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施步骤及方式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yunshu 感谢 liyunshu 上传 0人参与

        当一种新课程推行时,课程实施一般存在着三种情况,一是“以不变应万变”,教师仍按老的课程来实施;二是“忠实执行”,教师完全按照新课程来实施;三是“创造性实施”,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包括改编、整合与拓展等。课程园本化的实质是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以使专家编制的“共同性课程”更适合每一个幼儿,提高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一种新课程是否能够得以实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课程本身的特性,包括操作性、相对优越性等,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特点,教师与编制课程的专家之间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程度,园长对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家长等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等。这样,在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中就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整体规划,按一定步骤执行。此外,课程园本化的方式方法也与之密切相关。 

        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施步骤 
        课程园本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行动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群体)系统而公开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刘良华),它的基本程序是问题—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即(1)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案;(3)按照方案行动;(4)记录行动实况;(5)评价行动效果。行动研究是一个“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评价后发现新的问题,又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课程园本化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幼儿园需要对课程进行不断选择、重组、整合与创编,以寻找和确立适合本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课程样式。因此,课程园本化的操作程序可以借鉴行动研究的步骤。 
        1.研究教材,明确现行课程(主要为內容方面)存在的缺陷 
        如哪些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特点,哪些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及学科知识的最新发展,哪些限于本地、本园的资源无法实施,哪些内容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或办园特色,哪些内容限于教师的能力无法实施等,其中使课程内容尽可能地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特点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制定园本化的课程实施方案与班本化的教学计划 
        幼儿园管理者要为提高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制定全园性的课程园本化实施方案(也可以说是研究方案),教师要在领会“纲要”精神、熟悉教材教参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方案制定班本化的教学计划,包括学年计划、学期计划等。计划要以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特点为核心,结合本地与本园的资源实际以及自己的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改编、整合、补充等,删掉不适合的内容,替换或补充具有本地特色的内容。 
        3.依据计划而又不局限于计划地实施课程 
        按照“纲要”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具有教育机智,关注幼儿的发展规律、发展潜能与个别差异,敏感地察觉幼儿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或行为,以适应幼儿学习。如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或生成新的活动。其次,要关注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实施,尤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牛成主题活动,以此整合教材内容,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第三,要创设健康、丰富、富于探索性的环境。如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及社区资源等物质环境应有利于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教师的态度、言行举止、管理方式、常规要求等应给幼儿安全与温馨的感觉。 
       4.记录园本化实施过程 
        笔者在对教师进行访谈时,教师们往往谈到自己会根据幼儿的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当我希望她们提供详细的案例材料时,她们都说没有记录。确实,一线教师的实践是丰富而生动的,在课程实施上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会有创造性的发挥,但往往只开花不结果,也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好做法及时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就成了“过眼云烟”,不仅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得不到大的提升,其他教师也无从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因此,课程园本化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很有必要。教师的经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积累与分享,即叙事化与概念化的方式(吴刚平)。教师的经验首先要“叙事化”而使之成为案例或故事,然后再对案例或故事进行理性的思考或者与专家进行交流,可以达到“概念化”,成为教育理论。因此,教师要把自己创造性实施的过程用案例或叙事的形式记下来,重点记录体现自我的创造性的例子以及幼儿的反应。写作时可以请其他在现场观察的教师帮助回忆或参考听课者的记录。 
        5.评价园本化实施的效果 
        课程园本化总是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或课程拓展。在实施之后,教师需要回答一些问题。如保留下来的课程内容效果如何,改编后的课程内容效果如何,整合后的课程效果如何,哪些地方还须进一步改进等。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同时,评价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教师的叙事记录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的主要标准则是儿童的兴趣与发展水平。 

