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运动启蒙教育技艺——幼儿园教育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竞赛运动 是指幼儿以比赛、竞争形式进行的各类体育活动。它是目前幼儿体育活动中较普遍和较常用的游戏形式。走、跑、跳、投掷、攀爬、平衡等一般基本动作,都可以以竞赛的方式来练习和巩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发展基本动作,更能培养幼儿公平竞争、团结合作、勇敢大胆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园本教育示例 1 .观看女子排球赛 ( 中、大班 ) 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女子排球比赛电视录像,边看边引导幼儿讨论:有几组队员参加比赛 ? 每组各有几名队员 ? 她们是怎样打排球的 ? 怎样才算赢球 ? 由谁来裁定输赢 ? 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增强了幼儿观看的目的性,发现了许多比赛规则。但幼儿的回答毕竟不够全面、准确,教师再作了补充与概括。 在认识规则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假设:“如果没有规则,结果会怎么样 ? ”启发幼儿认识到:比赛没有规则就不能顺利开展,也不能决出胜负;不仅排球比赛要有规则,其他任何运动比赛都要有规则。 在延伸活动中,教师又组织幼儿开展“传球比赛”,让幼儿轮流当裁判,巩固认识规则。 评析: 接受和遵守游戏规则是“运动课程”中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幼儿关心体育、关心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大班幼儿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到大班后期,幼儿特别喜欢有规则的体育游戏。这位教师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理念及幼儿年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使幼儿通过师生问答、提出假设、学做裁判、模拟练习等学习形式,初步具有了运动规则意识。 2 .扮演白猫小警士 ( 中、大班 ) 幼儿扮白猫警士,组成若干队排列在圆圈外。教师将与参赛队数相等的竹圈竖放在圆圈中心四周作“鼠洞”,洞内存放许多“老鼠” ( 布折的 )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各队排头‘警士’爬到圆圈中的‘鼠洞’口,钻进‘鼠洞’,抓一只‘老鼠’,然后退出鼠洞,返身跑回来,拍一下第二名‘警士’的手,站到排尾,被拍到手的‘警士’马上出发去捉老鼠,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哪组抓的老鼠多。” 游戏中教师发现:前面的幼儿还没有返回拍手,后面的幼儿就急着出去了;有的幼儿一次捉了几只老鼠,而使后面的幼儿则没有老鼠可捉了;较多幼儿急着钻“鼠洞”而碰倒了竹圈。比赛结束,在评哪一组获胜时,幼儿针对以上现象发生了争执。 于是,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算真正的获胜 ? 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游戏规则: (1) 游戏时,每个幼儿必须被前面的幼儿拍到手以后才能出发, (2) 一次游戏只能捉一只老鼠, (3) 钻“鼠洞”时不能碰倒竹圈。 再次开展游戏时,幼儿都能主动遵守游戏规则。活动显得更加紧张有趣,竞争也显得更加公平激烈了。 评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应培养幼儿遵守运动游戏规则的意识”,教师要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 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游戏——发现问题——讨论交流——共定规则——体验成功,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着眼于幼儿的学习过程,将被动地接受规则转变为主动地遵守规则。在紧张有趣的竞赛活动中,增强了幼儿的体育规则意识及公平竞争的意识。 3 .青蛙捉害虫比赛 ( 小、中班 ) 行进跳竞赛活动开始了。“青蛙妈妈” ( 教师 ) 请“小青蛙” ( 幼儿 ) 四散站在场地上,自由练习向前行进跳。要求:双脚并拢从第一片“荷叶” ( 塑胶地毯块 ) 轻轻跳到第二片“荷叶”,并提示“小青蛙”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荷叶”间的距离,还引导“小青蛙”们自由结伴练习行进跳。过了一会儿,“妈妈”请跳得好的“小青蛙”示范给大家看,并鼓励“小青蛙”们继续练本领。 最后,“青蛙妈妈”发出捉害虫的信号。“青蛙妈妈”请“小青蛙”分成 4 组进行比赛。“小青蛙”们陆续自起点出发,轻轻跳过一片片“荷叶” ( 间距有大有小 ) ,跳到“田里”捉一条害虫,捉了害虫做游泳动作返回,将害虫放入筐内,再次去捉,直到害虫全部捉完。比一比哪一组“青蛙”捉的害虫最多。 评析: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游戏要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发展的条件”。 本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扮演了生动可爱的“青蛙”形象,创设了有趣逼真的“捉虫”情景,并能以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向前行进跳,如:自由练习、自愿结伴、个别示范、集体模仿、分组竞赛等,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行进跳这一动作运动量较大的特征,教师能注意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做游泳动作等来调节幼儿的运动量,起到了一定的舒缓作用,避免了过度疲劳与紧张。 4 .营救小动物竞赛 ( 大班 ) 游戏开始,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道路,越过不同的障碍物,一个接一个鱼贯式地向目的地行进,即走过独木桥一跳过小沟一跨过栏杆,来到“山脚下”。 看见“大灰狼”,教师和幼儿一起拣起地上的“石头” ( 装塑料粒或沙的小布袋 ) ,奋力向大灰狼 ( 大型玩具 ) 投掷。“打死”大灰狼后,教师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入口爬上“狼山” ( 大型玩具架 ) ,救出“小动物”,再迅速从不同出口下山,将小动物送回安全的地方,如此反复,直到救出所有的小动物。比一比,哪组救出的小动物最多就获胜。 评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强调: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综合运动能力、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让幼儿进行锻炼。该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有走、跑、跳、跨、投掷、攀爬等多种动作练习的环节,并借助大型运动器具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使幼儿获得不同运动经验,提高了综合运动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自信勇敢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及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5 .奥特曼投扔炸弹 ( 中、大班 )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 4 张排球网。幼儿手拿沙袋自由站在有一定距离的网前,做肩上挥臂投掷动作,教师启发幼儿探索:怎样使沙袋投过网 ? 并在旁边观察幼儿投掷情况。 过了一会儿,教师请 2 ~ 3 名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注意观察并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投得又远又高,有的小朋友却没有投过网 ? ”经过讨论和验证,最后得出:两脚分开站立,手臂放肩上,与身体同时向右侧,然后奋力向上向远处投掷才能获得成功的结论。教师鼓励幼儿再次去探索。 然后,幼儿扮演奥特曼战士分四路纵队进行比赛。听到信号,第一位“战士”快跑至小河边,用肩上挥臂投掷动作将“炸弹”扔向对岸的“怪兽”,当第一个“战士”投出炸弹后,第二个“战士”马上从起点出发,一个接一个进行游戏,直至扔完“炸弹”,消灭“怪兽”。以哪组扔到“怪兽”最多为胜。 评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活动应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主体的原则,强调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并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教幼儿投掷的方法,而是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主动地探索与学习。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学习、教师的观察与启发、集体的讨论与交流等形式,使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中,积累运动经验,而后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竞赛活动,强化巩固运动经验,提高运动能力。 编辑:cicy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竞赛
- 竞赛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2/07/28
- 小班组棋类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2011/06/1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