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面临的尴尬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觉得主题背景下的 音乐活动 较难开展,主要表现为音乐活动很难整合到主题课程中去。例如,在有关熊的主题中,我们找不到合适的音乐,只好选择《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在“我们的食物”主题中,我们万不得已只好自编歌曲,但总觉得旋律和歌词不够优美。我们的感觉是,现在的音乐活动歌曲偏多,律动、游戏、打击乐舞蹈等很少,教学内容的难度安排也缺乏梯度。由此,我们产生了困惑:本身系统性较强的音乐活动在主题背景下该如何开展 ?

您有同样的困惑吗 ? 您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 请说说您的想法和做法吧 !

三“新”

一新:音乐教育目标的新定位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追求长远效应,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目标。例如,对于歌曲《小树叶》,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幼儿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等等。这个音乐活动不但使幼儿学会了唱歌,而且积累了有关秋天的经验,体验到了小树叶与大树妈妈之间的亲情。

二新:音乐教育内容的新来源

由于主题内容的限制,可供教师选择的音乐作品很有限。为此,我们根据主题内容和幼儿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挖掘各种音乐作品的内涵,大胆取舍,合理使用。如在“怪汽车”活动中,我适时地引入一首流行广告曲:“冻咚冻咚冻咚咚,冻咚冻咚冻咚咚……我是小果冻 ! ”由于它的旋律诙谐、富有变化,很能体现汽车变化时怪异、灵动的感觉,而且音域跨度也很适宜小班幼儿,因而引发了幼儿歌唱的兴趣,他们乐意借助音乐和肢体动作想象与表现。

三新:音乐教育方法的新尝试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综合使用情境激趣法、欣赏操作法、探索发现法、感受体验法、合作表现法等多种方法,使“静态”的音乐活动在多样化、多层次的交融整合中变得“动态”和有效。

(上海 黄颖岚 )

从“小木偶的舞蹈”谈起

怎样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大胆表达与表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 我结合大班“身体会动动”主题中的音乐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积累基本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是通过多次活动多种方式获得经验的。为此,在活动前,我搜集了许多与木偶有关的舞蹈音像资料投放到音乐区中,如《俏夕阳》《胡桃夹子》等,吸引了许多幼儿。有的幼儿看这些资料时兴奋得手舞足蹈,尽管动作不协调,但是他们已经从单纯的兴趣转为主动模仿学习。接着,在“身体会动动”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用记录方式表现木偶人的各种姿态。我把这些记录依次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许多动作连起来就变成了舞蹈。于是,我引导他们尝试用线条小人记录自己创编的舞蹈动作。

二、强调学习过程

在音乐活动中,探究过程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他们的许多创造活动就发生在探究过程中。在“小木偶的舞蹈”中,我将活动价值定位在幼儿愿意用不同方式主动尝试和大胆表现。在讨论“小木偶的舞蹈和我们平时跳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时,幼儿迁移了已有经验,并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在引导幼儿发现人的动作较连贯、柔软而小木偶的动作较僵硬且会停顿时,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设计的动作改编成小木偶的舞蹈,这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在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空间的同时,我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表达、表现的乐趣。

三、渗透音乐元素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已表现出对小木偶舞蹈的浓厚兴趣,但这种表现是浅层次的,我们应将其与音乐元素相融合,以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我们曾经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在音乐活动中传授一定的表现方法会影响幼儿的创造性,制约幼儿一百种语言的表达,并认为音乐活动以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出现是多余的,取而代之的是幼儿自主性区域音乐活动。可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幼儿虽然听到了教师的鼓励“动脑筋,大胆跳,自己想,自己做”,但难以从记忆的字典里找到一百种语言中的其中一种去表达;在足够自主的区域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孩子们的茫然和不知所措。这一切都说明掌握音乐基本元素是必要的,同时要注重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匹配,注重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多种表现。

( 上海 戚 怡 )

