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现代幼儿数学教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重视数学学习过程,它是强调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因此,在幼儿的数学学习中,必须重视幼儿的数学操作过程,要积极调动他们的操作兴趣。
一、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
(一)操作中教师的语言要简练、规范,有趣味性、示范性,富有激情。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进行加工、修饰,可以美化,但是必须简练,浅显易懂。如中班幼儿学习认识0时,当我把0-9这十个数字宝宝拿出来之后,如果我一遍又一遍的说给数字1一根小棒,给数字2两根小棒……这样的方式太枯燥,幼儿的注意力肯定不会集中。为了唤醒他们的操作兴趣,我富有激情的说“呀!快吃午饭了,肚子真饿呀!我们这十个数字宝宝很想吃小棒饼干,数字是几,就吃几根饼干,我们快给他们发饼干吧”!我一边说一边拿出小棒。不一会儿,幼儿就在兴致勃勃地状态中把相应数量的小棒放入写有1-9的空盒子里,从而轻松地理解了空盒子0的意义。
(二)操作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对幼儿多鼓励和多表扬,不仅能给幼儿带来了自信,还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抓住幼儿这一心理,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一次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大胆操作,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如在复习几何图形中,我鼓励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大胆想象,自由拼摆。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就摆出了小帆船、小松树、小蘑菇等图案。这时,莹莹却坐在那不动,我问她为什么不摆,她说不会摆。这时,我发现她把一个小三角形摆在前面,后面顶着一个大三角形,就顺势说:“你真棒!你摆的小鱼真漂亮。”她一听就高兴起来了,笑着对我说:“老师,是吗?那我就让它在水里吐泡泡。”说着,把一个小红圆片放到了小鱼嘴前。可见,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话,都能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找回信心,找到成功快乐的感觉。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注重幼儿的操作过程
(一)操作材料要注重使用的方便、有趣
每个幼儿都喜欢生动、形象、新颖的卡通图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幼儿准备一些这样的卡通图案,能很快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马上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小班幼儿学习大小排序时,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五个大小不同的“大象运木头”的卡通图片,这卡通图片很快就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帮助大象运木头,幼儿将憨厚的大象按大小排序,然后给大象们分配木头。这个过程中,幼儿主动观察,按大小排序,练习一一对应,最后解决困难。
另外,在数学操作过程中,还应该多给幼儿提供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直观生活材料,可以使他们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进行探索活动。如大班幼儿在认识日历的活动中,我让每一名幼儿都从家里面带来一本日历,然后让幼儿自己数一数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星期有多少天。这样,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去数一数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了解了难以掌握的日期。
(二)操作中应给予幼儿充裕的操作时间,重视幼儿的操作过程
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务,不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丰富的知识”。这就是说,教师在活动中,必须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鼓励他们自由探索,要尊重他们的探索和发现,尊重他们的解答和表达,善于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一起找到答案。如大班幼儿在学习5的分解与组合的过程中,我发给每个幼儿5个同样大小的圆片,一面是黄色,另一面是蓝色。我首先鼓励他们把这些圆片放在手里,从上往下随意抛,看看面朝上的有几个是黄色的,有几个是蓝色的。随着在幼儿不断地抛得过程中,幼儿逐渐发现到5的几种分解方法。这样,在幼儿愉快的探索中,很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在操作中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幼儿的成长
新《纲要》指出: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数学操作中,每个幼儿的操作方式,操作速度和操作能力是不同的,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化。所以在操作中,我们要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操作方式、操作速度探索学习。如中班幼儿利用分类娃娃说出分类的方法后,我又让幼儿动手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能力弱的幼儿我指导他们将积木按这三种特征分类;能力中等的幼儿则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在记录纸上记录;能力强的幼儿又在以上基础上指导他们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色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积木多还是积木多,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样的指导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幼儿需要,又使他们都能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从而有利于幼儿从各自不同的程度向前发展。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幼儿今后数学学习的真正而有效的动力,是持内在动机。在数学操作中,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捕捉孩子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数学王国里学的愉快,从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操作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