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档案”的创建与使用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兼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
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以正式出版的幼儿园教材为依据,并且一旦选定了某个版本的教材,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基本上按教材的安排来进行。的确,幼儿园教材是经过不断研究、总结、提炼而形成的,能够反映不同知识领域的基本要素,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依据,然而幼儿园教材并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唯一来源。幼儿教育本应是素质教育,幼儿园应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幼儿教师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但由于受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影响,“教材”不仅成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而且“上课”或“作业”成为与教材内容相适宜的课程活动形式,强化了幼儿园教育的“学业”、“教学”倾向,严重地损害了幼儿生活的丰富多彩性。幼儿园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它们隐藏于幼儿快乐而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一定能够开发出更多、更好、更有益于幼儿活泼、健康成长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网上(Scholastics Homepage)看到,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在课程建设(curriculum building)方面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教师如何与幼儿一起收集反映幼儿发展的资料,作为幼儿发展的档案(files collection)。笔者认为这对于我们发掘幼儿园课程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试图以幼儿“档案”的创建、使用为例,阐述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 一、幼儿“档案”的含义及其创建 我们日常所说的个人档案,一般是指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经历或历史记载的书面材料,证明一个人学习、工作的历程或经历,它的意义在于记载历史。这里所说的幼儿“档案”,主要是幼儿自己从事各种活动的成果,目的不在于记载幼儿的成长过程,而是把“档案”制作与积累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档案”创建、制作和使用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幼儿“档案”创建过程。 (一)准备工作 假设你是首次建立幼儿“档案”,那么准备工作是重要的和不可缺的。首先,和孩子们讨论有关“档案”的问题。因为在制作“档案”之前,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一些解释,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对制作“档案”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样式和整个程序有一个理解。在谈话和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档案”?它有什么用?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比如可以问:“把你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放在一起,以后把它们拿出来一起看一看是不是很有意思?”等等。然后,给每个孩子进行提问的时间,让每个孩子提问,征求孩子们对建立这一重要的个人“档案”的意见和想法。 (二)初步建档 准备就绪后,接下来便可以正式开始制作“档案”中的“文件”或材料。这里所说的“文件”主要是指幼儿的作品或可以不同的形式保存的活动的成果。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文件”的时间、内容,如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让孩子们准备他们自己的“文件”。千万要注意,不要像作业或者上课那样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事情,而是让孩子们自愿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如绘画、制作等,每个人都可以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体现“档案”的个体性。为了帮助孩子们完成上述工作,时间、空间、材料、工具、设备的准备是必要的。由于是第一次制作“档案”材料,当然还是简单一些为好。这些都准备妥当后,就可以让幼儿各自制作自己的“文件”了。 进一步考虑的是,这些“文件”放在哪儿?教师可以用文件袋、购物袋分别装每个人的“文件”,不管选择哪一种袋子,应尽可能地大一些,能够装得下许多作品或“文件”而不至于把它们折起来。袋子要结实,要经得起教师和幼儿不断的提拿取放。 上述这些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要求幼儿把自己已经完成的作品标明日期,准备“入档”。为了使幼儿形成强烈的所有权意识,要把“档案袋”发给他们,允许和鼓励幼儿对其“档案袋”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装饰。最后,在“文件”放入袋子之前,不要忘记提醒孩子们在袋子上标明自己的姓名、“档案”的起始时间等。 幼儿“档案”的整个创建过程就这样完成了,是不是很麻烦?但的确是很有意义的。这一活动过程就是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富有创造性地活动的。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的才干。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幼儿“档案袋”里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地丰富起来,“档案袋”里的东西就是幼儿活动的一部分成果,而这“不断丰富起来”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幼儿“档案”中“文件”的形式,除了可以直接放入袋子的“书面”作品以外,有些东西(如手工作品、歌舞等)是不能而且也是无法直接放入袋子里的。如果教师认为幼儿的“档案”中需要这些资料,那么只好对其进行“技术处理”了。可以将幼儿的手工作品、舞蹈、游戏、动作、小实验等拍成照片(标明日期),把幼儿的语言、歌唱等录音,然后把这些照片、磁带放入幼儿的“档案袋”中。 二、幼儿“档案”的意义 (一)幼儿“档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和素材 幼儿“档案”可以提供帮助教师设计对幼儿进行指导的依据。