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一份家园联系册引起的风波

来源: 文/晏红 著名早教专家  0人参与

      接宝贝回家的时候,毛毛妈收到老师写的一份家园联系册,老师诚恳地说出了宝贝在幼儿园的近期表现:

  毛毛是个聪明的小朋友,很有主见,遇到事情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是好现象。但是有时他表现得任性,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平时多给他讲讲身边一些好的例子,给他讲道理。另外,毛毛与小朋友交往时,有时把握不好交往方式,出现一些不够友好的攻击性行为,再者,他的个子比较高,力气较大,所以当他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对方容易受伤。平时我们要经常提醒他,与小朋友遇到矛盾时要找老师帮忙,不要先动手。他现在能够找老师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了,但通常是在发生攻击性行为之后,所以还需要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提醒他遇到事情先想一想,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拿回家后,妈妈把信念给全家人听,宝贝也在听,他们的情绪很激动,“攻击性行为”让毛毛全家人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全家人都无法面对这份家园联系册,奶奶哭,妈咪哭,宝贝也哭。宝贝还问“什么叫攻击性”?妈妈到单位后又把这份家园联系册的内容念给同事听,同事安慰毛毛的妈妈:老师不应该这么做,这样写是不对的。

  爸爸妈妈彻夜未眠,后来一起找园长倾诉。以前毛毛特别喜欢来幼儿园,可最近一段时间不爱来幼儿园了。

  错把心理现象当成品德问题

  1.父母的紧张情绪让宝贝惊慌失措

  在幼儿园里,类似毛毛妈收到的家园联系册,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园联系内容,但是毛毛全家人面对这份家园联系册表现得过于紧张和恐慌了。家长的紧张情绪进而感染了孩子,使毛毛也惊慌失措,对上幼儿园的兴趣大减。可见面对孩子的“缺点”,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2.了解宝贝发展特点才能避免紧张

  因不了解而紧张。从表面现象看,家长的紧张源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唯恐孩子在成长发育中有什么闪失造成以后无法弥补的遗憾,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并形成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普遍都存在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其实,一切非理性的情绪和状态都是因为对事物缺乏足够的了解造成的,而且人在莫名其妙中最容易失去冷静与平和的心态。因此,孩子是独生子女并非家长紧张的根本原因,关键还是家长对孩子的发展特点不够清楚。

  3.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很多父母重视孩子的品德问题而忽视心理问题,并常常把孩子的普通心理现象“上纲上线”成为人处事方面的思想品德问题,早早地就给孩子下结论,并且无限夸大地推测:这样下去还得了!得赶紧把孩子出现的不好苗头给掐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小时候有了什么问题可以不管不问了,而是要先学会区分普通心理现象和道德品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有针对性、有方法地对孩子实施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比如,大人喜欢跟小孩子逗着玩,要孩子手里的东西,孩子若不给就下结论:现在的孩子真自私。孩子正玩得专注,大人与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于是就下结论:这孩子真没礼貌。有的孩子总爱跟大人发表相反的意见,于是就下结论:这孩子太任性了。毛毛出现攻击性行为,全家人恐慌得不得了:这孩子怎么学会欺负人了?凡此种种,都属误会。

  4.尊重宝贝就要尊重他的心理现象

  其实,上面描述的几种情况都是孩子在成长发育中出现的正常心理现象,后面跟着得出的“结论”则是不正常的品德缺欠。我们常说要尊重孩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尊重看似不妥当的心理现象。因为孩子不能描述自己的心理世界,大人也时过境迁,常常会误解孩子的心理现象。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身心都正在成长中的个体,就像我们不能责怪孩子的手太小、骨骼太脆、个子太矮等身体发育现象一样,我们不能责怪孩子的心理不能像大人一样成熟、健全。

  5.正确解析宝贝常见的心理现象

  ★ 你要东西我不给,不是我自私

  由于思维水平所限,幼儿还不能区分出真实现象与假想游戏,他怎么知道你是跟他“逗着玩”呢?他认为你真地问他要东西,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拒绝你说明他有健全的防御机制。

  ★ 你打招呼我不理睬,不是我没礼貌

  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品质,随意打扰别人才是不礼貌的,对于孩子的专注状态也应该一样尊重,这样,大人“自讨没趣”怎么能怪孩子呢?

  ★ 我与你意见不一致,不是我任性

  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即使不完全正确,他发表意见也是在发展和表达自我,当大人忽视孩子自我的存在的时候,是孩子任性呢,还是大人任性呢?

  6.父母要正确面对宝贝的心理现象

  在宝贝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育早于品德发育。3岁前宝贝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心理现象。毛毛的老师已经说了:“毛毛与小朋友交往时,有时把握不好交往方式,出现一些不够友好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心理现象)与“欺负”(品德问题)不是一回事儿。没有足够的交往经验和技巧而用“打”、“揪”、“拽”等“不打不成交”的方式与同伴交流是幼儿普遍存在的不成熟的交际现象。我们只需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交往行为就可以了,不必放大为品德问题而“小题大做”、“大惊小怪”。这样反而吓着宝贝,让宝贝不知所措。

  所以,面对心理现象,需要父母以认真而平静的态度来面对,既不必像毛毛妈那样反应过于紧张,但也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问。因为宝贝渐渐长大之后,如果他的心理现象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教育,往往会转化为品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私下”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在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保密性”的,后者是“公开性”的。这就是说,德育通常是“凡符合行为规范的就给予公开的肯定和奖励,不符合的就公开否定和批评”,这样不但教育了当事者,对在场的其他人也有警戒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最忌讳“当众揭短”,它需要做的是“让当事人的缺点像隐私一样得到保护和尊重,通过两人世界的对话和交流,在彼此建立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基础上,让当事人既明白道理又疏通其情绪,并渐渐改进其行为。”

  毛毛的老师采取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她并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希望通过家园联系册对孩子的问题与家长“私下”解决。然而,毛毛妈却不谙此中道理,她不但到单位后把这份家园联系册的内容念给同事听,还当着孩子的面把他的“隐私”在全家人面前公开。当毛毛看到妈妈哭,奶奶也哭的情景时,他自然以为“大难临头”,也只好跟着大家哭了。在全家人都情绪化的情况下,又怎么能采取理性的措施来慢慢地与孩子对话、沟通呢?

  这个家园联系册告诉我们,当得知宝贝在幼儿园出现不适宜的心理现象时,父母要平静而不要恐慌,与老师共同商量教育对策,而不要直接把问题摆在孩子面前,让他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美术游戏FLASH:How are you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