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超前识字:文化根源与危害性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学前儿童有道德吗?这一问题也许会使你感到奇怪:有 学前儿童德育 这一概念,当然会有学前儿童的道德。但是,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想一想,你也许会发现一些不尽一致的结论。

先从常识的角度来思考。

成人身上发生的一些道德问题如果出现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认为这个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呢?成人干的一些缺德事发生在学前儿童身上,人们会不会骂他们不道德呢?显然不会。如果有人说学前儿童有道德问题,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上纲上线”了。即使学前儿童存在一些行为或习惯上的问题,人们也不会归因于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顶多冠以“淘气”、“不懂事”而已。

再从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

道德哲学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如果一种行为是不情愿地产生的,那么不管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益处,它仍然算不上道德行为。由此看来,如果能证明学前儿童的利他行为没有自觉的目的,也就证明了学前儿童没有道德。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过程。所谓他律,就是儿童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所谓自律,是指儿童以自身具有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行为的好坏。只有达到了“自律”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问题。而他律与自律的分水岭大致是 7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五六岁以前的孩子是不具有道德问题的。

学前儿童的违规行为可以说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说,做这种事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但我们并不能说他是“不道德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学前儿童并不真正了解某些规范的道德涵义,他的意图性还很差。儿童对说谎概念的认识便可证明这一点。谎言,有避免伤害别人而做出的没有恶意的谎言,有为损害他人而讲的恶毒的谎言,大多数成人会区别这两种具有截然不同的道德意义的谎言。但皮亚杰报告说, 8岁以下幼小儿童不能做出这种区别。他们认为,谎话等于伪报事实:叙述的情况与客观真实的距离越远,谎言就越大。也就是说8岁以下的儿童还无法区别行为的意图,当然也就不能以行为意图的善恶来评价行为是否道德。后来有人纠正皮亚杰的研究,指出皮亚杰把不能正确判断谎言的年龄上限定为8岁,有些过大了。但无论如何,皮亚杰的这一报告说明了幼小儿童还认识不到道德意图。没有道德意图,也就难以自觉去做道德的事。

但这并不是说幼小儿童就远离了道德。在这一时期,未来的自律性道德尽管还没有在个体身上具体表现出来,但却正悄悄地在幼小儿童那里蓄积着力量。幼小儿童正悄悄地孕育着自律性道德的根,悄悄地准备着催发自律的嫩芽并使其破土而出,尽管幼小儿童自己并未意识到道德正在他那里悄悄地生根。这个根是人类的道德本性,是生命进化的结果。这个根实际上就是孟子所谓“四端”。孟子认为人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也就是说,仁义礼智四种根本善,在人性中便具有潜能或潜在的形态,并不是本来没有而由后天修练的或强加的。孟子认为,仁仪礼智四端的初始形态在个体那里表现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引丑》)也就是说,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四端就像生理器官那样,是确确实实存在于人那里的,尽管四端不像生理器官那样可以直观地看到,而是抽象地存在于人心人性之中。

生理器官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道德也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即道德发生发展的过程。尽管皮亚杰、科尔伯格也认为自律的道德才真正具有道德意义,但他们又指出,自律道德本身有一个发生的过程,它在个体那里是逐步发生发展的。因而研究道德发生发展不可能不研究幼小儿童。幼小儿童虽然没有成熟的道德(自律道德),但道德却在他那里发育、发展着。为了形成成熟的道德,那么,我们就必须为它的前身提供发育发展的条件,实际上这便是幼小儿童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

学前儿童德育概念并不意味着学前儿童已具有成熟的道德,而是意味着促使道德在学前期顺利萌芽,从而为形成成熟的自律性道德提供发展上的前提与保证。

总之,我认为我们不能说学前儿童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我相信,没有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幼小儿童。我相信,蒙台梭利会支持这种看法的,因为她似乎也具有这样的观念。她曾说过:“年幼儿童没有是非感;他还生活在道德观念之外。事实上,我们并不认为他很坏或邪恶,而只是认为他挺调皮,即他的行为很幼稚。”因而她声言,她的著作对幼小儿童“没有使用‘善’、‘恶’或‘道德’这些术语”。只有到了 6岁以后,“儿童才开始具有是非正误意识,不仅是关于自己行为的是非正误意识,而且也是关于他人行为的是非正误意识。是非正误意识是该年龄阶段的特征。道德意识正在形成……”(蒙台梭利著,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93年,第499页)可见,蒙台梭利也认为,6岁以前的孩子是不存在道德问题的。

我为什么要证明学前儿童没有道德问题呢?大家都知道有学前儿童德育这一概念,而这容易使人想当然地认为学前儿童是有道德问题的,且这种观念又是造成学前儿童德育成人化的重要根源。倘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能够得以澄清,那么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内容乃至方法,就能把握在适合学前儿童实际的水准上。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超前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镜子里的我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