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游戏是幼儿最切实现社会化,将社会生活观念、角色意识内化为主体意识,以及养成必要的动作技能、创造欲望的特殊学习方式。然而,在一些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这种广为幼儿所接受的自主学习方式却常常得不到重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剖析游戏受冷落的原因,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指出在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生和成人的学习与幼儿学习的差异,重新审视 幼儿游戏 的发展价值,对于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上的误区与“陡坡”现象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漠视游戏的现象较为严重,而认识上的误区是主要原因。 1 .幼教机构对游戏的认识不足。不少学前教育机构把游戏看做“学习”之余的点缀 , 缺乏对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游戏需要精心设计、准备和灵活组织,而有些教师却懒于运用游戏的活动方式去开启幼儿心智,促进其身心发展。这就造成了游戏与学习的界线分明。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得出结论:游戏和学习不是互相排斥、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游戏对于幼儿是一种运用心智的方法。 2 .对幼教质量的评价标准单一。从社会大环境看,我国学前教育一直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许多家长或幼教行政机关将“上课”、“学习知识”看做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致使许多幼儿园减少甚至放弃游戏而单纯进行知识教学,有极个别幼儿园把小学教材发给幼儿,按小学教材进行训练和教学。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西方国家不常见的“陡坡”现象。因为学前教育的不当,刚刚入小学的儿童难以适应正规的小学学习和生活,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责任感、缺乏最起码的群体合作与必要的交往能力。笔者认为,造成“陡坡”现象的原因,除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得要领外,更主要的是在学前教育阶段没能将游戏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上述现象提醒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及其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1 .游戏是幼儿主导性的特殊学习活动方式。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直接兴趣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根本动力,而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又往往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自主和快乐的特点正概括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一论断。为什么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呢?这是由成人学习与幼儿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人的学习实践都需要意志努力,而成人或学龄期儿童的学习愿望多是由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需要的结果,因此他们学习的意志目标明确。然而,学前期幼儿的学习带有较强的随意性、试误性、趣味注和直觉思维的特点。如中班幼儿开始出现目的性游戏,游戏前能说出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并能根据预想的目的进行,但计划性较差,往往是边活动边发展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表现为一定的随意性和试误性。到了大班阶段他们开始玩象征性水平较高的游戏,并对复杂的规则游戏如棋类感兴趣,能够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回忆、想像,并能运用语言和思维来调节游戏活动,有时对一种游戏的兴趣能保持数日。 2 .游戏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幼儿在游戏中并不是原原本本地照搬、完完全全地模仿生活,而是在忠于现实生活逻辑的前提下,加上了自己的想像,是通过变革现实来反映现实的。因此,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正因如此,斯宾塞、霍尔都把游戏看做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现象,皮亚杰、埃里克森也十分强调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建议将学习的机制和游戏的目标相结合,可以更快、更好地通过集体的力量进行教学。 3 .游戏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它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意志力。游戏虽不是强制性的活动,但游戏的规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重新
- 重新审视收集材料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 2008/03/28
- 重新思考幼儿园课程目标 2007/11/0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