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英语教育不宜过早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编者按:关于幼儿 英语教育 和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及实施策略已有不少论述,实践中的探讨也较普遍,并形成了一定成功经验。下面这篇文章提出英语教育不宜过早,并指出早期英语教育带来的弊端,本刊认为,这也代表了关于早期英语教育的一部分意见。刊发此文,旨在引起关于早期英语教育的争鸣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 摘 要 ] 英语水平与国际化无关,过早学习英语将不利于幼儿母语的学习及其心智成长。古代教育家们提出的“蒙以养正”的教育原则同样适用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幼儿不宜过早开始学习英语。

[ 关键词 ] 幼儿;英语教育;适应性

我们对幼儿学英语的现象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认为过早让幼儿学英语不仅收效甚微,反而是“揠苗助长”。

一、国际化与英语水平无关

中国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实行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逐渐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受此风气的影响,近几年更掀起了一股幼儿学习英语的浪潮,各种早期英语补习班办得如火如荼,幼儿园也普遍开设英语课程,造成一些儿童连汉语“再见”都说不好却能流利地用英语说“ bye — bye ”的现象。

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不会说英语的人很难在今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中生存。各大舆论媒体也都提出“英语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家长们惟恐自己的孩子在今后的社会上不能立足,早早地开始对孩子进行外语方面的培养。然而,学了英语不等于学好了英语,学好了英语不等于国际化。国际化最重要不在于语言,而在于是否有民族优势,比如先进的科学技术、高超的艺术造诣、高深的人文涵养等等。现在中国开始

强大了,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一方面,由于对华人在世界范围内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儒商”现象发生兴趣,因而在国外介绍易学和儒学思想成为热门;另一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教材也增加了不少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如果学好了汉语,到他国用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国际化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民族的东西才真正具有国际化的特质。

二、过早学习英语不利于幼儿学好汉语

一般来说,母语掌握过程与幼儿大脑、听觉器官、发音器官等的发育发展同时进行,母语的习得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外语的掌握也需要在这些器官发育完善的基础上进行,而且由于环境所限,外语只能在非自然的条件下学习,如通过课堂学习。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差别。一个出生 6 个月的婴儿,无论如何模仿不出一句简单的话语,而青少年或成人学外语时却可以模仿老师,即使不懂其意思,也能模仿一些复杂句子。这说明生理基础决定了外语的学习应该是在生理器官发育到一定阶段,并掌握了一定母语的基础上进行。

从心理功能方面看,在母语习得时期,幼儿的感知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之中,幼儿是通过周围的真实语言环境,无意识地学习母语。到学习外语时,青少年已具备或基本具备模仿能力,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学习外语。例如,由于感知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局限,幼儿早期的词汇中“汪汪”不但表示狗的意思,而且用以指称所有的狗、玩具狗、甚至有狗图案的软拖鞋、穿毛皮衣服的老人照片等。这时,他无法理解“这只玩具狗很像真的狗”之类的句子。在母语习得时期,打乱无意识的母语习得规律,强行加入一些有意识的外语学习,只会让幼儿对两种语言的概念系统产生混淆。

从语言本身来看,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汉语属于隐性语法 (cover grammar) ,英语属于显性语法 (overt grammar) 。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注重形合。英语用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如代词的人称、性、数、所有格和宾格;动词时、体、语态、语气;形容词和副词的级等。对这些语法意义,汉语则用实词、虚词和句法手段来表达或者根本不表示出来,而是依靠上下文或语境,让听话者或读者自己去理解。母语和英语这两个语言系统相互影响思维。一味追求幼儿“早学”“多学”“学深”和“学快”,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英语和母语的关系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强调“外语要从小学起”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语言,即我们的母语,是否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呢 ?Stem 认为,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母语的语言和交际能力,但是不同的人在这种能力上有高低区别。 ]Stem 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53 年的报告说,那些把早学外语当成惯例的教育体制不但没有为早学外语提供正面的证据,反而说明母语教育应该从早。…如何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准确、流畅的

表达自己的思想,叙述事物的发生过程,已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I 引现在即使是研究生,在母语的表达上都有明显的欠缺,尤其是缺乏条理性。这说明幼儿语言学习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母语上,不要本末倒置。

