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摘要:目前,幼教老师对提问这一教学艺术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为了加深教师对提问教学艺术的了解及提高教学质量,就提问的作用、对象、方法、原则以及设计做出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提问;提问的对象;提问的原则
一、提问的作用
提问是幼儿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设疑、解疑和反馈,能启迪幼儿的思维,帮助其掌握重难点;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好的提问设计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差的提问则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应重视“提问”这一艺术。
二、提问的对象
针对提问对象的不同,提问方式有如下三种:
1.自问
教师自己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不需要幼儿回答的一种提问方式。当讲授的内容需要引起幼儿注意或阐述某种道理时可采用这种提问方式。这有助于加深幼儿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泛问
教师提问后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回答的提问方式。当讲授的内容需要幼儿对以前学过的内容或刚讲过的内容加以判断时均可采用这种形式。但应注意提出问题后给幼儿留有一定的时间思考,使每个幼儿都能自由地回答问题。
3.点名问
教师点名要求某位幼儿回答问题。为了使幼儿能集中精力听讲,对于讲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可采取这种提问方式。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在对要求回答的问题进行提示后,让幼儿举手,由教师针对性地点名。
上面三种提问,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的方法
1.广问与狭问,
广问,即概括地或笼统地提出问题,指的是被提问的内容涉及面广,概括性高;狭问,即具体地、针对性较强地提出问题。
2.直问与曲问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旨在得到所需的答案;曲问则是一种迂回或隐晦地提出问题的方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使用得当,会取得强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应。
四、提问的原则
在幼儿教学中,不少老师不顾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提问的基本原则而盲目地进行提问。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想法:随便地提一些问题,把课堂时间消耗掉了就算了。下面是提问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1.渐进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关注幼儿的思维流程,重视幼儿思维的层次性,遵循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迁移的规律。
2.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是指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切中问题的要害,使之成为思维的源泉和推动力。
3.科学性原则
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其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适合幼儿的思维特点,用疑问开启幼儿思维的闸门,启迪幼儿的智慧。
4.可操作性原则
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幼儿展开活动,要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使问题得到解决。
5.生成性原则
问题应引起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能够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使幼儿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五、问题的设计
从提问的原则和作用中可知,课堂提问不应是教师即兴的、随意的,而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典型性。所以,课前有必要对所提出的问题预先设计,内容包括:
1.计划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准备课上提出的问题,并精心设计及合理安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好这次课中要提的几个问题,采取何种方式提问以及提问哪些学生等。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出灵活的调整。
2.针对性
指问题应与讲授的重难点相联系,逐渐引到关键处,做到有的放矢地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课堂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教师应注意幼儿的思维特点,不宜对幼儿进行广问。且提问应具体一点,便于他们作答。例如,听完一首音乐后,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无从答起,因为他们可以讲的内容太多了。对于大人来说,这样问并不奇怪,而且大人还觉得很好回答。但对于幼儿,这样的问法就应慎重。
3.层次性
设计的问题应有层次性,根据内容的难度可分难、中、易三个层次。即问题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但问题不宜过深或过浅,莫名之问或无疑之问都是无意义的。
4.必要性
尽可能少地提出只需给予“是”或“不是”这种简单、封闭性的回答。这种问题容易让幼儿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因为答案就有两种,随便猜也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答对。
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都应重视提问的艺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手工材料
关键词:提问
- 如何正确回答幼儿的提问 2013/03/01
- 谈幼儿提问培养的教师策略 2013/02/05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师互动提问形式如何开展 2013/02/01
- 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提问对策 2013/01/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