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中国开创了以封建科举制度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教育评价。这种制度对世界各国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等产生过很大影响。 20 世纪初,中国科举制度废止,西方教育评价及其研究迅速发展之时,教育评价在中国由于众多原因也未能得到发展。直到 1977 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为了迅速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教育实践之需要,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才逐步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一、中国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简史( 1949— 现在) (一) 中国教育评价 停滞徘徊和恢复发展时期 (1949—1990 年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在教育评价研究上,中国经过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测验运动而积累的研究人才、方法、技术、资料等诸多宝贵成果,却又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期全盘学苏联的热潮中,统统被贴上 “ 资产阶级 ” 的标签而全遭否定。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式的考评方法被批判后,中国的教育评价研究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而被迫中断。 “ 文革 ” 时期,高等学校的正常招生被中断了 6 年之久。 1972 年起,大多高等数学校开始恢复招生,主要是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和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工农兵学员,取消了文化考试,实行 “ 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 的办法。此时,教育评价研究的没有任何进展。 1977 年中国恢复高考,并对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新的招生制度采取 “ 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 ” 的办法。全国统一招生制度恢复后,迫切需要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和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中国的许多教育期刊陆续译介了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关教育评价的文章及专著,邀请外国教育评价专家来中国讲学。这些活动全面介绍了世界教育的动向、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动态,加强了中国同国外教育评价界的联系和交流。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中国在系统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在全国有组织地展开。教育评价研究的对内外交流活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已发展到与国外专家共同研究和探讨教育评价问题,出版和发表了一批著作和论文,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创办了第一本教育评价的专业杂志 ——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二)教育评价研究专业化和实践活动制度化发展时期 (1990 年 — 今 ) 1990 年 11 月和 1991 年 4 月,原国家教委分别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价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使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逐步正规地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在这个阶段,一是初步建立了教育评价制度,为在全国正规开展教育评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1993 年 2 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 , 对教育评价的地位、作用有了明确的规定,推动中国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二是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评价研究组织,为在全国进行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增多,教育评价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四是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开始培养教育评价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1994 年 7 月 29 日 , “ 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 ” 成立,推动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也促使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嗣后,我国教育评价在反思历史、重建秩序、除旧布新的改革实践中,从引进和介绍海外的教育评价理论成果开始,逐步进入创建中国特色教育评价理论的持续发展时期。 二、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现状与主要进展( 1949— 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快发展。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在朝三个方向发展。 (一)挖掘中国教育评价之源流 这方面的研究者认为,现代教育评价发端于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泰勒 (Tyler) 的 “ 八年研究 ” ,而正规系统的教育评价活动则始于中国。中国教育评价活动在古代一直与选士制度密切关联。纵观我国教育评价活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作四个阶段:一是古典教育评价萌生期 (606 年以前 ) ,这包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测评活动。在我国的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中,社会成员在天子之下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贵族,另一部分是官吏,第三部分是平民。平民中富有知识的阶层称为 “ 士 ” 。受教育、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并精通修齐治平之道的士阶层,是当时的官僚政府吏员的后备军。国家通过测评选拔,不断从士中铨选新官员进入官场,这叫选士或取士。育士与选士紧密相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教育、考试、选才在内的严密完整的制度,这是中国教育评价活动的源头。因此,育士和选士制度的演化,正是我国古典教育评价进展的主线。二是科举时期 (606 年 ——1905 年 ) ,它包括隋唐以来至清末我国古典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这里,中国古典教育评价特指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封建礼教为基本标准,对个人学识德能进行测评判断,从而为选拔人才进入仕途或升学深造提供依据的活动。它与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区别除了在内容、方法和标准上有重要不同外,从范围上看,它只注重教育结果,而不注重教育过程和其他要素。三是近代教育评价活动期 (1905 年 —1949 年 ) ,这时期的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相结合,并呈现多种体制的多元化格局。清末 “ 新政 ” 驱动下, “ 新教育 ” 中的教育测评活动逐步展开,并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 “ 五四运动 ” 后,教育测验活动蓬勃发展,翻译引进国外测验量表,修改并自编量表,建立学术组织,开设测量课程,出版测量方面的专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教育进行了富有开创性教育测评活动。国民政府沿袭了清末建立起来的督导制度,并实行了毕业会考制度。四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期 (1949 年以后 ) ,特别是 1978 年以来,我国现代教育评价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这一方面已有专著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引进、吸收、研究和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开展系统的教育评价学研究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界相继展开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泰勒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引进和吸收西方各流派教育评价理论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展开的。近 20 年来,我国教育评价研究者对教育评价的本质、目的、对象、性质、基本原则、基本过程、主要类型及其功能与特点、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组织与制度、方法、心理与调控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比较突出的进展如:其一,关于教育评价主体的认识及其进展:从一元走向多元。