        二、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方式 
        课程园本化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框架下的课程实践活动,需要基本保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目标及评价的稳定性,使每一位幼儿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因而,课程园本化主要涉及的课程要素是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对课程内容的园本化方式具体包括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等。 
        1.课程改编 
        课程改编是对课程专家所编制的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加以修改以适应幼儿园的具体情境。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因自身的启蒙性与统一性的属性,其内容不可能符合每一位幼儿的兴趣与特点,也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地方的本土资源的特色或限制,因此,课程改编主要通过增删内容、改变内容的顺序与教学组织形式等方式进行。教师需要重点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充分地利用本园、本地的资源。如一些幼儿园教师反应,福建省编教材《领域活动指导》中科学领域的活动很多受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小班部分内容和托班重复,主题活动指导中的歌曲有的调式太高,如小班歌曲有的是E调,不适合孩子,反而是以前的老歌听起来舒服。因此。教师们都会参考老教材。也有的反应地方风俗的内容较少,因此,一些教师增加了泡茶和闽南童谣《小老鼠钻壁洞》、《土楼》以及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彩球舞、驴子探亲等内容。这些都是对内容进行增删的例子。也有的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也更大。如“学烧中国菜”的活动,原教材是让孩子们用皱纹纸、彩泥、果皮等材料,用剪、画、贴等方式制作“菜肴”,一位教师把它改成在真实的情境中来进行,让幼儿用洗净的小青菜、胡萝卜、白萝卜、土豆,豆芽、豌豆、紫菜、番茄、黄瓜、小蟹、带鱼、肉糜等来配菜,之后让幼儿介绍菜名、做莱方法、营养等,并请炊事员阿姨将它们做成菜。作为幼儿园的午餐。 
        2.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园本化活动,目标是为了减少知识的分割或学科间的隔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1)对两个及两个以上领域(或两门及两门以上的学科)的教材内容进行协调,使一个领域的学习成为另一个领域的基础,语言教育、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性发展五大领域(或语言、体育、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学科)可以通过课程整合进行协调渗透。此外,也可以把国家课程与园本课程进行整合,如有的幼儿园采用了《蒙氏数学》的园本课程,一位教师主要担任体育、常识、蒙氏数学的教学任务,她常把三者整合起来实施。(2)以教师预设主题的形式整合两个以上领域的教材内容,以减少交叉和重复。如有的幼儿园同时采用省编《主题活动指导》、《领域活动指导》这两套教材,有的教师会以“主题”这套教材为主,同时将“领域”的内容整合到主题里,以减少交叉和重复。也有的教师参照教材自己设计主题整合各领域的内容。如一位教师设计了“我和春天”的主题活动,整合了计算(让幼儿点数花、给花分类、排序)、语言(幼儿创编故事《春天来了》、音乐(设计服装、时装表演)等。(3)以幼儿生成主题的形式整合两个以上领域的教材内容,以切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如某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主题活动“漂亮的服装”,包括一系列领域活动:我小时候的衣服、送温暖活动、时装表演、布置服装展区、参观裁缝店,角色游戏:服装店、四季服装、不同职业的制服等。这一种整合的方式是最需要提倡的。课程的整合应该具有生成发展性,要求“教师和儿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共同体,教师成为探索型教师,儿童做探索型学习者”。(周兢)教师要不断地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生成新的主题整合课程内容。当然,如果幼儿生成的是全新的主题活动,在教材上基本上找不到相关内容,那就涉及到园本课程开发了。除了内容的整合外,也可以是活动方式的整合。如可以把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整合在一起。如某教师把托班的学习活动整合于一日生活中,吃午点的时候,为孩子准备了长、圆、三角形等大小不同、花色不同的饼干,让孩子自由选择,并让幼儿说说饼干的形状、味道。有的幼儿说,这是甜的,这是咸的,这个有点辣。有的还能说出杏元饼干小,达能饼干大。菜园小饼是圆的,咬一口像月亮;苏打饼干方方的…… 
        3.课程补充 
        课程补充指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园本化活动,包括补充相关内容、各种声像材料、教学片及其他直观教学具,以及环境创设等,以使教学更生动有趣。(1)补充与某活动相关的教学准备活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经验基础。如让孩子动手制作时钟,为“我当报时员”活动做准备;带孩子游花园观看春天的花草,为“春天”活动做准备;让家长带孩子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为“来来往往”活动做准备。这种方式往往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2)补充与某活动相近的其他活动,以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或练习。可以利用区角进行活动延伸,也可以设计专门的延伸活动。如某教师在音乐活动“大雨小雨”(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小草笑嘻嘻)后,让幼儿仿编歌曲(大东西小东西},学习替换名词与象声词,尝试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唱歌,训练发散思维;并让幼儿对同性质的音乐歌曲进行强弱对比的自主处理,进一步练习强弱变化地唱歌。(3)补充与某活动相关的各种声像材料、教学片,如福建省编教材(主题活动指导)只配有挂图,很多教师会主动补充声像材料。如在“我和春天交朋友”活动中,某教师刻录了科普片(春、夏、秋、冬),并制作了有关春天的花、昆虫的碟片。(4)补充其他直观教学具。如某教师在执教小班音乐游戏“贪吃的大猩猩”时,准备了大猩猩头饰、香蕉树、桔子树、沙盘、洋葱,尤其是香蕉树、桔子树做得漂亮而卡通,而且比小朋友还高,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直到活动结束时,幼儿还在香蕉树前流连忘返。(5)环境创设。“纲要”要求教师创设有利于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幼儿间安全交往、支持幼儿有效学习的环境。因此,要尽可能地结合主题活动创设能与幼儿互动的环境,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某教师在“线条变变变”活动之后在墙上划一片区域布置很多点,让孩子可以自由地用直线、弧线、折线、波浪线、锯齿线连接两点,同时创编故事给同伴听。又如有的教师同时提供“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如在“不倒翁”活动中,同时提供不能拆的不倒翁和用“套蛋”玩具自制的“不倒翁”,在“鸟”的活动中同时提供“乐高”玩具和稻草供孩子做鸟窝。 
        4.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指以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园本化活动,主要是为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延伸活动。有位教师在讲完故事《小猴卖圆》后,幼儿对表演故事很感兴趣,表演后大家提出表情不够丰富、动作不够形象、没有表演道具等不足,为完善故事表演而拓展出了一系列活动:去饲养角观察小动物、观看《动物世界》录像、设计制作表演大赛的奖牌和道具、布置比赛场景等。最后举行了故事表演会,之后孩子们还编出了《小猴卖方》、《小猴卖三角》等故事。有位教师在“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活动后,让幼儿续编故事,并把续编的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为个别优秀幼儿或特别感兴趣的幼儿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体现因材施教。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英文格林童话故事(文本):The Hazel-Branch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