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园本课程建设能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许卓娅教授访谈录

来源:  山东教育2003年Z3期   0人参与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一直是我刊的热心作者和读者,许多读者可能至今对她为“家庭教育”栏目写的两个系列——“在美国旁观儿童教育”和“丑小鸭的音乐生涯”记忆犹新,不少人告诉我们,许老师的文章,每一次看都有一种新的感受和启示。金秋十月,记者专赴南京,就一些幼教人特别感到困惑的园本课程建设等问题请教许教授,受益颇深,愿与读者朋友共享之。
 
    记者:最近各处都在搞园本课程建设,但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园本课程呢?在有的地方, 园本课程好像成了一种时尚,领导来检查,要看你的园本课程写在哪里,似乎你不搞园本课程就落后了。您怎么理解园本课程?
 
    许卓娅:园本课程是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概念提出来的。我们知道,在“国家课程”作为教育集权管理标志的历史时期,课程建设所有层面的标准都是由国家来把握的, 而教育专家或课程专家则代表了国家来具体阐述或解释这些标准。在那个时期幼儿园教师想把工作做好,这个“好”的标准是什么?专家肯定就是好,标准在专家那里。所以,在那个时代,所有幼儿园教师的个人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专家认可的标准,所有幼儿园教师“自我实现”的标志也就是“专家说我做得对”。
 
    但是,随着世界性的意识形态的民主化,人们逐渐体会到了真理的相对性和情境的生态性,对专家的意见也从盲目接纳逐渐走向了理性反思和平等。 另外,人们越来越认同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包括,保持和发展个人的“建设性”的个性;越来越认同了:所有的个人努力都必须包含达到自我认可的标准,所有“自我实现”的标志也都必须包含“我认为我做的是对的”。
 
    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就第一次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己经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家对课程、对幼儿园课程的管理,已经从指令的管理转向了指导性的管理,国家实际上已经明确地鼓励幼儿园,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进行自己独特的实践,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幼儿园实际上早已经进入了园本课程建设的状态。
 
    记者: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好像有很大的出入,有些教师和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似乎把园本课程理解成了一种模式、框架和文字的东西,觉得神秘和高不可攀。
 
    许卓娅:我觉得对园本课程的理解重在强调一种理念——我追求的是有价值的东西, 我追求的是在建设性的职业实践中充分发挥我的创造性,而我的创造性也就体现在我和你、和他都不同,我就是我,我是独一无二的。
 
    园本的“本”有两个含义:一是“生态之本”,即要认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儿园自己的生态优势,接纳和最大限度地克服幼儿园自己的生态劣势;二是“人之本”,即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园教师群体作为课程建设核心力量的价值,鼓励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独特的价值。
 
    因此,园本课程的理念体现的是: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呼唤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成为真实的教育生活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记者:您提到要构建园本课程,教师应成为“反思型教师”。那具体到每个幼儿园,到底该如何反思呢?
 
    许卓娅:让我们继续沿着园本课程建设的理念来思考这个问题。每个幼儿园、每个教师群体和个人特质以及所处的生态情境不一样,急需反思的问题和反思线索也不一样,因此不可能有一定之规。但完全可以根据本园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反思。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你一天从早到晚的活动全部反思出来。比如这一阶段可以着重反思“常规培养”方面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之后,下一阶段再着重反思“自主自律培养”方面的问题。
 
    反思要从细处入手,比如对“常规培养”的反思,可以先想应该建立哪些常规,再想我是怎么做的,想想已经做了什么,还没做好什么。从小处、细微处入手,反思会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也会比较有效。
 
    记者:反思是很难的事情,一个人身在其中,有时很难识得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许卓娅:确实不容易,可以采取集体反思的方式啊。大家结成团队,用时髦的话讲是结成“反思共同体”,互相激励,互相启发,让别人来帮你反思,你的反思有了“外援”怎么样都会比“孤军作战”要好。
 
    另外,不要把反思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从幼儿园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讲,反思可以促使工作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幼儿园质量上去了,就有了生源,有了稳定的生源,幼儿园也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每个教师生存发展的角度讲,经常反思是对思路进行清理的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反思可以一天一天帮你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工作时心里乱糟糟的情况越来越少,不但能改善你的生存状况,而且还增加你的成就感。
 
    当然得承认,尽管“反思”可以帮人从“自在”(听任外部条件塑造自己)的状态跨越到“自为”(努力自觉地自我塑造)的状态,但这的确对教师自我改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够终生自觉追求这种高境界的教师,永远只会是少数,可那决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意愿”。
 