其二,关于教育评价目的问题的认识与进展:从鉴定走向发展。其三,关于教育评价中介机构问题研究的进展:从否认走向实际建立。其四,关于再评价问题的研究进展:从 “ 总结性再评价 ” 走向 “ 形成性再评价 ” 和 “ 总结性再评价 ” 的结合。其五,关于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的研究进展:从承诺认同走向追求教育质量的不断完善。出版了不少教育评价译著、专著和专集,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思想和理论。 (三)探索教育评价的具体评价方案研究和实践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评价活动。由于实际的需要,各种具体的评价方案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教学评价、德育评价、课程评价、体育评价、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能力评价、学力评价、区域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评价,等等。可以这么说,只要需要进行评价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了相应的评价方案。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值得一提的是, 1988 年洪宝书先生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特点,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关于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 2000 年戚业国、陈玉琨先生结合知识经济和我国的国情,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想。 [4] 这许多的有益探索都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 三、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趋势( 2003—2030 ) 经过 20 世纪末期 20 余年的发展,教育评价已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新世纪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将倍受中国政府和学校重视,中国教育评价实践在如下几方面可能有较大发展。 (一)教育评价范围逐步扩大,教育评价结果的合理反馈愈来愈受到重视 中国教育评价恢复和兴起初期,教育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教育评价范围扩大到了对教师工作、管理工作、学科专业和学校办学水平等的评价。随着新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日趋成熟,学科专业和学校办学水平这一层次的评价问题将会受到更多重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办学体制改革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态势,但是,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是它们的共同走向,因此,教育评价将会扩展到社区教育管理评价等领域,也会较多地涉及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问题。可以说,未来中国教育评价的范围将逐渐扩大到 “ 一切教育和教育的一切 ” 。 随着教育评价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教育评价结果如何反馈,才能更大地发挥教育评价功能愈来愈受到重视。《中国青年报》曾经以《分数能否成为孩子的隐私》为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国家教育部和社会对于大学排名褒贬不一;学校内部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是否张榜公布的争论都反映出教育评价结果反馈的重要性。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反馈方式将以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主,采用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的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全面发挥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 (二)在发挥教育评价鉴定功能的同时,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决策性功能 中国教育评价工作开展初期,着重发挥其鉴定功能,主要表现为按评价结果排名次、分档次等。教育评价结果多作为学校教育经费的分配,教师奖金和工资的发放,学生奖学金发放和向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推荐的依据。例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评价注重的往往是区分、甄别、选拔性功能,只看教育的结果而不问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一般用于对教师的奖惩和选拔学生。随着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日益显现出来,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会逐步取代现在的奖惩性评价。对于获得好的评价结果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会因此而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评价结果不好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不但不给予经济处罚,而且还要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改善工作条件。对评价结果不好的教师,也不是采取处罚措施,而是让他们去进修提高。学生评价的结果主要不作为升级、留级的依据,更不作为处罚的理由,完全用于诊断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给予有效帮助。随之,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发展性评价方法会越来越被重视。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较多地强调被评价者通过自我分析和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提高,以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不断对话,互相修正自己的观点,使评价结论尽可能取得一致。例如:在素质教育中更加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新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将有更大的发展,教育形式也将多样化,譬如有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网络教育等。为了更好地、更科学地管理教育事业,准确把握教育的未来,教育评价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将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特别是教育决策部门会越来越重视发挥这个功能。 (三)教育评价组织和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家知道,教育评价实质上是判断教育价值的高低。由于评价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价值取向、个人的好恶、社会舆论的干扰、个人的思维定势、个人的心境等必然会在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使评价带上主观性。另外,评价者的身体状态也会通过心理对评价发生影响作用,如身体不佳可能会通过精神不振、注意分散、情绪偏激、急躁草率等来影响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为了保证评价结果可靠和有效,必须建立评价制度。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建立教育评价制度 10 余年来,教育评价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正规开展教育评价工作的局面。新世纪,教育评价制度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评价机构将会逐步产生,政府有关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严格审查、科学管理、认真复查,确保它的权威性,使得教育评价工作公正、准确和客观。这种教育评价机构也将会逐步参与各种教育评价工作,使得教育评价工作不仅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而且还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使教育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使人更加信服。 (四)教育评价工作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评价需要运用定量方法来处理和分析评价信息,这种追求精确量化的倾向使教育评价向客观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要对教育评价信息做到全部量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而一些定性方法对教育评价仍是必要的。就是对于能量化的评价信息,在操作过程中,也要遵循 “ 定性一定量 — 定性 ” 的规程,真正做到评价结果可靠和有效。另外,就方法本身而言,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未来的教育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育评价工作的质量。 随着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深入发展,评价者网络和计算机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及网络和计算机教育评价技术开发的日趋成熟,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评价工作中的运用将越来越普遍。