我们认为,教师制定活动计划以及使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幼儿“档案”可以为教师描绘出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教师通过对幼儿“档案”的记载和查阅,能够更好地拟定基于幼儿具体发展状况的教育计划,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应局限于幼儿园所规定的“教材”。教师以建立“档案”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积极挖掘课程资源的创造性活动。制作“档案”中需要的“材料”活动本身,就是幼儿积极的活动过程。在这种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绘画、剪贴、折纸等手工操作活动,表达自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 在一些幼儿园,许多活动室都不定期地展出幼儿活动的作品(或作业),当幼儿又有新作品或者教师想更换原有的展品时,对幼儿原有作品的处理便遇到了问题。有些教师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但时间一长,不是损坏就是被扔弃:有的教师把幼儿作品替换下来后放在活动室里适当的地方,但以后又不得不另作处理。如果把这些作品放入幼儿各自的“档案袋”,可能成为日后活动的重要素材。比如,根据活动需要,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认为以前画得最好的图画,并启发幼儿;“如果现在再来画,你会不会有新的想法?”“现在画以前的题目,会不会比以前画得更好?”“小朋友把自己的和别人的交换一下,认真看一看别人的画,如果让你来画,你会不会比别人画得更好?”等等。可见,幼儿“档案”里的材料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它们比教师的范例更丰富和具有多样性。 (二)幼儿“档案”是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以及对幼儿活动的成果评估为依据的,幼儿“档案”对于解释幼儿在各发展领域的成长情况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状况时,需要参考和依据幼儿各种不同的具体作品,幼儿“档案”便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参考资料。但是,并非幼儿所有参加或从事的活动都能产生具体的、使教师能够掌握并直接放入“档案袋”的成果,比如,当一个孩子(通常是值日生)在为午饭准备餐具(如碗、勺子、杯子)时,他可能正在运用—一对应点数的技能。这是一种情景,而不是具体的作品,包括幼儿的讲述、唱歌等都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照片、录音、轶事记录的形式把它们记载下来,放在个人的“档案”里,以此来说明这个孩子在这些领域的发展。 幼儿“档案”为教师提供了幼儿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发展变化的信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儿成长发展的各种资料,可以使教师掌握幼儿发展的状况。在创建和收集幼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特点、所取得的成就、能力以及弱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档案”的整个创建过程,你能够记得每一个孩子,认识到并培养起自己对他们的爱。 (三)幼儿“档案”是幼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幼儿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的自我认知是在与他人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同伴的共同活动中发展的,同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是自我反思能力发展的表现。“档案”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共同活动和反思自我的机会与条件。 首先,“档案”活动是幼儿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够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既沉湎于活动的过程,又对活动的结果有很强的目的性。更重要的是,在幼儿看来,这种活动与“上课”不一样,对待活动的情绪、兴趣、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在活动中,教师的建议、帮助与支持,同伴之间的合作与评价可能会随时出现,有助于幼儿的人际认知和自我认知。 其次,由于幼儿“档案”主要是幼儿自己参与提供的各种“文献材料”,即幼儿参与了“档案”的建立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表现自己的能力并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这样,又能反过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他们自己在学习上的信心、成就感和责任感。当然,幼儿同样也能够享受到在对他们过去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进行比较时的乐趣。 再次,在他们对“档案”中自己以前的和现在的材料(如图画、数字操作、积木建筑的照片)进行比较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将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最后,幼儿在“档案”活动中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档案”材料的比较和查阅,唤起幼儿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幸福回忆,培养幼儿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因为幼儿“档案”主要是把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活动和事件通过幼儿的活动成果的形式保留了下来,有些材料可能会给幼儿今后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四)幼儿“档案”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的有效活动 首先,家长可以通过幼儿“档案”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并以此为依据对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进行指导。其次,家长通过参与幼儿“档案”的制作和补充,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关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促使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注。 