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故事教学中导入活动的多样性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在集体教学中,导入方式的合理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质量, 故事教学 也不例外。故事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育价值,要充分展现故事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就应该努力寻求个性化的导入方式。只有选择一个适合故事特色、符合幼儿特点的导入活动,才能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将教师的“教”向幼儿主动地“学”转化,为幼儿全面学习语言创设好机会。
故事表演导入法 一般适合表演性强的故事。如在组织幼儿开展《猴子学样》活动时,老师可先在活动前编排好情景表演剧,请一名幼儿扮演老公公,请另外几名幼儿扮演猴子,让大家观看。通过观看表演,幼儿对故事的整体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老师可以再提问:“表演的对象是谁 ? ”“看到了什么 ? 哪些地方最有趣 ? ”“猴子在做什么 ? ”……幼儿在表述时会在所看到的情景剧中又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时老师只需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内容,在幼儿对故事情节、故事语言都能很好地理解以后,就可以请幼儿参与表演故事了。故事表演导入法不仅可使幼儿在专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故事的结构和氛围有所了解,同时还能通过贴近幼儿年龄特点的小猴子表演,将幼儿的兴趣点更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起来,让活动真正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 直接导入法 即将故事直接呈现出来给幼儿欣赏。一般在组织难度比较大的故事教学活动时采用,可减少琐碎、麻烦的程序,让幼儿完整地了解和体验故事的发展脉络,在全神贯注地完整倾听中、在上下文的自然衔接中了解故事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蕴意丰富的故事来说,这种方式可减少不必要的铺垫导入,直接让幼儿边倾听边思考故事内容。而让幼儿带着悬念倾听故事,将会更有利于保持其参与活动的专注性和注意力。如在欣赏世界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直接引导幼儿进入故事的境界中,重点去体验贯穿在整个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从开始到发展,从演变至高潮,直至结束。 创编情节导入法 即将故事的主要线索以单个信息的方式先呈现给幼儿,让幼儿以这一信息为基础,创编、猜测故事的发展走向。这不仅能让幼儿有思考、创编的机会,还能让幼儿之间主动地交流,主生互动,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打基础。创编情节导入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小班所选择的故事主题一般比较简单、有趣,宜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将故事的高潮前置,让幼儿创编,稍加努力即可完成。中班则可增加难度,故事的发展至高潮到最后的结局都可以让幼儿创编,在导入活动时可将这三个层次的某一部分前置,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在大班故事教学中,常会用到创编情节导入法,因为大班幼儿语言发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如在组织大班幼儿欣赏童话《水果屋里的毛毛虫》时,教师在导入活动中可引导幼儿用绘画形式来展现角色和情节,让幼儿自己设想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问题讨论导入法 即围绕故事的主题提出问题,请幼儿回答。此时,幼儿常会想出许多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答案,在欢快、热烈的交流中进入对故事的学习和理解状态,轻松、和谐的气氛会弥散于整个活动之中。如在开展《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故事教学时,老师可设置类似问题:会唱歌的蛋糕你见过吗 ? 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 ? 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其开动脑筋,大胆表达,主动参与讨论。总之,故事教学的导人方法多种多样,也可以借鉴不同学科的教学导入法,将它们进行改编、重组,成为适合故事教学的导入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心、要动脑。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谈故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