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一次幼儿主题建构活动案例而引发的思考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本文拟结合本班幼儿自发进行的建构“机器人基地”的 区域活动 案例,浅谈自己对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问题的看法。

活动实录 ( 一 )( 时间: 2004 年 3 月 23 日上午 ;地点:大二班活动室建构区内;参与幼儿:辉照、源吴、嫣然、泽宇、宜柔、苏帆、魏微 ) :

区域活动时,建构区内的幼儿自发地在讨论如何建构“机器人基地”。宜柔说:“机器人基地应该有发射中心。”源吴说:“机器人基地应该有控制中心。”……我饶有兴趣地参与了他们的讨论:“机器人基地应该有居住小区呀,你们就先将基地分为控制中心、发射中心和居住小区三个区域来建构吧。”讨论完幼儿就迫不急待地着手建构,不一会儿,就建出了发射中心和控制中心。但是在建居住小区时,他们却发生了争执。源昊坚持“机器人基地”没有居住小区,机器人都是住在控制中心里的。辉照却坚持我的方案,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源吴不顾同伴的反对,在控制中心里又围了几个小区域,当成机器人的房间,边围边说:“住在这里多方便呀 ! ”辉照跑来报告:“源吴没有按照老师和大家讨论的方案去建居住小区。”

分析:

乍一看,这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向前推进的活动——我在建构前以同伴的身份平等地参与了幼儿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幼儿认同我确定的方案并展开建构活动。但事后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建构前幼儿正在热烈讨论,各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时我是否需要介入 ? 我的介入是否干预了幼儿的活动 ? 虽然我是以同伴身份参与讨论,但最后形成的方案是由我提出的,无形中我是否使用了话语权力 ? 如果没有我的介入,幼儿就无法达成他们的共识了吗 ? 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清楚地说明,我的方案对不同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认同,有的未必,最终导致了幼儿间的冲突。可以推断:我在帮助幼儿“达成共识”上的指导不仅是无效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可能干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影响了幼儿合作行为的形成等。

教师担当的角色不应是幼儿活动方案的决策者,而是资源的丰富者及活动的启发者和支持者。下次活动时我应全方位观察、了解、倾听幼儿关于“机器人基地”的经验及建构设想,了解其面临的困难,把握介入指导的有利时机,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想法、共同设计方案、协调认知冲突,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想法来安排自己的活动。

活动实录 ( 二 )( 时间: 2004 年 3 月 25 日上午 ;地点:同上;参与幼儿:辉照、源昊、宜柔、栋梁、宗元鸿华、剀文 ) :

今天,源昊、辉照等又进入了建构区建构“机器人基地”,他们再次津津有味地讨论着自己关于“机器人基地”的建构设想。由于有了上次的经验,大家的设想更多了,有的说要建一个半圆形的控制中心,有的说要建一个地下隧道,有的说要建一个螺旋式的卫星发射轨道。讨论完,他们便着手建构。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们懒懒地坐在地上,完全没了刚才讨论时的那一股激情。我过去询问,源昊说:“唉,别提了,我们建好一座圆形的房子,想建一个半圆形的屋顶,却怎么也建不起来。”原来他们遇到难题了,我问:“以前你是怎么用花片拼出半圆形的呢 ? ”源吴皱着眉头回答:“用花片可以斜插,但是用炮筒不行呀。”我进一步启发:“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斜插呢 ? ”他们马上跑去找来花型积塑和星型积塑开始拼插。经过比较,他们发现星型积塑与炮筒型积塑的大小比例更合适,便决定采用星型积塑,一座半圆形的控制中心建成了。接着又建构了发射中心……

分析:

幼儿的想象很丰富,但当其设想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时,常常又受其技能的局限。我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并及时介入指导,给予幼儿技能上的有效支持和帮助。幼儿在“以前你们是怎样用花片拼出半圆形的 ? ”“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斜插呢 ? ”等问题的启发下,迁移了以往建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找来了花型积塑和星型积塑进行拼插,并通过比较,成功地建构出半圆形的控制中心。因此,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提出适宜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

活动实录 ( 三 )( 时间 ) : 2004 年 3 月 29 日下午 ;地点:同上;参与幼儿:辉照、源昊、嫣然、泽宇、宏伟、肖明 ) :

自选活动开始了,源吴、辉照等不约而同地进入建构区,继续他们上次未完成的“机器人基地”。辉照搬来了上次活动中他们保存下来的建构:控制中心和发射中心两座建筑物,并开始着手建构地下隧道和卫星发射轨道。宏伟提议用铺路的积塑建卫星发射轨道,得到大家的认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一条弯弯曲曲的发射轨道造成了。整个“机器人基地”初具规模,孩子们的眼里放射出喜悦目光。我认真观察了他们建构的发射轨道,发现这条发射轨道虽然有模有样,但并不是他们最初设想的螺旋式的,且建构的技能仅仅停留在铺、排。难道幼儿的建构经验仅仅如此 ? 于是,我决定向他们发出新的挑战:“哎呀,这条轨道虽然好看,但却是平面的,卫星如何能冲上天空呢 ? 如果是你们原先设计的螺旋式的就好了。”辉照问:“那怎样建出螺旋式呢 ? ”我说:“螺旋式是什么样的 ? 你们先画个图让我看看。”泽宇叫着:“我知道,我会画。”他在纸上画了一个螺旋形,我问其他幼儿:“这上面都有些什么图形 ?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圆形,很多个圆形,越来越小。”我说:“对呀,那你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 ”“这个简单。”说着大家又一起动起手来。大圆小圆搭成了,但像个圆形跑道。他们皱着眉头说:“老师,还是不像,螺旋式的应该是越来越高的;”我说:“对呀,那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圆形越来越高呢 ? ”大家又叽叽喳喳议论开了:“可以拼一些支架。”“可以用积木来垫高;”……孩子们搭建了几个大小不同的支架支撑起大圆小圆,一个螺旋形的轨道拼好了,孩子们发出欢呼声。“好啊,你们可真厉害厂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高兴。

分析:

幼儿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分工合作,使“机器人基地”的建构初具规模,却忽视了卫星发射轨道的问题。此时,我是满足于幼儿已有的建构水平,还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向自己发出挑战 ? 经过分析我选择了后者:“这条轨道虽然好看,却是平面的,卫星如何能冲上天空呢 ? ”这一问题激起了幼儿重新建构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怎样建构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情境,采用递进式的启发策略,一步一步地向幼儿发出挑战,帮助幼儿整合、提升建构经验,使建构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从这一案例我们清晰地看到,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老师的指导是否有效,在于其是否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做过有目的的观察,是否在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适宜的指导,包括介入的时机介入的方式等等。有效的指导策略,不仅能帮助幼儿迁移、建构、提升经验,使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而且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其探究、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对幼儿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