三、过早学习英语带来的问题

在此有必要先指出幼儿习得语言的手段。周国光认为,幼儿习得语言的手段主要有模仿、替换、扩展、联结、句法同化等。 H 替换是对已习得的、有一定句法结构的语句,用句法性质相同的成分去替换原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句法成分,从而得到新的句法结构。扩展是以基础结构中的某一句法成分为中心,把一定的成分附加在中心上,构成原中心成分的扩展式。幼儿每掌握一种句法结构,都会运用添加的手段来扩展这种结构。联结是把已习得的、相互间具有顺序语义关系的句法结构组合起来,构成按序排列的复杂的句法结构。句法同化指的是学习者根据句法结构的概括性,即一种句法结构可以容纳多种语义关系,利用已习得的句法结构,去包摄新的语义内容和语义关系。受限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幼儿只能使用模仿的方式学习英语,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幼儿学习英语的效率不可能很高。

过早对幼儿实施教育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首先,幼儿的天性就是玩,从玩中学。“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主要活动除了吃睡之外就应该是玩,那些不爱玩、不会玩的孩子才是令人担心的呢 ! ”其次,幼儿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作为一个外语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是十分重要的。幼儿还处于生理 j 心智的发育时期,无法辨认出什么是对其成长发育有意义的活动。反之,一旦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受到打击,还会影响今后的外语学习:再次,幼儿学习的内容非常有限,也很肤浅。一个幼儿一年的外语学习内容,十来岁的小孩几天就能学会。强制性地让幼儿学习外语无疑是事倍功半。最后,至今没有证据表明,幼儿时期学习过英语对中学时期英语的系统学习有任何促进。“实践证明,幼儿期的思考,只有被他们的直接经验证实以后,才能加深。不为直接经验证实的文字学习,反而妨害幼儿思考力的发展,或者使之形成错误的认识。”

从语言学习的经济性来看,“费时低效”是近年讨论最多的问题。同大家似乎都在指责外语界的失败:学了 10 年外语 ( 中学 6 年,大学 4 年 ) 却不能用外语。惟一的办法似乎就是把学习外语的年龄提前,越早越好。但是,强行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开课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 与幼儿相比,青少年的理解能力更强,学习效率更高。吲如果没有合适的外语学习条件,那么从幼儿园就开设英语课,只能浪费巨大的财力、物力、精力,使“费时低效”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由于幼儿智力、心理等各方面的发育尚未健全,过早引入不适宜其年龄层次的教育只会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赵世开认为,中学的外语教育才是重点,“在‘临界期’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在幼儿和幼儿中开设外语班,究竟是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开发,还是摧残他们的能力,实在是值得考虑。”“与其滥竽充数,还不如不开设这样误人子弟的课程”。嘲胡明扬也认为,“如果小学外语教学的师资问题解决不了,让一些自己的英语都没学好、发音全是中国腔的老师去教小学生,一旦养成习惯,将来再改就比登天还难,还不如不学”。

四、保傅之教。养正于蒙

中国古代向来注重幼儿教育,自幼儿出生起就注意其道德和知识的成长。所谓“保傅之教”正是指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在七八岁之前,一般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七八岁之后,方“出就外傅”,人“小学”接受教育。古代“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指导原则是“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即当幼儿智慧蒙开之际及时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

用正当的教育启迪幼儿,使之健康成长。

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张载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养正于蒙”。 [11] 张载说:“‘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他认为古人都是从孩提之时就接受正确的教育,“三代时人,自幼闻见莫非义理文章” ( 《经学理窟•义理》 ) ;“古人于孩提时已教之礼。今世学不讲,男女从幼便骄惰坏了,到长益凶恨” ( 《经学理窟•学大原上》 ) 。这突出了幼儿时期施以正确教育的重要性。

