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教研成果:关注幼儿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小班集体活动“猜猜我是谁"一课三研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集体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良好的互动是教师有效行为的重要体现。而良好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要学会在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对这些理念并不陌生,但怎样将其与教学中的具体行为联系起来,并切实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新课改倡导的精神却是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如何观察,观察什么,观察后如何恰当回应,都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而化解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结合教师的具体实践开展园本教研。

研究集体活动中的观察,教师首先要深切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以小班集体活动“猜猜我是谁”为例进行的 一课三研 ,就是一次以体会“关注幼儿课堂表现重要性”为目的,以一则具体课例的设计与实施为依托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

一研:共同分析,精心设计活动

第一步:执教教师介绍活动背景与大致的设汁思路

最近,我班家园互动板上展出了许多幼儿一日活动的照片,我发现幼儿很喜欢聚在一起观看,并饶有兴趣地寻找自己和同伴的照片,不时地说着“我找到自己啦,你在这里。”大家在互相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了喜悦的情绪体验。这让我想到了最近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宝宝乖乖”。小班 i 学习活动 j 一书中“小宝宝”的主题要求幼儿能关注自己与同伴的五官与四肢。我班幼儿已在一系列活动中认识了自己的五官,初步了解了自己的身体,但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地关注周围的同伴,加上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或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能记住。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学会关注同伴也正是小班幼儿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正巧班级里的凯凯小朋友要住院开刀了,于是我想,何不利用幼儿对家园互动板的无意注意以及同伴生病的事件来引发他们对同伴的关注呢 7 于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集体活动——“猜猜我是谁”诞生了。

第二步:集体研讨

主要观点: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本次集体活动中可以用猜好朋友的方式贯穿始终,通过 PPT 中内容的不断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有目的地观察、思考与判断,并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交流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积累一些有意识地观察的经验。还可以让幼儿体验猜出好朋友后的积极情感,并以班内同伴住院开刀的实例引发幼儿对身边同伴的关心。

经过大家的共同研讨,形成了“猜猜我是谁”的集体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在看看、猜猜同伴五官的过程中,学习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同伴,体验与同伴共处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你有好朋友吗 ? 你的好朋友是谁 ?

二、理察素送

师:这里有一个小朋友,请你们猜猜他是我们班哪个小朋友 ?

师: (PPT 展示一双眼的局部 ) 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呀 ?( 或这双眼睛长得是什么样的 ?) 你觉得这双眼睛像我们班哪个小朋友的 ? 谁的眼睛跟他长得很像 ?

师: (PPT 展示眼睛和头发 ) 看到这样的头发,你们猜猜他是男孩还是女孩 ? 为什么 ( 这头发长得怎样 )? 只看到眼睛和头发,能猜出他是谁吗 ?

师: (PPT 展示头发、眼睛和鼻子 ) 看看这个小朋友的鼻子怎样 ? 现在猜猜他可能是谁。为什么 ?

师: (PPT 展示完整的脸 ) 现在看看他是谁。

师: ( 小结 ) 我啊 ] 看至 4 了×× 0 笑眯眯的大眼睛、大大的鼻子、弯弯的嘴巴和白白的小脸,就能很快地猜出他是谁了。原来我们看到的越多,看得越仔细,越容易猜正确。我们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真聪明 !

三、思考交流

师:今天这个小朋友来了吗 ? 为什么没来 ?

师: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关心他呢 ?

四、游戏体验

师: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 ! 好朋友在一起可真高兴呀 ! 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

二研:分析第一次活动效果,引发对关注幼儿反应的思考

第一步:教研组长提问

第一次试教活动结束后,小班教研组提出了“今天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到了幼儿的什么行为,活动中教师的哪个提问幼儿回答得最热烈,哪个提问幼儿最不感兴趣,活动中有多少幼儿回答过教师的问题”等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反思与研讨。

第二步:执教教师反思

导入环节,当教师问“你有好朋友吗 ? 你的好朋友是谁”时,幼儿只是单纯地讲述自已的好朋友,比较平淡枯燥。

在观察表达环节,教师展示眼睛的局部图像后,对教师提问作出回应的幼儿只有三四个,可能是由于眼睛是个很细小的部位,幼儿很难区分。教师展示眼睛和头发后,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仍然兴趣不高,只有一个小男孩认为是他自己,于是全体小朋友都说是他,可能是因为只能看到一半头发,幼儿较难猜测。教师展示头发、眼睛和鼻子后,幼儿有些漠然,个别幼儿开始东张西望,坐不住了,有几个幼儿想说鼻子,但可能由于不知道用什么词去描绘鼻子的特征,最终也没有回答。教师展示完整的脸部图像后,所有幼儿都猜出了是谁。

在思考交流环节,当教师问“今天这个小朋友来了吗 ? 为什么没来”和“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关心他”时,许多幼儿对该提问置之不理.可能是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要依赖直观线索,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问这些问题,难以激活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幼儿可能对此难以作出反应。

第三步:集体讨论

根据执教教师的反思与分析,大家在讨论中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1 幼儿的实际表现可以反映活动设计中的诸多问题。设计活动时关注到了主题的进展情况,幼儿的兴趣、经验和年龄特点,尽管活动设计的整体环节看起来比较流畅,但幼儿的实际表现说明前期设计的许多问题欠妥。或者是问题表述不明确、幼儿不理解;或者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难度,没有考虑到大部分幼儿的基本水平,挑战性太大,问题的覆盖面很小;或者是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本班幼儿现阶段的经验和发展水平。由于提问的有效性欠佳,所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没能按照教师的预设很好地与教师形成互动。