    记者:记得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则比喻,说刚从幼儿师范毕业的幼儿教师就像洋葱, 从最外一层到最里一层都是辣的,形容其观念的转变非常之难。实际上,许多老师都还是很好学的,他们一直都在不停地吸收先进的理念,似乎问题只在于如何把观念落实到行为。
 
    许卓娅:很多人认为“观念的转变是容易的”,其实不然。并非是能够用语言说出, 或自己以为知道了、理解了,就是观念转变了。观念的真正转变,一定是相应的行为和行为选择的信念、态度或意向都与之相匹配地转变了。
 
    比如,班里出现了混乱的情况,一般人会认为仅仅是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俗称“常规差”。所以,一般教师也更容易选择整顿常规的行为。但是,已经真正获得更新的观念的教师,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给幼儿安排的活动空间、时间、任务、材料有没有混乱的问题?我自己的情绪、语言、 体态、工作程序有没有混乱的问题?是我自己的哪个问题没有处理好而造成了幼儿身心的混乱状态?我应该怎样来首先调整我自己?我有没有让孩子获得自主自律的经验?我怎样才能让幼儿更有效地积累自主自律的经验?我是否需要去学习更多的避免使幼儿感觉混乱的智慧和技能?所以,初步掌握了新观念的教师就更可能选择研究一个改造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行为。
 
    我想,观念的转变可能就要这样落到具体的问题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自我改造!这样做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但又是绝对有可能做得到的!
 
    记者:提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关注的问题,就是个性培养和儿童权利的关系。我做了母亲后,总是生怕做错了什么剥夺或侵害了孩子的权利,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自由,但许多时候,约束和规则又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的尺度该如何把握呢?
 
    许卓娅:其实,给孩子一定的约束正是为了使他能够不断获得更多自由,对孩子放任自流是最糟糕的,这样的孩子将来有的是苦头吃。“解放儿童”这句话一定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生态情景中考虑。但有一点必须明白,“解放儿童”决不是让儿童学会无视约束,而是要让儿童逐步学会发觉、理解、接纳并最终超越约束,让儿童获得“自我解放”的意识和能力。早年过多不必要的约束完全可能使儿童日后对必要的约束逆反或盲目屈从于不必要的约束;但早年缺少必要的约束也完全可能同样使儿童日后对必要的约束逆反或盲目屈从于不必要的约束。 盲目的或缺少智慧眼光的“约束”或“解放”教育,都无法教育出不盲目的或具有智慧眼光的对“客观存在的约束”的自我超越、自我解放者。
 
    我们应该和必须培养孩子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智慧。要让孩子明白,行使你的权利决不意味着你可以剥夺其他人的权利,这世界除了你,还有环境,还有其他的物种,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所以,孩子从小就应该而且必须学习怎样“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比如家长正在接一个很急的电话,孩子偏要他满足一个要求,那么非常不想让孩子失望的家长就可以想想,是在现在的条件下马上满足孩子要求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还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并不总能够满足更合适呢?
 
    所以,我一直希望使家长明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处理一些问题时,要经常想想这样做能不能让孩子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使他的未来和终生都受益。并非每个要求都得到满足的孩子,比什么要求都能立刻得到满足的孩子,对许多事情更有理解力, 更能建立一种依靠自己和理解、支持他人的信念。而这对一个人将来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
 
    记者:“艺术教育热”持续升温,家长们对上各种艺术兴趣班乐此不疲,上兴趣班几乎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您是搞音乐教育的,如果您有一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您会送他上兴趣班吗?
 
    许卓娅:上兴趣班很好呀。有一段时期,哪个幼儿园办了兴趣班,教育界人士都会有一种对它侧目视之的不屑感。其实,关键不在于去不去和学什么, 而在于怎样去和怎样学。 不要把孩子搞拧了,搞逆反了。我想从这一点来看,幼儿园的问题不是很大,不会太离谱,应该相信幼儿教师基本上是能遵循教育规律的。一般出问题大部分都在家长,家长可能会在某种欲望和想法的驱使下,催逼孩子。另外,早年学舞蹈等表演艺术的孩子,要特别避免滋生虚荣心。要关注那些已经出现虚荣心或其他不良问题的孩子。
 
    “艺多不压身”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我女儿小时候参加过绘画班,现在她上大学了, 学的是理工科,依然对绘画感兴趣,休息的时间画一画,拓展了她的生活空间和感受力,这不是很好吗?我父母都是教师,七八十岁了,现在还经常画画玩。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画画, 只是没有机会专门学,也许将来我退了休,也会去学。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黄 玮)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认知:玩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