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实践——探索有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方式之一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 15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5年的今天,幼儿园教师在观念层面上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但在具体实践层面上,观念如何转化为行为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急需探索能有效引领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教研与培训之路。
近年来,我们与不少园所合作,初步尝试和实践了一种扎根实践、以园为本的教研方式,其基本特征如下: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发案例;教师得到有效的专业引领和促进。现细述如下,愿与有志于改进教研方式,切实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与专业成长的同行分享。 一、以园为 基本研究 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 现阶段,任何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都不应过多依赖外界,而应着眼于培养和打造幼儿园不口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完成国家、地方、幼儿园内的各级研究课题,使教师在立足实践的研究中获得自我发展和专业提高。 当今的科学研究更多发明创造依靠的是集体协作。或许正因为如此,法国科学院院士雷纳在谈到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计划的关键因素时强调,要有一个团结协作的教师集体,而不应孤军奋战。事实上,不仅“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如此,幼儿园在贯彻、实施《纲要》的教改中,开发符合《纲要》精神的优秀案例,制订适宜的教育策略,均需要集体的研究和共同学习,即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 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不是几个人的随意组合,而应具有如下最基本特征。 1.骨干先行,全体跟进 实践表明,没有明确的预定目标和运作方式,就选择全员参与的方式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或课题研究,只能流于形式。我们的经验是,最先选择那些乐于研究、能举一反三、求真务实、善于合作的教师,组成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然后让其他教师分层分批直至全员跟进。 2.有基本相同的价值观、教育理念和研究范式 骨干教师共同体中的成员,应该有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以便对教育现象、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进行判断和做出决策。一个研究的集体必须做出其成员都能够认同的选择,从而使集体的研究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这样,才不会被形式上的冲突和争议羁绊。 3.有明确的分工,能有效地合作与互助 在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和学习共同体中,应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明确角色定位,以保证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尽心尽责,成员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4.实质性的互动与同构新经验 在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中,成员要想真正相互促进各自的专业发展,就必须平等、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通过集体的互动,每个人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在各自看法的基础上达成初步的共识。以教育活动设计为例,初步达成共识的活动设计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或三个,在此过程中共同体的成员不可各执己见,而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相关理论的论证,找出一种或两种相对最佳的方案,等待实践的检验。各抒己见而没有概括提升,或设计方案后不再有实践检验,都是不了了之的研讨,都不会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以实践作为判断的依据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任何有争议的问题如不同的设计方案、教育策略是否适宜有效,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不应迷信权威,而要相信事实。教师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幼儿的行为表现、发展状况,是我们进行教育价值判断的可靠依据。 二、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发案例 先进的理念如果不能表现为实践的形态,教师就难以真正理解。而体现先进理念的实践案例或行为,能让教师在模仿或创造性实施的过程中,将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我们所说的幼儿园是研究的基本单位,不是让教师去研究理论,而是倡导教师以自身实践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式。教师通过对自身实践的研究,开发出一个个适合本园特点和资源优势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提升为符合《纲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断实现具体教育活动和行为与《纲要》的对接后,才可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理念与行为的一致与匹配。 然而,教师成为研究者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要允许她 实验研究以其实证性为突出特点,它包括选题、假设、实验、统计与结论等几个基本环节。将这样的方法引入到幼儿教育的案例研究之中,才能使教师关注事实,关注孩子们的真实反应、学习行为和效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案例。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发案例的基本环节如下。 1.确定主题。主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该主题所在学科领域的把握,对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经验的了解。教师应通过集体研讨、论证,确定一个适宜的主题。 2.预设活动方案。预设出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同样要求教y耐树学科和领域知识的通透理解,对幼儿学习过程和进程的深入了解,对教育策略的很好把握。因此,这一步骤要考虑一个主题应该怎样展开,它应该分为几个关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包含着哪一个或几个关键经验,用哪些问题引领孩子们的探究,所需要的材料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3.付诸实践。倒可预设活动方案或蓝图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即教师们置身于活动现场进行实践和观察,做全程的记录。 4.反思和调整。活动结束后,全体成员通过对幼儿和教师的行为和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主题、目标、问题、方式、材料等关键因素的适宜性,判断和分析幼儿所获得的发展,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改进和调整,设计出更为完美的方案。 5.再实践。调整过的方案回到实践中再验证、再修改,这个过程可能不止重复一次。 6.整理成案例。案例是一个反映过程、具有现场感的记录,它用真实生动和简洁的形式再现教育活动的主要过程。案例的开发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可以是改造一个已有的案例,也可以是创生一个新案例。这种开发和创生的过程是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得到有效的专业引领和促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学会了自我反思,不断有意识地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完善,但老师们对自己行为和问题的思考,以及所能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难以逾越自身水平的局限。 目前,教师的集体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重要形式。许多幼儿园每周都有一次集体反思,甚至在学期中、学期末或开学初,集中几天时间进行集体的研讨和反思,以期快速促进教 0币的专业成长。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使教师同伴之间通过互助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本园横向互助时,水平相当的同事间的讨论、交流、评价,往往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不易提升,需要有研究者、教研者和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进行纵向的提升。 1.专业引领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人员、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要在教师们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以案例研究为依托,反复思考、研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专业引领是围绕老师们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不应是对任意一个活动的研讨,最好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群体就某一个主题的教育活动进行了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研究之后,老师们有共同关注的问题,有过各自和集体的思考,经过亲身的实践或观察别人的实践获得了共同的经验背景,才能使所有参与的教师都受益。 2.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 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教师实现新理念与适宜行为的对接,将不适宜的行为进行剖析,共同找出适宜的策略。教师在进行了案例研究之后,会存在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自己凭感觉认为做法适宜,但说不出道理;二是有适宜的做法,但老师们个人或集体都没有察觉;第三是对有些做法拿不准;第四是有明显的不适宜做法,但自己或集体都没有察觉。在这几种情况下,引领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领。 3.引领的最佳时机 专业引领不同于一般性的看课与点评。当某个幼儿园的教师集体在倾尽自己的智慧,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平台时,进行专业引领最为有效。此时的专业引领会使教师变换新的视角,看到新的层面,获得新的思路,继而在引领下产生新的策略。 专业引领可以发生在案例研究的各个阶段:讨论、论证和确定主题,研究、思考和构想方案和蓝图,付诸实践并观察事实效果,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践等各个阶段。 4,引领的黄金法则 问题要少于闪光点——在与教师们研讨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只挖掘优点的专业引领,不能促进教师的进步和成长;而只指出问题的专业引领,只能打击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师产生挫败感。如果我们发现了教师在某一案例研究中的三个闪光点,那么,最多只指出他的两个问题。 突出关键的问题和闪光点——前一个原则只是在数量上的约定,同时还要注意在指出问题和挖掘闪光点时,都要注意抓关键,抓那些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内化新理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和闪光点,引导教师加以透彻的分析与思考。 指出思考的方向或给出实践的策略——专业引领者要成为教师信任的合作伙伴,自身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仅能够敏感地发现教师们的关键问题和闪光点,而且能够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教师自己找出改进的办法,并在教师自己不能找出改进的办法时,指出思考的方向或给出有借鉴意义的实践策略。 我们探索和实践教研方式的时间只有几年,认识还非常有限。我们在体验到了探索和实践新的教研方式的艰辛与艰难的同时,更发现了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我们欣慰的是,有许多的同行和老师们与我们一道同行。为了《纲要》的贯彻和落实,为了教师的专业提高,更为了幼儿的适宜发展,愿我们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发现。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扎根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