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及评析
来源: 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幼儿园 宋丽霞 313201 有0人参与
超级 变 变 变
“改善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应的,在《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中,专门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维度,并提出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学习方式与方法,为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音乐上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以两个活动片段为例,评析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
“改善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应的,在《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中,专门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维度,并提出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学习方式与方法,为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音乐上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以两个活动片段为例,评析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
案例1:《小青蛙找家》
我执教的《小青蛙找家》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小朋友们,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头。
幼:细细的尾巴。
幼:黑黑的。
师:你们学学小蝌蚪游的样子,让我看看谁是最可爱的小蝌蚪!
(孩子们自由做动作,有的摇动身体,有的把手放在屁股后面自由摆动,有的伏下头,弯下腰……)
师:小蝌蚪游啊游,慢慢长成了什么?
幼:小青蛙。
师:小青蛙又是什么样的?表演给大家看看。
幼1:白肚皮,穿着花衣服,一蹲一跳的。
幼2:专吃害虫(边说边做出了吃害虫的动作)。
幼3:双手放在耳边,嘴里“呱呱”学青蛙叫。
师:“小青蛙”叫的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幼儿自由的学叫青蛙的叫声,有的是“呱呱”,有的是“呱呱 呱”,还有的“呱呱 呱呱”。我便适时的将节奏学习渗入其中。我又拿出活动前准备好的青蛙头饰和服饰戴在身上)。
师:你们看老师像不像青蛙?
幼惊讶,齐声说“像”。
师:那我们用撕纸贴画的办法让自己变的像一只小青蛙。
(幼儿兴趣高涨,忙将备好的彩纸拿出来进行撕贴。有的将绿纸条贴在手臂上,有的将纸条贴在衣服上,还有的贴在肚皮上。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帮忙,老师这时也融进孩子们中间,参与孩子们的手工制作中。)
案例2:《音的强弱》
我也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艺术活动——《音的强弱》,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小朋友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请你学一学。(幼儿东张西望,四处寻找)
幼1: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
幼2:小猫的叫声,大灰狗的叫声。
幼3:秒针走的声音,拖拉机开过的声音。
……
师:你们很聪明,那你们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老师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声音的方式)
幼1:拍手,拍腿。
幼2:嘴里发出的声音
师与幼3:教师帮一幼儿脱下外套,将外套上下使劲甩动,外套发出了“呼呼”的声音。
幼4与幼5:分别将自己的手合成筒状,再将手连接成一长筒状,两人相对,嘴对筒向对方发出“呜——”的声音……
幼6与幼7::双手放置胸前,如划桨状,嘴中发出“轰——隆——,轰——隆——,轰 隆 轰 隆 轰 隆”的声音,模拟火车进站、离站时发出强弱不一的声音。
案例评析与反思:
“综合”是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它不仅会给教学内容上带来大的变化,更会给学习方式带来新的变化。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在案例1教学中,为了给幼儿丰富的音乐体验,我综合运用了唱歌、唱游、听赏、绘画、表演、律动、创作等内容与方式,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动作、创造节奏、撕纸贴画等方法,特别是将美术教学中的撕纸贴画有机有效的综合进来,加深了对小青蛙的感受与体验。这些方式的运用,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即是从音乐中出去,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的渗透和运用到音乐中来,或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更直接地理解音乐形象,更直观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我深深的感到“综合”、“体验”的学习方式给我们音乐活动带来的是幼儿兴趣的高涨,是教师有效的教学,让教师教的轻松愉快,幼儿学的快乐有效。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终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建构主义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不能简单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加以建构。在案例2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的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听强弱,敲击鼓认识强弱→回忆模仿,表现生活中的强弱→寻找音源,探究身边的强弱→欣赏感受,体会音乐的强弱→唱歌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度,使幼儿在亲自参与中完成对“音的强弱”的感受→了解→创造→表现→运用。特别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成了学习音乐的主人,老师成了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在探究声音的过程中,各种探究声音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各具特色的强弱声音一阵接一阵。探究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幼儿在独立思索,在不断反思。在这样的“方法与过程”中,幼儿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幼、幼幼合作活动(如:合作模仿火车开启的声响、探索拍手与拍腿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相关的音乐,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幼儿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此“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比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方式的改变使音乐活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尊重幼儿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正是:“学习方式变了,什么都变了。”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教育司编,2003年9月)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学
- 学会放下是精彩 2015/01/15
- 学会放下是精彩 2014/12/29
- 学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2013/02/27
-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013/02/15
- 试论农村幼儿园如何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013/02/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