幼儿“档案”的制作,既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个人独立进行的。在“档案”活动中,既有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活动,也包括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多种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幼儿“档案”活动过程是一种交往方式。在这种对“档案”中的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另外,幼儿“档案”可以作为家园工作的重要材料。在家园活动中,家长关心的不仅是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家长会,邀请所有家长及个别幼儿参加,用幼儿“档案”来生动地描绘幼儿在园的努力、发展和成就。在教师的家长工作计划中,可以把“幼儿发展档案展”列入其中,当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来园参加家长会时,请他们参观,一起享受其中的快乐。 (五)幼儿“档案”是对幼儿评价的有益资料 关于幼儿发展的评价,我们常常采用标准化测验来进行。但是,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我们都知道,标准化测验的手段如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成就测验等,不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最佳途径。幼儿发展变化迅速,用静态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到的往往是一种某一方面状态的“标签”。另一方面,现代幼儿教育观认为,幼儿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应以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作为其重要的依据,而这种依据主要是教育者通过对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的直接观察以及对幼儿在活动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的判断来了解和获得的。虽然目前幼儿园都有关于每个幼儿成长发育的“档案”记录,但大都局限于幼儿成长的生理发育指数,只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幼儿生理发育方面的信息,不足以全面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 三、幼儿“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来源 作为幼儿“档案”,应该能够全面反映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所以“档案”中所包含和涉及的内容、材料应是全面而丰富的,同时,这些材料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具体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及其来源: (一)反映幼儿具体生长发育的材料: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长、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其来源主要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测查以及上一级的幼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该园幼儿进行的健康状况抽查的数据。 (二)反映幼儿智力发展的材料: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儿智能的发展水平,它是对幼儿进行的各种智力测验的记录。应该说明,这些材料来自于专门的、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因此并不是很多。另外,正如本文开头所述,标准化的测验、评估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单凭这些材料是不能断然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做出结论的,必须与其他材料一起使用和说明。 (三)反映幼儿操作能力的材料: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最多,因此,幼儿“档案”中的这部分材料是最容易收集的。教师可以把幼儿不同时期的操作活动(如插塑、积塑、小型积木、自制玩具等)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拍照,然后归入每个幼儿的“档案”。 (四)反映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由于口语具有即时性,幼儿说出的话,如果不能有效地记录下来,就很难对不同时期幼儿的口语发展作出比较和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录音磁带,记录幼儿的讲述、背诵、同伴交谈以及对问题的回答等一切能够反映幼儿语言发展的资料。 (五)反映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涉及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选择也就更容易一些。要着重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究活动等可以代表幼儿科学认知的资料;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与协商的活动等可以代表幼儿的社会性和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六)反映幼儿艺术活动的材料: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具体,主要包括幼儿在不同时期的美工活动作品如绘画、纸工、泥工等作品;歌唱、跳舞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再现活动的资料等。 总之,幼儿个人“档案”内容应该尽可能全面,既可以来自于幼儿活动的作品,也可以来自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可以来自于家长和各种反馈信息。 本文只是以幼儿“档案”活动为例,阐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笔者希望它能够在教师创造地开发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方面起到“举一反三”的启示作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幼儿
- 幼儿园里真好玩 2024/09/29
- 幼儿园科学活动《趣玩扑克牌》教案 2021/01/28
- 幼儿教育中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 2020/07/01
- 幼儿园开展暑假假期安全教育活动 2020/07/01
- 幼儿园卫生保健检查小报道 2020/07/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