与主题活动融合与渗透

我们感到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有些单调,大多以歌曲的形式与主题融合。长此以往,幼儿在有限的音乐活动中就无法多通道地发展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自然就不能有效提升音乐素质;同时,音乐素质的缓慢提升也影响了孩子们对主题内容的表达、表现。我们就此展开讨论并进行尝试,采取的策略是:

一、融入一日生活

我们将与主题活动密切相关的音乐内容安排在集体教学中,将有利于提升幼儿音乐素养或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的音乐作品安排在一日生活的点滴时间 ( 餐前、午后 ) 里,并引导幼儿反复欣赏、吟唱、拍打节奏、自由表现,使幼儿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一日生活各环节也因此衔接得更紧密,安排得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二、拓展多种通道

为了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丰富音乐活动形式,多通道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我们在“表演区”中提供打击乐器、头饰等,将主题中的有关内容引入游戏,启发幼儿开展各类音乐活动,实现音乐活动与主题活动的融合与渗透。

( 江苏常熟 宗丽花 )

调节感官 创设情景

调动感官

在实践中,我领悟到:教师要使幼儿在主题背景中学习音乐,应不断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幼儿探索音乐世界的欲望。例如,在主题活动“我和动物是朋友”中有一个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我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在自由的敲击中感受、听辨声音的强弱;在观看动画片《龟兔赛跑》后我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有了以上经验,我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让幼儿用大鼓等乐器、用跺脚等肢体语言体验三拍子乐曲强弱拍的感觉,再让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有效地达到了音乐教育的目标。

创设情景

情景化的环境能使幼儿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获得想象的空间。如在“龟兔赛跑”活动中,我创设了森林运动会情景,幼儿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积极与音乐互动,探索表现三段不同的音乐,有效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 上海 严华英 )

整合领域经验 丰富情感体验

“整合”是构建课程内容的一种思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如果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领域阶段目标,就能有机统整各领域内容,综合各种学习方法,使孩子们在还原的生活情景中感受、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中,我创设了以声音为主题脉络的游戏情景,开展了“声音在哪里”“厨房里的声音”“铃儿响丁当”等活动。其中活动“好听的电话铃声”以音乐活动为主,渗透语言和数概念的内容。首先,我设计了“打电话”的游戏情景,每个幼儿通过学打电话有礼貌地问候朋友,大胆地表达自己打电话的事由和愿望,这是一个自然、主动的对话过程。其次,当幼儿想给动物朋友打电话时,我设置了“动物电话本” ( 电话号码为 4 位数,每个数均为 5 以内数字 ) ,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 上海 李文娟 )

寻求贴切的音乐作品

1 .从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入手,搜集、筛选相关音乐作品。搜寻的途径可以是相关教材,也可以是网络资料或音像制品。如在主题活动“兔子”中,我们安排了韵律活动“小兔捉迷藏”、音乐游戏“小兔乖乖”“兔子和狼”、歌曲“一只兔子”等活动。当然,不是所有与主题搭边的音乐都可以进入主题活动,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和组织。

2 .结合主题内容,巧妙改编、创编相关音乐作品。如在“豆子”主题活动中,我曾看到一位教师巧妙地将歌曲“大大的馒头哪里来”改编成“嫩嫩的豆腐哪里来”。再如音乐《单簧管波尔卡》原来表现的是春天柳枝生长的状态,而教师借此创造性地引导幼儿表现豆子发芽、生长的状态,这也是一种思路。

( 江苏南京 成 媛 )

让音乐活动不再“身不由己”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总是被主题牵着鼻子走,“身不由己”,幼儿的音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首先,我认为应考虑音乐教学的特殊规律,强调幼儿的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例如,中班的“小鬼显身手”主题中原有三个歌唱活动:“勤快人和懒惰人”“加油干”“小木匠的榔头”。根据我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我将幼儿较感兴趣的“勤快人和懒惰人”留下,将“加油干”改编为打击乐活动,去掉“小木匠的榔头”,增加韵律活动“盖房子”和打击乐活动“鞋匠舞”。

