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审议探析——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一直是幼教改革中的热门话题和核心课题。在课改的热潮中,存在着以下认识上的偏差:①拿来主义。一些幼儿园为了赶时髦,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而忽视地域性、本土性;②盲从心理。人云亦云,导致课程频繁更换,教师无所适从;③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有的幼儿园在转瞬间就有了所谓的“园本课程”。然而真正的“园本课程”应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在目标、领域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教育的均衡性。 要想走出这些误区,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要具有清醒的头脑,把握课改的方向和脉搏。一套质量上乘的幼儿园课程,是课程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合作制定而成的。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他的工作是引领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已初具推广价值的文本课程,学会选择和补充有品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下面,以我园的实践为例来说说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制定过程。 一、课程审议前 课程审议,这是我园一贯坚持的课程管理方针。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整合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启用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周兢老师编著的新教材《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虽然新教材灵活度较大,但在使用时存在着地域、周边环境等差别。所以,我们在开展教育活动前,采取先集体备课再回到个体反思的研讨方式,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每个主题实施前,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以年级组为合作单位分组进行课程审议。 虽说课程审议在我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际参与者少,经常是教研组长或一二位骨干教师唱主角,而多数教师只是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与,缺乏个人思考和见解。二是课程审议浮于表面,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安排,注重的是课案操作性强与否,而缺乏对课程资源深层次的审议与梳理。这就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园本化课程的建构。为此,我们以“课程审议表”为主线(课程审议表附后),对集体备课制度作了一些改革。 为了避免课程审议中只有几个人发言的情况,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审议前预习教材,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供课程审议时一起交流探讨。在此,我们拟通过“我的问题”、“我的资源”、“环境预案”(见附表)三方面的填写来敦促教师做好审议前的准备。以此针对课案中存在的焦点问题及困惑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思想和经验,同时,把以往教学实践中好的经验与做法充实进来,汇集团体智慧。有了课程审议前的准备这一环节,教师在课程审议中自然“有话可谈”,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课程审议中 (一)程序安排 1.回顾总结上一主题,做好主题与主题间的衔接沟通。作为审议的开始环节,主要是围绕最近实施过的主题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如,各班比较成功的特色活动、班级环境亮点以及具体教学情境中的疑难困惑问题,等等。 2.分析当前主题背景,结合“课程审议表”所收集的问题展开研讨,寻求同伴援助,有目的地对一些活动进行修改。实施中,我们发现有些主题内容比较空洞,应予舍弃,或将几个活动加以合并;有些主题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扩充,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如根据现阶段幼儿对“神州六号”的关注,我们在“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中增加了“关注神六”系列活动;有些主题可自行设计,以往实践过的、操作性强的主题活动可穿插进来,如根据教师实践的结果,中班穿插了主题活动“变化的世界”,大班穿插了主题活动“有用的报纸”,从而把具有本园特色的教育资源充实进来,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收集整理教育资源,由教研组长协调分配,做好前期准备。由于我们使用的课程文本的配套图片、音像资料很少,虽然留给教师创造的空间,但也给教师们本已繁重的教学工作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课程顺利开展,我们改变以往个别指派的分配式管理模式,在课程组长的统一调配下,各班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领取任务,共享教育资源。 4.环境预案设计。各班在审视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与要求,进行环境预案的设计,通过丰富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两位搭班教师共同商议、分工合作,轮流担任环境的主要设计者。通过填写环境预案,教师对整个主题环境作全局考虑,明确每个活动中需要积累的作品及资源,以做到计划在前、实施在后。 (二)形式安排 在课程审议的形式上,我们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搭班教师间的班内审议、班际审议、园际审议等等。就目前看,班际审议是最广泛的一种形式,除了上述所说的年级组之间的审议外,还有根据教师特长开展的某一教学领域的组内审议、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组内审议等。在审议中,我们更多地借助年级组之间的群体力量,即交互式的现场观摩开展反思研讨活动,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又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如大班年级组进行课程审议时,我们组织小班、中班教研组进行现场观摩;中班教研组开展活动时,组织小班、大班教研组进行观摩。如果在审议中碰到有困惑、有争议的问题,在本组内教师又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我们便寻求同伴的援助,请组外观摩教师参与进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通过循环式的交流互动,教师不断变换着角色,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聆听者,时而是合作者,也加强了不同年龄阶段课程之间的衔接。以下是一则关于中班课程审议—主题活动“商店”中的案例片段。 问题聚焦:活动“逛超市”中,在班容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如何让幼儿体验用10元钱到超市进行购物? 过程实录: 教师A:外出参观涉及的安全因素较多,可采用游戏的方式,预先在活动室内布置场景,每样商品上标好价格,然后用制作的货币进行购物。 教师B:游戏的形式固然很好,但有时游戏无法代替现实的生活,例如,商品上的商标、条形码的认识必须到实地参观后才有所认知。 教师A:可采用分组的形式,把班内幼儿分成两大组,这样可以相应减少人数。 教师B:采用分组的形式很好,虽说对教师而言工作量是增加了,但很好解决了人数问题,不过前面提到了安全问题,例如乘车、上电梯等,该如何解决?况且考虑了安全问题,教师能兼顾教育的内容吗?例如活动中的讲解、幼儿的记录等。 组外援助:关于安全问题,教师可寻求家长援助,事先联系几位热心家长,最好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教育目的及教育程序,便于活动中的管理和指导;关于指导问题,一方面让家长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为避免活动中指导的不足,教师可把活动的全过程拍摄下来,回来后再和幼儿一起进行回忆讲述,并让幼儿做有关记录。 上述案例可见,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的经验由点滴、零碎逐渐趋向成熟、系统,并最终达成共识。在这样的研讨活动中,大家以开放的心态取长补短,以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研究氛围正在我园日渐形成。 三、课程审议后 通过集体审议的群体反思后,教师最终还需回到个体反思。教师在课程审议后要对审议中所获得的经验、问题进行认真回顾和梳理,填写好课程审议表的“解决策略”一栏(见附表),进一步明晰问题,通过同伴援助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最终形成个人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环节进行深人修改,明确增减的理由,从而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管理上,我们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实行“全放权”、“半放权”、“部分放权”的管理策略,即年轻教师备详案,有经验的教师备简案,骨干教师精备一科,使年轻教师在训练中储备经验、崭露头角,骨干教师在钻研中游刃有余、凸显教学风格。 不难看出,我们设计此“课程审议表”的初衷就是为了做好课程审议前、课程审议中、课程审议后三环节的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建立起民主、平等的研讨、对话模式,建立起开放、互动的教科研管理体制。可以说,课程审议为教师营造了一个“相互支撑”的环境,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支持、沟通,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行为进行反思,促进其提高。 每一套课程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关键在于幼儿园管理者要以从容的心态、审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套课程,深入领会其特有的课程内涵,并坚持不懈地深入钻研,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课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最终实现园所的特色发展和教师个人风格的凸显。 附表:主题活动《给你一封信》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课程审议表 主题名称 手工材料
关键词:幼儿
- 幼儿园里真好玩 2024/09/29
- 幼儿园科学活动《趣玩扑克牌》教案 2021/01/28
- 幼儿教育中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 2020/07/01
- 幼儿园开展暑假假期安全教育活动 2020/07/01
- 幼儿园卫生保健检查小报道 2020/07/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