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2l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大容量的知识面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意识 和问题能力是个体产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将问题贯穿幼儿教育过程的始终,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应成为现代幼儿教育追求的目标。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只一问。”可见,一个人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将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的发展。 区域活动 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域活动设计的初衷在于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这就为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幼儿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充分发展还要看教师能否提供相应的条件。而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观察者和评价者,则会对幼儿的探索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教师具有问题意识,是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前提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敢问、善问、会问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才会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为幼儿创设多种问题情境,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自发地产生各种问题。如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设置了操作式的问题情境:有一盆水,旁边放了一个较大的木块和一个很小的铁块。小朋友在操作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大的木块飘浮,而小的铁块却下沉了。于是,小朋友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活动。 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发展,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才能善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并指引幼儿向更深处思考。 二、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敢问 区域活动强调幼儿的自我活动,教师更多的是观察者。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权力,允许幼儿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由、轻松的活动氛围有助于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问题意识的养成。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幼稚的,但在幼儿那里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老师千万不要一棍子把幼儿的问题打死,让幼儿以后不敢再“大胆地问”了。如在建筑区,小朋友想搭个房子,可她老是把小的积木放在下面,大的积木放在上面,所以总是搭不好,于是向老师求助。这时,老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有没有别的搭法 ? ”“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搭的。”用谦和而富有启发性的语句,拓展幼儿思考的空间。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神”,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手势,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给幼儿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幼儿就能无拘无束地将自己的内部潜能释放出来,将疑惑大胆地表露出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采取适当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材料合乎幼儿的发展需要,让幼儿想问 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实现的,因此对材料的投放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这些材料必须是合乎幼儿兴趣,能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富有吸引力的材料是促使幼儿产生问题的催化剂。但在实际活动中,却往往会发生“偏区”现象。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幼儿年龄相近,喜欢与同伴在一起,所以出现“扎堆”。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幼儿喜欢某一区,长久呆在这一区,缺乏其他区的尝试,从而误认为其他区没意思。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控制某些“热区”的人数,另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多尝试其他区的活动。之所以让幼儿尽可能多地体验多个区的操作,是因为当幼儿面对不同区的操作时,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达到扩展幼儿问题范围的目的。 其次,这些材料还需要有挑战性。一方面由于幼儿问题意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认知,当呈现的事物是他们所熟知的时,往往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在激起幼儿问题意识的同时,可使幼儿获得新知识。因此,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提供给幼儿适当的探索空问。如老师在跟幼儿共同探讨仙人掌之后,可在科学区放置一些仙人球,让幼儿主动寻求两者的异同之处。 最后,材料的投放还要具有生成性,即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材料,或是添加新材料。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要给幼儿想象的空间。预设的环境只是提供给幼儿一个操作平台,环境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还要取决于幼儿的表现。环境的创设应以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为依据,作适时的改变。如绘画区的小朋友正在画京剧脸谱,可画着画着,有些小朋友就不耐烦了。这时,有个小朋友提出:“能不能在蛋壳上画呢 ?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所提出的问题,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 四、加强提问语句的训练,让幼儿会问 虽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旁观者,但也可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做幼儿的合作者。幼儿由于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并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提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存在表达不清甚至是表达错误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幼儿提问语句的训练,让幼儿逐渐会问。如某老师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时,有一幼儿用手指割图画书上的孔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让,让。”看着他纳闷的剩情,老师试着询问:“他为什么诎梨 ? ”他微笑着点点头。这时,老师可让这个幼儿模仿刚才的问句在重复多次之后,再选取其他的故事,让这个幼儿再试着提问。 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除了要注意加强幼儿提问语句的训练之外,还要通时提出某些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促使幼儿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可使幼儿在无形中学习规范的疑问语句。教师的提问可有以下几种:反问式——“那样做不可以吗 ? ”;发散式——“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 ”;比较式——“你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 ” 总之,幼儿是个体发展的雏形,幼儿是否具有问题意识,与其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作为幼儿发展道路上的灯塔,要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让幼儿的问题意识得到最自由的发挥,让幼儿成长为一个想问、敢问、会问的人。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区域
- 区域活动——开动脑筋 2014/10/21
-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 2013/05/11
- 谈谈区域游戏的开展 2013/03/03
-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大家的力量 2013/03/02
-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