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在其道德教育思想中也提出了“养正于蒙,禁于未发”。二程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于萌芽处用力。旧宋代以后,“养蒙”“启蒙”“训蒙”的思想十分流行,蒙学教育大为发展,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总结前人经验、专谈蒙学教学方法的著作,如王守仁的《训蒙达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吕坤的《社学要略》、王虚中的《训蒙法》、崔学古的《幼训》《少学》、沈龙江的《义学约》和唐彪的《父师善诱法》等等。王守仁对当时“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又经常对学童“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幼儿教育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指出这种扼杀幼儿天 l 生的施教方法,是造成学童“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根本原因,是使学童“偷薄庸劣,日趋下流”的教育,不是“求其为善”的教育。

古代教育家们的观点告诉我们,幼儿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要“养正于蒙”。对此蒙养阶段的学习应因势利导,使幼儿在成长初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培养起兴趣,而不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强迫幼儿学习实用技术。

五、学好汉语有利于英语学习

柳宗元认为教育幼儿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长”,即不要妨害其自然成长。㈣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要按照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施教,使其自然地成长。如果对幼儿的教育矫柔过甚,督促过严,就会使幼儿不仅不能视求知为乐事,反而会视为畏途,丧失为学的兴趣和动机。在处理幼儿学习英语的问题上,我们也应“不害其长”,在幼儿自然地习得母语后再考虑学习英语的问题。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适宜的刺激,如唱歌、跳舞、游戏、绘画、猜谜语、讲故事、玩积木、认识环境、观察大自然等,以促进其心理及智力的发展,在其自然习得母语之后,再考虑外语学习的问题。

从语言习得的过程来看,幼儿从出生到基本掌握母语,大约要经历 3 ~ 4 年时间。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幼儿掌握语言的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有的孩子在三岁时达到的语言水平,对有的孩子来说,也许要到六岁才能达到。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家长也不宜急于求成,强迫幼儿接受这个年龄还无法掌握的东西。

学习外语的过程包含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其一是吸收外语的表达法,其二是利用或克服母语迁移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学习的迁移是多方面的,不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方法、原理、态度等都可以迁移。按照产生的结果,迁移可区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母语对外语学习起积极作用,促进新的知识技能的形成。所谓负迁移,是指母语对外语学习起消极作用,影响新的知识或技能的形成。迁移的发生除了语言因素以外,还有非语言

因素。非语言因素又可区分出个人因素 ( 如心理、文化水平、学能、年龄等 ) 和社会因素 ( 如教学、环境、民族心理特征等 ) 。我们主要从语言因素来探讨语言学习的迁移问题。

在正迁移方面,儿童如果有了汉语知识做铺垫,对于某些英语句子的掌握会比较容易。如汉语中“主一系一表”的结构与英语相同,知道了汉语句子“我是个学生”的意义及语法构成后,只需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词即可——“ I am a student 。这样儿童很容易举一反三,说出“ He is a teacher ”“ Myfather is an engineer ”之类的句子。汉语和英语的“主一谓一宾”结构也相同。“我有一支笔”这样的主一谓一宾句型可以对应到英语中的“ I have apen ”,甚至“他给我一块蛋糕”这样的主一谓一双宾的结构也可以对应为英语里的“ He gave me a cake ”。李荣宝等人以我国英语学生为受试者开展实验,也发现英汉句式相同可促进对英语句子的理解。㈣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势必使学生感觉如鱼得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前所述,汉语和英语隶属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有很多不同之处。从学习负迁移的角度看,学好汉语再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就更加突出。学好了汉语,可以预测犯错误的可能,克服负迁移。李荣宝等人的研究还发现英汉句式不同会影响英语水平较低者的理解速度。只有在熟练掌握了英语句子之后,理解速度才能跟上来。㈦这意味着,英语跟母语的不同之处是学习者需要下工夫学习的地方。例如,汉语较少用形式上的被动句,即通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这种用法给学生打上了很深的烙印。这使得他们的“被动意识”不强,但学好了汉语就可以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克服负迁移的影响,把“ He was killed bv an accident ’译成“他死于一场事故”,而不是机械地译为“他被一场事故杀死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没有良好的汉语功底就学习英语,最终只会使英语的一些语法规则负迁移到汉语中,造成英语句子中式化、汉语句子英式化这种“不洋不中、不中不洋”的语言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当今中国幼儿、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中十分普遍。对孩子抱着过高的期望值,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在对幼儿开展外语教学时须警惕和避免的现象。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膳食管理细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