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转载:谁来拯救老师!

      鲁迅说“救救孩子”,福泽延及后代无数儿童。而与儿童息息相关的老师,一直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多重压力下工作着,生活着。长期以来,他们一边抱怨着工作的繁忙琐碎,一边依旧任劳任怨地在各种外在的和内在的压力之下努力支撑着孩子们的蓝天。他们在孩子面前扮演着温和善良知识丰富的朋友角色,在领导面前表现工作认真兢兢业业的教师本色,但一旦终于有空余时间面对自己,有谁听到过他们疲倦的呻吟和无奈的叹息?有谁注意过他们忧郁的目光彷徨的心灵?
  
    
  一、给我们时间
    
  老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性质的。拿班主任来说,从学生开学报道这天开始,繁忙的琐碎的一学期就开始了。作为教师,备课上课乃是根本,然而如今,备课这一项工作基本上都要靠晚上加班才能完成,当然这种加班是最无私的加班,是老师自发的在自己家里的加班,从没有人给过他们加班工资。学校的八小时工作时间根本就没有为备课留下余地。除了奔波在课堂和办公室之间,他们还要填写一张又一张名目各异永远搞不清到底有没有实际作用的表格,写一篇又一篇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写些什么的计划总结论文案例,参加一个又一个层次不同规模不一的会议和培训;还要搞好教育课题研究,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抓好各项比赛的训练工作……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事实上,有很多老师的工作比以上我所写的还要琐碎和繁忙,比如低年级的老师,他们每天要上的课就有5节左右,差不多只有一节空课的时间可以让他们坐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松弛一下疲惫的神经。可是桌上总是有一大叠作业在等待批阅。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吧:“我上洗手间都要用小跑步去!”
    
  工作繁杂可以不在乎,毕竟做了教师这一行。可是没有时间好好钻研教材,好好备课,却是他们最大的惶恐和不安。所以他们不得不加班工作。可是,是什么让老师连最不应该失去的备课时间都失去了?谁能告诉他们?
  
    
  二、给我们真实
    
  教育重研究,重积累。但古言过犹不及,如今,这种研究和积累的风气之盛,已形成老师的又一种压力。一个课题研究,可以拿出几大箱的材料。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准备材料要做一两个月。最高级别的应属省、市级实验学校验收调研了,材料可以装几卡车。每学期,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调研活动多达数十次。每次调研,老师都要做好各种各样的材料,统计好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工作都是额外的,完全挤占了老师本就不多的空余时间。所以,每逢调研,全校老师加班加点赶材料是常有的事。问题是,这些材料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呢?连教师座谈学生座谈都是事先预演好的,不会说话的纸又能反映出什么呢?尤其是说明学校常规和学生情况的材料,大多是老师在领导授意下为配合学校工作自编自造的,根本没有任何实际参考价值。但是,对调研有用,对领导印象有用,对充实学校档案柜有用,对加快纸张消费促进纸业发展有用,谁来考虑老师的迷惑和忧虑?谁来体会老师在教授学生说谎时的痛心和尴尬?
    
  作为基层教师,最关心的就是个人的职称评定了。可是现在连这项工作也充斥了虚假。我曾经历过2001年的高级教师职称评定,材料做了整整一个月,装满了一个大档案袋。我认为我一向非常诚实,而且工作十年来成绩也算骄人,恭居学校中层。但一百六十多页的材料中也有那么十多页的材料进了水。对此事我可以毫无不安,因为我诚实了也许就会被淘汰,真实的真实永远没有虚假的真实更令人信服。评职称做材料从来都充斥着大量的虚假,而且这方面做假已是约定俗成,天经地义,谁老老实实谁就是二愣子,就是成心不求上进,影响学校声誉。我见过一百多页材料全部造假的,都能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光荣定级,我还有坚持真实的理由吗?可每次对着学生纯洁的眼睛,我都会为自己深深羞愧,对这个职业也由热爱而疑惑再至渐渐失望:我追求的就是这个吗?
    
  我无法回答自己。
  
    
  三、给我们宁静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学校是心灵的净土。然而,一个又一个教育“运动”却正在使这种事业受到质疑,使这片净土出现阴影。也许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改革是正确的必须的,但经过层层理解后的层层传达,到了基层教师那儿,这些改革已经变了味道。就拿前几年的“减负”浪潮来说,最初,不仅学生为之拍手叫好,老师也是额手庆幸。学生负担轻了,老师的负担当然也相应减轻。而一年之后,随着学生考试成绩的或多或少的滑坡,家长的质疑随之而来,于是减负呼声弱了,老师负担又上去了。近年来,由于“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热,学校终于彻底丢弃了减负的口号,提出“理直气壮抓质量”,当然这“质量”毫无疑问着就是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理直气壮”,就是无数孩子的童年被作业扼杀,就是老师负担的恶性加重。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师生关系失去融洽。这一切,谁来负责?
    
  再说说如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边高喊素质教育,一边紧抓应试教育”的现象。不仅老师无所适从,连领导们也不能自圆其说,只得自我解嘲地认为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两者并无矛盾。可是天天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心知肚明,两者根本水火不容!抓了素质就要付出考试成绩滑坡的代价,抓了成绩就不可能顾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方方面面的启发下,他们也懂得了水来土淹,兵来将挡的道理。明天要来开素质教育现场会了,便把学生作业本收掉,发给他们各种课外读物,在墙壁上橱窗里布置好学生的各种手工手绘手写作品,关照学生对谁也不许说假期要补课;下周要考试了,学生每天不完成三张试卷别想回家--当然,回家后还有一张试卷要做。
    
  面对这样的教育“运动”,老师怎么能不疑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季候风要刮在这片净土上?谁在真正为教育着想?谁在真正为孩子着想?
  