其次,我认为教师应善于发现、积累既适合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又贴近主题内容的优秀音乐作品,并真正挖掘音乐艺术的内涵。例如在“熊”的主题中,我们可选择配节奏故事“胖胖熊和小老鼠”,韵律活动“小熊滑冰”“小熊洗澡”,欣赏活动“小白兔和大黑熊”“小熊运西瓜”等。又如,在“我们的食物”主题中,有歌曲《大西瓜》《牛奶三明治》《爷爷为我打月饼》,韵律《冰糖葫芦》《烤羊肉串》《包粽子》,打击乐曲《卖汤圆》《荷包蛋》等供我们选择。

( 浙江金华 卢杰群 )

重在挖掘和创新

在主题“蔬菜一家子”中,由于没有合适的作品,我根据歌曲《小青蛙》的旋律填词,改编成歌曲《蔬菜营养真正好》。由于歌曲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故而引起了幼儿的共鸣。从中,我所获得的经验是:应尽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表现幼儿情趣的作品,如果没有创编实力,可尝试局部改编歌曲。

围绕主题安排活动时,我会考虑本班幼儿的经验,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并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力求使各种活动类型均衡。如在体验的基础上,我组织了歌唱活动“吹泡泡”。在幼儿熟悉歌曲后,我提出了创编要求,还开展了打击乐活动。由此可见,一个音乐作品具有开发多种活动类型的可能性,关键看我们怎么挖掘、创新。

( 福建屏南 陈 芳 )

面对幼儿园孩子歌声的不断减少,面对音乐教育活动的不断缩减,我们需要反思。其实,主题整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一个活动、一个主题、系列主题、学期主题等多个单元中进行,重要的是看幼儿各方面是否自然、均衡地发展,而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地整合。

( 江苏南京 王香平 )

实践证明,“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灵活、可行,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发展灵活安排两类音乐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幼儿积累了相关的认知经验和情绪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音乐的手段大胆表现相关主题;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在与主题不相关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 江苏张家港 孙 颖 )

音乐活动有其自身内在的教育教学规律,即便进行主题活动,我们也需要进行单独的音乐教学,它与主题活动并不矛盾。因此,教师可融入适宜的音乐活动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但也不可强求形式而放弃音乐活动的内在联系。

( 广东珠海 谷 凯 )

在主题活动中,如果教师感到音乐活动太少,、这可能与主题内容有关。有的主题偏向科学领域,有的主题偏向社会领域,等等。要想在主题活动中安排合适的音乐活动,要靠教师平时的积累。一旦发现有比较好的音乐作品就收集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开阔教师的设计思路。此外,我们可以有心地使用幼儿提供的音乐资料,使他们能更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

( 江苏南京 方 芳 )

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音乐学科活动,而是整个主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更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表达。如在创编歌曲《小鸭洗澡》前,我先请幼儿结合自己洗澡的经验说说洗哪里,怎样洗,然后在活动室里张贴多张不同洗澡姿态的照片,还播放 VCD 《我爱洗澡》。由于我将幼儿需要学习的音乐技能转化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孩子们在活动中边创编歌曲边游戏,非常自然、愉快。我则重点引导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使幼儿充分体验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快乐。

( 上海 徐 蔚 )

如果我们希望选择和主题契合的音乐素材,那么不妨把音乐素材与主题巧妙“嫁接”。比如在“熊”的主题中,我们也找不到合适的音乐材料,但觉得歌曲《小鱼的梦》不错,就编了一个故事:孤单的小熊在布满星星的夜晚寻找妈妈,看到小鱼盖着闪闪发亮的被子甜甜地睡着,小熊忍不住哭了起来。小鱼被惊醒了,为了安慰小熊,小鱼唱了一首《小鱼的梦》,告诉小熊在香甜的梦中一定可以看见妈妈……事实上,我们找到了音乐素材与主题的契合点,有时就可以借此拓展主题内涵。另外,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音乐欣赏作品、打击乐曲、音乐游戏通过故事等手段使之与主题契合,以促进幼儿的均衡发展。