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教育种类在不断增多,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学校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未来教育评价工作要顺利进行必须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否则,将很难广泛和持久地开展下去。 四、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趋势( 2003—2030 ) 在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 20 多年中,产生了许多可以抽象出来的教育评价理论。在新的世纪,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要得到发展,教育评价理论工作者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 一 ) 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国教育评价研究正式启动前后,以译介、评论海外的理论著作和文章为主;及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一批具有鲜明中国色彩的研究著作和论文纷纷亮相,标志着中国的教育评价研究已经从吸收外来的东西发展到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试点经验,努力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现代教育评价起步较晚的中国,作为典型的 “ 后发外启型 ” 现代化模式,具有一系列的 “ 迟发展效应 ” ,通过翻译、评述、引进西方较成熟的教育评价理论,并在较高的起点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理论。但就教育评价理论研究而言,在发展本国的理论研究的同时,应将自身的研究置于世界教育评价理论的体系中,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成果和经验,提高本国的研究实力和水平,并为世界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在接受国际,尤其是西方发展成果和经验的示范作用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中国教育评价研究的发展,不但区别于发达国家今天的发展状况,也应区别于发达国家的早期发展状况。因此,未来在立足国际性的同时,中国的教育评价研究在价值取向上,始终要积极地自觉地追求民族性,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国际性与本土化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立足国际性不是对民族性的消减,相反,在世界一体化和多元化双重趋势并重的未来,只有跟上国际水平又富有民族特色,才能成为世界教育评价体系中强有力的组成部分。因此,新世纪中国教育评价将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上,阐明有关的教育评价理论和原则;结合中国建国 50 余年来的教育评价实践和改革经验,汲取千余年来中国教育评价理论中的有益部分,并引进、吸收和综合归纳国外各种教育评价理论,来创建中国独特的教育评价理论;在教育评价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系统科学基础上,研究教育评价的本质和属性、目的和作用、功能和效果,以及心理状态和心理效应,使中国教育评价理论建立在更为扎实的基础理论之上。 (二)加强教育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按照方法在整个教育评价认识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来看,现在人们已经注意研究教育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具体方法、特殊方法,属于操作层次的,是十分重要的。但仅此还很不够,未来还要从更高一个层次,用教育评价的一般科学方法来探索教育评价的规律,要进一步从方法论最高层次的哲学方法上对教育评价进行研究。只有方法论的几个层次都展开研究,才能形成教育评价的方法群。教育评价方法论达到新的境界,教育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就会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由于教育活动的极其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教育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教育评价过程需要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但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对教育评价的一般方法理论的研究还重视不够。教育评价方法论是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方法论对于一门科学的进步,并不比科学发现本身的作用小,这是早已被许多科学家、哲学家证实了的。 当前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迅猛进入教育领域,同时也影响着教育评价的思想观念,尤其直接影响到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教育评价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涉及到若干重要的技术问题,如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何种技术方法,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实现教育评价的现代化?评价理论的现代化与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如何统一?这都是教育评价理论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加强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教育评价从微观向宏观发展,内容大为扩展,但其核心仍应是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整个教育和教育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因此,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实际上是教育质量规格规范化研究的核心。因此,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重点。 [8] 新世纪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有 6 个方面: ① 未来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 ② 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各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全面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研究。 ③ 提高学生素质有关的工作评价的研究。 ④ 学生素质评价技术的研究。 ⑤ 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和方法以及与老师、学生、家庭评价的结合问题的研究。 ⑥ 学生素质评价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实施程序的研究,等等。 教育质量保障系统一般可分为外部保障系统与内部保障系统。外部保障系统通常是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专门机构,其成员包括教育界与教育界以外的专家,主要任务是:领导、组织、实施、协调教育质量鉴定活动与监督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教育质量内部保障系统负责学校内部的质量活动。教育质量的外部与内部保障系统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履行教育质量保障的功能。新世纪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研究可从五个方面入手: ① 为什么保障? ② 保障什么? ③ 如何保障? ④ 如何有效地实施保障? ⑤ 保障的结果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进一步研究教育质量保障的制度与机制,将是中国教育评价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反思现有教育评价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现有教育评价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把不属于教育评价学的概念归还给相应的学科。比如,教育评价信度、效度的提法是错误的或者讲是不恰当的,应将其归还给教育测量学。又比如,教育评价主体与教育价值主体,教育评价客体与教育价值客体,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目标,教育管理目标与教育评价目标相混的问题有待澄清。再比如,教育评价对象、内容等与教育评价学对象、内容等关系不明的问题,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在新世纪要加快研究这些教育评价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使教育评价学理论体系早日成熟,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在资源共享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中国
- 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 2013/01/01
- 中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 2012/12/14
- 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播途径 2012/11/25
- 中国妈妈在瑞典幼儿园的早教感悟 2012/11/15
- 中国好爸爸的8个标准 2012/05/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