    
  四、给我们理解
    
  教师的职业无疑是关系重大的,因此终日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学校压力已是明摆的,按下不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却不能不说。社会往往把国家民族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身上,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号,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光荣也更艰巨的任务?家长则把所有的人生追求和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也是老师不能含糊不能推却的重任,老师肩上的重担何止千钧?干得好是理所当然,是职责所在。一旦稍有差池,责难声便会席卷而来,成为千人所指,谁都可以骂上几句。加上几次行风建设调查,学校因与乱收费牵连而声名狼辑,一瞬间老师似乎成了过街老鼠,骂声四起。而老师的委屈谁能明白?他们也是人,也会力不从心,也会疏忽马虎,也会犯错误。而且,一个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哪有权力去制定什么教育政策包括收费政策?而面对现状,谁愿意给他们理解和宽容?
    
  笔者曾参加过本市的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在分组讨论时,二十多位来自市内各大小学校的教导们吐尽了苦水,居然没有一位教导能感到工作中的快乐。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想着肩头的重任,想着无休无止的工作。” “没有止境的要求,没有止境的工作。”他们开着玩笑说:“马路上面黄肌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学生,一类是老师。”
    
  理解,离他们还有多远?
  
    
  五、教育的悖论
    
  长期以来,教育牢牢遵循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由一批专家学者掌控着教育思想的演变,教育方式的更新,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理论一旦脱离了实际,往往就变得虚无飘渺,令老师无从掌握,无从吸收运用。笔者近年来有幸参加了各种规模的培训不下数十次,培训笔记记了几大本,但这些宝贵理论真正能对教学实践起多少作用呢?不少老师反映,听专家讲座就如听天方夜谈,满嘴国内的国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就是没有谁把眼睛朝下看,看看我们的教学实际,了解老师们的真正需求。实实在在的教育由远离教育实际的动不动就跑国外做研究的专家学者来指导,成了教育的最大悖论。
    
  学校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使命,这“人”既指学生,也指老师。一所学校若能培养出一批成功教师,无疑是最足自豪的资本。问题是,教师成功了,出名了,拿怎么证明?除了荣誉证书,便是工作性质的变化了。名教师怎么能天天呆课堂?名教师得负责对外交流和宣传,树学校形象,成为学校吸引生源的资本。于是原先做班主任的可以不做了,原先一周上15堂课的可以变成一周上5堂课了,原先是普通教师的可以考虑选拔为行政干部了。一来二去,成功教师就离开了教学前线,走上了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岗位。很普遍的例子是: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曾经是优秀的教师,但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是不上课的,专门负责外出开会,搞好上下人际关系。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些特级教师成名后就理所当然地离开本职岗位,如明星大腕般靠外出“走穴”挣钱,礼堂里一堂公开课,收入远远超过一个月的薪水。而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呆在课堂与孩子为伴的,通常都不是领导眼里的好教师,起码不是成功教师。教师的成功以离开教学一线为证明,是教育的又一大悖论。
    
  教学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实践工作,教学经验是一个老师最可宝贵的工作积累。但通常,教育行政机构的领导们在会议上对老师说得最多的是:要尽快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科研型教师,要多写论文。于是写论文成了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而且要求之高,数量之多,超过了一般老师的承受范围。“要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要敢创新,有新意”。为促老师写论文,写好论文,学校往往把教师论文与教师收入挂起勾来。于是某市去年教师论文“产量”就突破了两万篇,但其中有价值的论文却不足百篇。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当然不错,但要考虑老师的实际情况,如此齐头并进一视同仁的做法,只能逼老师“做”论文:摘抄拼凑,不知所云,反而冷落了本该记录整理的教学经验。况且,如果老师都能搞科研做学者,要那么多的教育专家干什么?这岂不是教育的又一悖论?
  
    
  六、谁来拯救你,老师?
    
  工作压力巨大,且重复烦琐,无法量化,使老师的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除极少数人能通过自身奋斗或社会关系跃居领导岗位,从而离开教学一线外,大多数老师只能在教学前线日复一日地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由于接触面不广,他们的生活圈子基本上呈两点一线状态。加上社会舆论固有的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使老师跟现实之间一直保持着距离,于是,他们很少能有纾解压力的机会。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师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据上海某教育机构的统计,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这个数据在任何一个行业统计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老师,谁来拯救你?
    
  国家、省、市每年都有“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的评比,但看看他们的事迹介绍,总是令人揪心:多少教师的成功、出名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啊!他们的事迹介绍中充斥了“病倒”、“休克”、“癌症”、“手术”、“坚持上班”这样的字眼。事实上,除了成天在校园里忙忙碌碌,他们哪有时间留给自己锻炼身体呢?本地曾流传一句顺口溜:“瘦叽叽的学生,病歪歪的先生。”疾病是如此的亲近着他们,谁来拯救你,老师?
    
  随着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一些年轻的教师在经历了苦闷和彷徨后,悄悄转移目光,寻找别样寄托了。他们参加传销活动,做保险业务员,推销各类化妆品,甚至下海经商,不一而足。据某地安利销售公司负责人说,老师是最容易也是他们最乐意吸收的业务员,因为老师知识丰富,能说会道,非常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老师也很容易被鼓动。想想我们的教育,想想我们的孩子,该拿什么来拯救你,老师?
  
    
  结束语
    
  虽然彷徨怀疑,虽然痛心失望,对教育,大多数老师还是有着执著的期望,满心的牵挂。他们心里都有自己的理想教育,他们相信总有一天,理想能成为现实,蓝天能不再阴霾。那时,他们可以在鲜花绿草丛中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以最纯净的心灵贴近自然,感悟教育的快乐,感悟生活的美好。那样的教育,必将是最成功的教育。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转载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名人故事FLASH:“诗史”杜甫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