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评析——双簧表演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教学 活动评析 ——双簧表演
曲艺中的双簧是由甲、乙两位演员表演的。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型,做形体表演,称 “ 前脸 ” 。乙在后说唱,称 “ 后脸 ” 。两人合二为一,配合默契。 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人,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较远,加之双簧表演对演员的基本功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要求比较高,因此,幼儿园 音乐教育 活动中基本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我结合主题活动 “ 运动会 ” 设计并组织了双簧表演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双簧表演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前的酝酿 运动会是幼儿最期盼的活动。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奋力拼搏,啦啦队员们激动不已加油助威,还有胜利后的得意,失败后的沮丧 …… 孩子们自然流露的动作、神情让我感动。另外,我欣赏过外国艺术大师表演的哑剧运动会,那是用肢体语言表现的无声的艺术。我们能不能用中国传统曲艺双簧来演绎运动会呢?在查阅了双簧表演的资料,观看了艺术家的双簧表演以后,我有了设计双簧表演运动会的思路。 第一,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跑步和游泳两个运动项目特别感兴趣。另外,跑步和游泳项目的肢体语言丰富,表演的创造性空间较大,能较好地展示双簧表演的特点。同时,这两个运动项目的比赛程序基本一致,幼儿可以在学习表演时迁移经验,减轻学习负担,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创作富有韵味的台词。双簧表演的台词是有讲究的,既要精练,又要生动、有韵味。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运用儿歌的创作方法创编台词,突出表演的精华部分,最后推敲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做到押韵,使之琅琅上口。例如, “ 操场上真热闹,运动员们准备好,裁判员发信号 ‘ 预备 —— 跑 ’” ,简短的三句台词介绍了运动会比赛的场地、情境、运动员的准备动作以及裁判员发令、运动员听到信号开始比赛等一系列内容,而且每一句都将尾音落在了韵母 “ao” 上。 第三,精心设计与准备表演。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是一个人在前面演,一个人躲在后面说,在表演中途,后脸给前脸出难题,让前脸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前脸拍醒木现出后脸,使观众恍然大悟。我在活动前和配合表演的教师反复练习、磨合,尽可能使前脸的动作、表情、口型、节奏和后脸的语言、语音、语调、节奏合二为一,不露破绽。在表演的结束部分,我还设计了一个高潮,使幼儿感到好玩、有趣,激发幼儿学习表演的欲望。 二、教学中的组织 第一个环节: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初步了解双簧的特点。 一开始,教师表演第一部分,先不抖笑料包袱,让幼儿集中精力感知表演的内容、体态动作、语言的变化。然后提问: “ 你能看懂表演的内容吗?你觉得表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以了解幼儿第一次欣赏后的感受。 幼:你表演的是游泳,而且是蛙泳,我们游泳班的老师就是教我们这样划水的。 幼:你做的是蛙泳,我还知道仰泳和自由泳。 师:你能做一个仰泳的动作让我们看看吗? (幼乙比划了两下,大家给他鼓掌。) 幼:你的动作幅度很大,很夸张。 幼:你游泳得第一就高兴,游在最后就不高兴了。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我高兴或不高兴呢? 幼:我一看你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了。每个人都是赢了就高兴呗! …… 孩子们看得认真,观察得细致,语言表述也很准确,但是没有人对表演中声音的变化提出疑问,这可是今天活动的关键所在,于是我把问题抛了出来 —— 师:你们有没有听到我的声音? 幼:像你的声音,又不像你的声音,你的嘴巴在动。 幼:是你先把声音录下来,再用录音机放出来的。 幼:是电脑放出来的声音。 幼:声音好像从后面传过来的,但我没发现有人在那儿说话。 …… 孩子们有了疑问,但还没有答案。我趁热打铁再表演一遍,这次孩子们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欣赏的。同时这次表演抖笑料包袱,揭示藏在纸箱后面配合的教师,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到十分惊讶。这时,我追问: “ 声音是谁发出来的? ” 孩子们异口同声: “ 是后面这个老师。 ” 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很兴奋。我继续引导他们分析: “ 你们看出来是两个人在表演,那前面的人表演什么?后面的人表演什么?他们是怎么配合的? ” 孩子们七嘴八舌: “ 后面的人说话,前面的人做动作。 ” 幼甲: “ 前面人做的动作和后面人说的是一样的。 ” 幼乙: “ 前面的人动嘴巴但不发出声音。 ” 接着,我告诉幼儿这样的表演叫 “ 双簧 ” ,前面用动作、表情、口型表演的人叫 “ 前脸 ” ,后面说话的人叫 “ 后脸 ” 。 第二个环节:学习双簧表演。通过不断推进的四个层次的合作练习,让幼儿体验双簧表演中 “ 前脸 ” 和 “ 后脸 ” 的分工与合作,感受其中的幽默和快乐。 我先请幼儿复习学过的运动会儿歌,把它作为双簧表演的台词,然后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由于孩子们对跑步比赛有所了解,加上迁移运用教师的表演经验,所以动作很快就编好了。