( 佚 名 )

在主题“春天来了”中,我组织了音乐活动“春雨的声音”。富有魅力的旋律把许多场景形象地传递给了幼儿,他们脑海里出现了冬天白雪茫茫和春天积雪融化的景象。教唱歌曲时,我让他们听乐曲,看图画,情景性地学唱歌曲。如针对歌曲中的象声词“滴答”,我启发幼儿想象:“这是什么声音 ? ”孩子们有的说“是屋顶上积雪融化的声音”,有的说“是小河里的水在流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在此基础上,我尊重幼儿的理解和想象,鼓励幼儿以多种方法表现歌曲的情感。孩子们一方面形象地理解了主题的内涵,一方面提高了音乐理解能力。

( 上海 沈爱玲 )

如在“夜晚”主题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我通过引导幼儿欣赏歌词、旋律以及模仿演唱者的演唱风格等,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欲望,并充分挖掘作品的音乐元素,帮助幼儿更好地运用在主题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理解主题内涵。

( 安徽安庆 汪 玲 )

幼儿积累了与主题相关的经验进入音乐活动时,就能联系已有经验,在主题情境中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进而真正将音乐作为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在音乐中快乐、和谐地成长。

( 江苏淮安 汪小红 )

重在价值追求

看了教师们的讨论,我充分感受到了他们宝贵的实践智慧,在此,我尝试归纳一下大家的看法并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个人心得。

基本价值第一,我们进行主题活动研究也好,进行音乐教育活动研究也好,都是以此为手段寻求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第二,如果我们时刻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我们就不会刻意地停留在宏观或中观层面的课程理论和课程外在形式上,而会更多地关注我们和幼儿共同学习的每一个寻常时刻,思考每一个寻常时刻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

基本规律在设计课程或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个人的人格品质和学术素养必然会体现在其中。此外,教师作为幼儿重要的社会学习榜样,更受幼儿关注。因此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应有不断与幼儿共同发展的热情,这是教师作为幼儿自我发展榜样的最重要的品质。第二,教师要努力发展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参与讨论的教师们在这两个方面有强烈的专业自觉性。我进一步想到,也许行政、教研、科研以及师训人员都需要一起来质疑和反思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以及怎样解决。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近两年来我的一些感悟。

2005 年 5 月,美国幼儿音乐教育研究专家约翰先生第二次来中国,在讲学和交流期间,他鼓励我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国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音乐舞蹈资源。此后一年多,我多次深入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采风。原来的期望是多积累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资料,以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资源和更好地与世界音乐教育同行交流。但后来更大的收获却是,我发现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舞蹈语汇,而是所有民族共同具有的音乐舞蹈哲学思想和自然主义的教育模式,即在日常的、共同的、平等的、自愿参与的、既自由又暗含秩序的音乐舞蹈社交娱乐活动中,人们获得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促进了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这里,没有强迫,没有训练,也没有失败和自卑,所谓更好的东西和更新的创造是公众认可的结果,所谓不断的进步是自我追求的结果。

2006 年 7 月初至 8 月中旬,我又前往马来西亚、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参加了几个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在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中,我越来越多地感悟到,国际范围内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共同追求:首先,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成为幼儿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分享者而非教训者。其次,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采用更能吸引、激励幼儿参与审美活动的音乐舞蹈以及相关游戏资源和更富有吸引、激励作用的方法、步骤,以引发和保持幼儿主动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热情。再次,教师们努力协调模仿与创造、秩序与自由、感性与理性、自我接纳和自我超越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几乎所有研究者都强调要关注所有的发展要素,以及所谓“对立”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支撑的关系。

总之,参与讨论的教师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实际操作方法,有机会建议我们在更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深入研讨。顺此也感谢《幼儿教育》杂志给予我们这次分享交流的机会。

( 特邀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许卓娅 )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