚语深刻表明了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好的习惯不但使幼儿终身受益,而且是几代人受益。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自○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人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人的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前段时间的大学生杀人事件和某研究生被害案,再次昭示了人格完善的迫切性和当前德育教育的缺陷。 
        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1.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友爱同伴,不欺负弱小,心中有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2.遵守公共道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爱护公物,注意节约能源;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自觉排队。那么,如何加强行为道德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 

        一、从培养幼儿爱家人入手,培养幼儿爱他人、爱集体的情感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苗,一家人都围着这棵独苗苗转,使他们产生了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他们根本不懂得关心家人,更何况去关心他人和集体呢!因此教育幼儿爱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如请幼儿了解家人的生活,观察父母的劳动,让幼儿谈谈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自己也应该怎样爱爸爸妈妈,以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及行为。在通过父母是怎样孝敬老人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这种情感及行为。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爱他人和爱集体的情感,如,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使幼儿觉得别人的爸爸妈妈也都非常了不起,从而懂得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还应爱更多的人,如,看到老师站着做事,应主动搬椅子,请老师坐下,再如,爱小朋友,看到小朋友摔到后应及时地把他扶起……。因此,从教育幼儿爱父母入手教育幼儿萌发爱他人的情感及行为,这种做法是养成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途径。 

        二、多渠道培养幼儿的德育意识 
        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如何使幼儿的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为,就需要通过情感和意志这个中间桥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使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为自觉的行为,才真正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1)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积极生活态度和情感态度表现为:谦让、助人、合作、同情等。这是个性品德的基础部分,是社会责任感更为复杂的道德概念和情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如大班饮水时老师特意安排了几个小班的幼儿一起取水,教师注意观察本班幼儿行为,饮完水后,教师将幼儿取水时,她看到的某些行为告诉大家,引导大家讨论谁的做法好?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送水杯时,很多幼儿已经知道应该让小弟弟、小妹妹先放,教师有意识的在“饮水”这样一个小的生活细节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又通过讨论、激发了幼儿的道德行为意识。送水杯时,幼儿的行为意识已发展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可见,特定情景的多次反复创设,将会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更有利于道德意识向行为的迅速转化。此类活动在吃点心、分水果时都可以进行。 
        (2)增强幼儿的自觉性行为。 
        幼儿在特定的氛围中,常常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但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便会变成另一个样。因此角色游戏则是增强幼儿自觉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幼儿最喜欢扮演角色游戏,他们相信角色的真实性,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他们就必须控制自己,用角色规范自己,要求自己。 
        (3)寓德于乐。 
        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不仅要有计划、有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更应坚持寓德于乐,组织一些愉悦性模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将快乐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如活动:《分果果》、《让座》等,这些活动中的道具都用食物,这样做可以使幼儿扮演得更加逼真形象,更具感染力,还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使他们在模仿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 

         三、抓住教育挈机,强化习惯形成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程度,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随机教育是构成幼儿德育的主体,幼儿德育重点是优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这一德育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幼儿具体、反复的生活实践和经常不断地重复来逐步完成,这就使得随机教育在强化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幼儿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使得幼儿的个性特点、思想品德状况都存在差异,因而老师要使幼儿德育行之有效,必须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注意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教育挈机,进行多样化的个别引导。如:一把小椅子倒在地上,几个小朋友看在眼里,绕着过去,竟无一人将小椅子扶起来,有的幼儿将别人撞倒后,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这时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错过了教育挈机,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去做并及时予以表扬或批评,以巩固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2)及时表扬幼儿的良好德育行为。 
        幼儿德育是知、情、意、行的结合,禁忌训诫,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及时予以适当的表扬,可以起到强化和鼓舞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是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发展。 
        (3)以身作则,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作为教育者,在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面诱导,幼儿年龄小,模仿力强,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对亲眼目睹的行为接受得快,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知道关心、谦让、友爱、合作。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其次,注重情感导向的功用,即运用身体语言作为幼儿模仿的辅助手段,形象的传递是非判断和道德评价信息,增添教育的效力。 
        最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思想沟通,使双方加强了解,从小事入手,防微杜渐,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只有这样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尽快养成。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毕业总结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