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的师徒教育小组
我园是国家“十五”课题“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的实验园,8名课题组成员是在全园范围内通过自愿报名和严格考核后挑选确定的。园里规定课题组成员对其他教师负有示范、带动、帮助的责任。我们在抓好课题研究的同时,注重发挥这8名课题组成员的帮带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园23名年轻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为此,我们推出了资深、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师徒结组活动。由于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机会得到专家的引领,她们能够获得较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有较好的业务能力,因此,园内任命这8名课题组成员为师傅,每名师傅需帮带3名徒弟,共同组成师徒教育小组。我们提倡在同年龄组内本着教师自愿结合的原则来确立师徒小组,这样。教师们根据自己内在的需求,自愿结合了8个小组。我们采用以下几项策略来保证师徒小组的活动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每周一次“叙事讨论”活动
师徒小组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再现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场景,徒弟们将自己的困惑与迷茫讲出来,大家在真实的案例讨论中理清思路,发现教育现象背后的根源,找到最佳的个人指导方式,从而在观察与分析、讨论与交流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在叙事与讨论中,师傅们表现出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判断生成、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以及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都是值得徒弟们学习的地方。这些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回归实践,能最具针对性地给徒弟们以指导。而新教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掌握一些较前沿的幼教理论。思维活跃,双方在相互的讨论和交流中.达到了教育智慧的共同提高。
每半月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我园在全园教师中开展了每学期“精读一本业务书籍,写一本读书笔记,开一次读书交流会”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倡导每个师徒小组每半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由每位教师从业务书籍或专业期刊上收集相关的好文章,向小组成员介绍其主要的或者是精辟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独到见解,交流中师傅再给予观念提升。这样,既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培养了教师提炼观点、清楚表达的能力。另外,在交流与分享中,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挖掘自己所读文章的价值,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成员之间学习资源的共享,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每月一次“一课多研”活动
以往,我们在全园范围内举办一次教学观摩活动需要一周时间,集中评课需要两天时间,这样,战线拉得太长,不但过于牵扯教师的精力,还影响幼儿正常的学习。评课时,部分年轻教师会觉得参与评课的人太多,心理压力大,不敢积极发言。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们在每个师徒小组每月进行一次“一课多研”活动:针对某一个具体课题,提出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由徒弟每人上一节相同内容的课,徒弟们广开思路,从多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问题;上完后大家集中研讨,在达成共识后拿出最优改进方案,由师傅按集体智慧提出的方案加上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进行第二次教学,徒弟们观摩;观摩后面对再现的实施效果,在分析成败、总结提炼后,每位徒弟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自己的专长,再次组织活动。这样,在较小范围、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思考——实践——再思考——观摩——提升——再实践”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维度的提升,这个过程不但周期短,而且深入、扎实、细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增长。
每学期一次“师徒圆桌”
我们在每学期的期末开展一次师徒圆桌活动。活动中,由每个师徒小组推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可以作补充,介绍本组一学期以来的活动内容及取得的经验,大家在分享的同时还要进行讨论,对能达成共识的部分给予肯定,对存有异议的部分确定为下学期深入研究的内容,再次回到实践中去求证或向专家请教。活动中,每组教师各展风采.畅所欲言,互不示弱。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的合作、组织、表达、反思等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实践证明,在师徒小组教师教育模式中,师傅们与徒弟们通过合作研究、生成建构、反思超越,实现了共同成长。
手工材料关键词:我园的师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