7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反应是影响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以往很多教师常认为,一次成功的集体活动,只要精心设计教案就可以了,殊不知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同样影响着活动效果。如果活动不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兴趣和经验水平,哪十白感觉上设计得多么“完美”,活动也不可能精彩起来。

通过执教者的观察和反思,以及教研组成员的分析与讨论,大家对集体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反应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反应的仔细观察是验证活动有效性的手段,也是教师进行调整的依据。于是,教研组又对本次活动过程中个别提问和细节的设计进行了调整,产生了第二份“猜猜我是谁”的小班集体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你有好朋友吗 ? 你的好朋友是谁 ? 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拥抱一下。

二、观察表达

师:电脑的大屏幕里也有一个小朋友,请你们猜猜他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

师: (PPT 展示局部眼睛 ) 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呀 ? 你的眼睛长得什么样的 ?

师: ( 露出眼睛和短头发 ) 猜猜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 为什么 ? 只有男孩才能留短发吗 ? 女孩有剪短发的吗 ?

师: ( 露出头发、眼睛和鼻子 ) 现在猜猜他可能是谁。

师: ( 露出整个脸部 ) 现在看看他是谁。

三、思考交流

师:今天这个小朋友来了吗 ? 为什么没来 ?(PPT 展示幼儿躺在床上 ) 他到底怎么了 ?

师:我们问问他的妈妈为什么他没来幼儿园。 ( 教师接着拔通该幼

儿家的电话,让幼儿询问。 )

师:原来他真的生病了,还要住院开刀呢,那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话 ?

四、游戏体验

师: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 ! 好朋友在一起可真高兴呀 ! 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 !

三研:通过对比体验关注幼儿反应的效果

第一步:组长提出关注重点

第二次教学活动依据第一次教学中关注到的幼儿的课堂表现设计,虽然只在个别提问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但这次幼儿的表现却与第一次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有较大不同。

第二步:执教教师反思与分析

导入环节在原来单纯的说的活动中加入了抱一抱的动作,符合小班幼儿依赖动作的思维特点,且能引发幼儿的互动,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兴趣,活跃氛围,这个小小的动作也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同伴的情感。

在观察表达环节,展示眼睛后,教师利用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让幼儿在看了 PPT 后再说说自己的眼睛,他们很乐意在同伴前描述自己的眼睛,这一小小的变化使幼儿有话想说,使活动有了参与性,使幼儿更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

展示头发后,教师附加的提问为幼儿提供了思考的线索,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了,能启发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同伴,发现短头发的不一定就是男孩,小女孩也有留短发的,从而激发了幼儿继续往下猜的愿望。

展示鼻子的图像后,可能是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幼儿对呈现出来的大部分五官有了自己的判断,敢大胆地推测是谁,并报出同伴的名字。

小班幼儿的想象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所以抽象的提问很难得到回应。这一次,在思考交流环节,教师引入了真实情景,教师不仅通过 PPT 提供了直观图片,还拨通了电话,将幼儿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这对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和情绪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最后幼儿非常兴奋,都抢着要在电话里和好朋友说话,关心同伴的情感被自然地激发出来,有效地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

第三步:集体讨论

通过两次活动效果的对比,教研组的成员深刻地体会到: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对教师提问的兴趣和反应是幼儿最重要的表现。关注幼儿对问题的反应,可以了解幼儿对提问的兴趣,可以验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可以验证活动设计的适宜性,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反思和调整。以往的集体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因为背教案而忽视对幼儿反应的关注,尤其是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借助教研活动对两次设计稍有不同效果却大有差异的集体活动的对照,教师深刻地意识到关注幼儿的表现其实是为了了解幼儿,只有了解幼儿,教师才可能设计出适宜的活动。教研活动的整体反思

虽然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就能根据对幼儿表现的判断和分析作出适宜的回应,但对我园的教师来说,这是下一阶段努力的目标。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教师深刻体会关注幼儿表现的重要性,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具备这样的意识。

在以后对集体活动的研讨中,我们将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察等教育行为,同时,我们也将对集体活动中教师观察后的回应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使教师建立观察意识、学会观察方法、学会根据观察的信息调整活动,不断地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价值,营造积极和谐的活动氛围,促进幼儿的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编后记

始于 1 998 年的上海市二期课改,于 2005 年 11 月在全市幼儿园全面推开。经历了前期的理念震荡后,二期课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立足本园幼儿、家长与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依托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与力量,解决本园在贯彻课改理念中的具体问题成了落实新课改的关键所在。园本教研的重要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关于园本教研,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园本教研的实效性是最值得关注的,唯其如此,园本教研才能真正推进课改新一轮的发展。而保证园本教研实效性的首要前提是,教研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本园教师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 2006 年底。记者获悉松江区白云幼儿园发起了关于主题背景下集体活动的讨论。经了解.原来该园将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活动作为一学期园本教研集中探讨的主题。白云幼儿园是松江区的一所一级园,他们为什么要将集体活动作为园本教研的主题呢 ? 具体的教研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 ?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该园取得了联系。本文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主,展示了该园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些思路与做法。关于团本教研,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文章传递这样的信息:不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园本教研要致力于解决自己的问题,教研需要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

在此,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幼儿园积极来稿,以详实的过程展示本园园本教研的思路、做法与体会,与更多同仁分享以园本教研促进新课改实施的有益经验。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教研工作计划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