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探究行为与教师态度之关系的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 摘要 ] 探索性行为 是了解幼儿 好奇心 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情感支持、材料支持以及策略性支持直接影响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展开与活动效率。
[ 关键词 ] 好奇心;探索性行为; 教师支持 一、研究目的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等心理倾向。它作为一种优势心理过程,驱动个体主动接近当前刺激物,积极思考与探究;当个体的好奇心被诱发、唤醒、增强时,个体必然产生一种特有的期待与渴望,推动个体认知过程有效进行。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有关好奇心的权威研究始于伯莱恩 (Berlyne , 1950) ,同时也是他的研究最早将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行为密切联系。 探索行为是个体面临新环境中的新事物,企图了解其性质或控制事物时引发的行为。由于幼儿探索性行为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因此本研究力图以幼儿真实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科学游戏活动为背景,考察教师态度与幼儿探索行为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揭示影响幼儿好奇心的教育环境因素。 二、研究方法 ( 一 ) 被试 选取重庆市某幼儿园的一个自然班,共 61 名幼儿,平均年龄 5 岁。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幼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儿童男女比例相当。其中实验组有教师的积极支持,对照组没有教师的支持或参与。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较多的探索机会,又将被试幼儿随意分为 4-5 人一小组。 ( 二 ) 实验材料塑料大盆子、可供沉浮的玩具 ( 如大小积木、塑料、泡沫、鹅卵石、铁块、贝壳、海螺、牛皮信封 ) 、记录用的纸笔等。 三、结果与分析 ( 一 ) 幼儿在探索性行为上的差异检验将测查的探索性行为 5 个方面的数据的平均分作为该因素的得分,对这 5 个因素进行组别与性别的方差分到实验室——幼儿活动室,指着桌上的物体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 ? ” ( 目的主要在于调节气氛 ) 待幼儿平静下来后,教师接着说:“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把它们丢进水里,仔细看看会发现什么 ? 待会儿告诉老师”。接着,教师将以两种形式参与活动。其中,对于实验组幼儿,教师将引导性地投放材料;并主动提出建议或者一些辅助性问题,但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采取鼓励、启发、反问等支持策略。必要的提问有:“真奇怪,这些东西怎么浮起来 ( 沉下去 ) ,为什么 ? ”“可不可以设法让这个东西 ( 鹅卵石 ) 浮起来 ? ”“可不可以让它 ( 积木, ) 沉下去 ? ”等。对于对照组幼儿,教师只在一边观望或者离开幼儿,不表示任何支持,当幼儿有所请求时,也只说“你们自己玩”或者说“老师正忙”等。在此过程中,实验者将记录幼儿的每一个探索性行为反应和言语内容。每次实验持续 20 分钟。 第二阶段以个别测查的方式,测查幼儿获取信息量的 - 情况,包括简单信息、概括性信息、迁移性信息的获取。其中,“简单信息的获取”指的是研究者出示与前面类似的;材料,请幼儿将能够浮起来的玩具放在一边,把沉下去的:玩具放在另一边。幼儿每对个记 1 分。“概括性信息的获取”指的是幼儿回答物体沉浮原因的情况。如果幼儿能够认识到物体沉浮的原因与材料性质有关,记 4 分,如果幼儿判断的依据多样化或者根据经验,记 2 分。“迁移性信息的获取”指的是研究者提供新的探索材料,幼儿判断沉浮,解释原因的情况。在此,研究者会说:“刚才我们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浮起来,哪些可能沉下去。现在你看,我这个信封里装有东西,可是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我有一个办法,把它放进水里看它浮起来还是沉下去,然后猜信封里装的是什么。”研究者将信封放入水里后,将问幼儿:“你发现了什么 ? 猜猜信封里装有什么东西 ? 为什么 ? ”“还可能是什么 ? ”如果幼儿能够猜出,记 1 分,能够说出原因,记 1 分。 表 1 实验各因素的方差检验( ANOVAS )( F ) 言语 非言语 简单信息 复杂信息 迁移 组别 性别 组别 * 性别 275.35*** 7.078* 8.734** 84.68*** 14.078*** 0.525 38.85*** 2.156 0.409 989.59*** 1.003 1.030 61.85*** 0.586 4.659* ( 注:“ X ”表示交互作用,嵌 P . 05 , **P . 01 , ***P . 001 。以下相同 ) 从表 1 可以看出,不同组别、不同性别的幼儿的主效应极显著,组别与性别交互作用显著。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言语与非言语行为方面,实验组幼儿的成绩比对照组好,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如表 2 所示: 表 2 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的差异检验 实验组 ( n=32 ) 对照组( 29 ) T P M SD M SD 言语 非言语 简单信息 复杂信息 迁移 5.438 12.188 5.156 4.000 4.156 1.480 1.355 0.847 0.000 1.247 1.103 8.690 3.655 1.931 1.759 0.488 1.892 1.111 0.371 1.154 15.653 8.228 5.890 30.00 7.797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二 ) 组别与性别的交互作用 为探明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我们首先进行了组别与性别之间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发现,不同组别的幼儿有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组别通过性别对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有极其显著性影响,如表 3 所示: 表 3 组别通过性别对探索性行为的影响 变异来源 SS DF MS F 组别与男生 1019.27 1 1019.27 143.04*** 组别与女生 1932.79 1 1932.79 271.24*** 不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实验组幼儿并没有这种性别差异,只有对照组幼儿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成绩比女孩好。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幼儿
- 幼儿园里真好玩 2024/09/29
- 幼儿园科学活动《趣玩扑克牌》教案 2021/01/28
- 幼儿教育中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 2020/07/01
- 幼儿园开展暑假假期安全教育活动 2020/07/01
- 幼儿园卫生保健检查小报道 2020/07/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