接着我们尝试表演。 ● 第一次表演:幼儿做后脸,我做前脸。 刚开始表演,我们就遇到了难题,即两人配合不一致:后脸说话了,前脸的动作还没有出来;前脸表演了,后脸又没声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我们没有喊 “ 预备,起 ” ,所以不整齐。 师:你们刚才看老师表演的时候听到喊 “ 预备,起 ” 了吗? 幼:没有。 师:那前脸和后脸是怎么知道演出开始的呢? 幼:我看见前脸敲了一下积木就开始了。 师:对了!这块积木在双簧表演中叫 “ 醒木 ” 。前脸一敲 “ 醒木 ” ,后脸就开始说话,这是表演开始的信号。现在我们手上没有醒木,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 幼:那就拍一下手。 ● 第二次表演:幼儿做前脸,我做后脸。 这次我变化了抖笑料的方式,在说 “1 、 2 加油 ” 时越说越慢,使前脸必须用越来越慢的动作表现跑步姿态,最后因 “ 慢得实在受不了 ” 而产生逗乐的效果,使幼儿感受到这时的 “ 慢动作 ” 和前面的 “ 快动作 ” 对比产生的幽默效果。 ● 第三次表演:两个幼儿上台表演,集体评价、整理幼儿的经验。 师:你觉得这两位演员的配合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幼:他们表演得很好,前脸的动作很夸张。 幼:他们表演得好,后脸说的和前脸做的一样。 幼:后脸的声音很响亮,我们都能听到。 师: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幼:没有。 师:是吗?我们问问听课的客人老师,听听他们的意见。 客人老师:这两个小朋友第一次合作表演双簧,我觉得他们表演得非常好。首先他们很大方,表演得很认真。后脸的台词说得很清楚,前脸的动作表演准确。只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前脸会时不时看后面,偶尔还会偷偷地笑,这样容易让观众看出破绽,想到后面还有一个人。而双簧表演最重要的就是台上两个人要像一个人在表演,所以你们还要在两个人的配合上多下功夫。 ● 第四次表演:全体幼儿两两自由结伴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两种不同的角色。 第三个环节:欣赏艺术家的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幽默感。 我引导幼儿欣赏碟片中艺术家的双簧表演。艺术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情、惟妙惟肖的语言表现 “ 到朋友家不坐电梯爬楼梯 ” 的情形。 师:谁是前脸,谁是后脸? 幼:化妆、戴帽子、手上拿东西的是前脸,站在舞台边上的是后脸。 师:你们怎么分辨出来的? 幼:戴帽子的人表演时做动作,不说话。不戴帽子的人光说话,不做动作。 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段表演? 幼:摔跤。 幼:我喜欢爬楼梯那段。 (许多幼儿附和道: “ 我也是。 ” ) 师:好,我来做后脸,你们做前脸,我们一起表演爬楼梯。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在后脸 “ 噔、噔、噔 ……” 的节奏模拟声中,模仿上楼梯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三、教学后的反思 该活动让我从孩子们爽朗的笑声、积极的参与中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对祖国传统曲艺 —— 双簧的喜爱,感受到教学设计、组织的成功。 在教学准备中,我既注意研究 “ 双簧 ” 的特点,又注意研究幼儿,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选择、创编表演的内容,使双簧表演贴近幼儿,既给了幼儿新的挑战,又使幼儿产生共鸣,萌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组织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双簧表演的特点进行引导,明确哪些内容需要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直接告知,使幼儿对双簧表演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四次不同形式的表演重点突出,层层推进,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逐渐领悟双簧表演的独特风格,体验其中的幽默和快乐。 反思这次活动,我觉得有些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1 .在整个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如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与同伴合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同时,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 2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如前脸动作的设计,表情的处理,后脸语气、语调的变化等,都有别于幼儿日常的说话、动作。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的严谨性、审美性。 编辑: cicy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教学
- 教学展风采 携手共成长 2022/12/01
- 观摩教学活动的评析 2013/02/28
- 教学活动中有效回应的几点思考 2013/02/21
- 幼儿教师目标尝试教学竞赛观后感 2013/02/19
-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之情境篇 2013/01/3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