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儿童的好奇心来选择教学主题
鉴于学前班、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都属于幼儿教育的范畴,课程设置自然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来确定。比如学前班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介于感知运动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需要从日常生活环境中摄入大量的信息来为未来的抽象逻辑思维奠定基础,所以幼儿教育专家们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应该以直接动手经验为主,通过发现来完成。我们都知道,打基础的工作其实就像砌墙一样,零碎发现的知识如同是一块块的砖,形不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只有让一块块的“砖”互相之间建立起联系,这个基础才会扎实、有力,将来才能够承受更多、更重的分量。为此,美国学前班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采用“综合课程”的模式,实行主题教育,不分科教学,并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幼儿园是孩子们准备升小学的一个过渡阶段,游戏和上课大约是各占一半。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在学前班阶段更为明显,但教学方法仍然以具体形象、直接动手为主。待到孩子们升入小学以后,分科教学就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内容有语文、算术、社会、常识、科学常识,还有音、体、美等课程。不过专家们还是一再呼吁和提倡要在小学初级阶段继续保持幼儿园教学的一些方法,以适应孩子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帮助他们向更高一级的思维水平过渡。
美国的学前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或教材,是由每个学前教育机构(如学前班、日托中心等)根据本机构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和教育对象来自行决定教学纲要的,而通过教学来实施教育纲要的“权力”往往就“下放”到带班的老师身上了。当然,美国的幼儿教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保留下来很多传统的教学主题,比如感觉器官啦、交通工具啦、季节啦、各种节假日啦,和咱们中国的内容相似。由于各种原因,美国有不少不思创新的幼儿教师就因循这些传统主题,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教学活动。近一二十年来,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大力提倡“适应儿童发展水平的教育实践”,其中包括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等很多方面的改革。这个改革对美国幼教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中国对这个新潮流也有所介绍。不过我觉得,要想真正实现这种改革,关键还是要改变教师的观念,然后通过观念的转变来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
让我来具体谈谈我以前任教的那个实验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问题吧。咱们都知道,适应儿童发展水平的课程应当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遵循这个原则,我和园里的同事一起试着改变旧有的传统课程结构,根据儿童的好奇心所在和提出的问题来制定一些教学主题,并根据幼儿的兴趣来灵活使用。比如说,幼儿期的孩子们往往分不清想像和现实的差别,他们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于是我们对孩子们的问题稍加扩展,形成了一个大主题--“怎样去发现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在这个主题之下,我们结合和扩展了一些传统的单元主题。
比如在认识感觉器官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如何综合运用感觉器官来判断物体的真假;在传统的“认识野生动物”的单元主题基础上加进了卡通形象、恐龙等内容来增加内容的复杂性,培养儿童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一些比较大的主题还有“物体是怎样动的”“物体是怎样变化的”“梦是真的吗”“人和动物死了以后会怎么样”。这些主题涉及的内容都很广泛,给教师非常大的灵活性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计划;这些主题又都是来自孩子们的疑问,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所以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和参与。每年开学前我们还针对当年新入学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课程主题。
比如,要是班上有个孩子是领养来的,我们就增加一个与领养和爱心有关的主题--“我想收养一个……”即使我们教的是传统主题,比如介绍各种职业,我们也通过“我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做什么”这样一个大主题把教学内容和孩子们联系起来,同时还请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家长到学校来参加教学。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主题,就把旧有的“由上而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选题方式,变成了“自下而上”以儿童为中心的选题方式。主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本身就带有一种挑战性,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其实,假如你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内容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变化,改变的主要是限制教师理解课程设
手工材料
关键词:根据
- 根据农村特点丰富农村幼儿园游戏内容 2013/01/22
- 根据故事类型选择教学策略 2012/04/26
- 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提供小型体育器械 2012/03/04
- 怎样确定孩子是否患多动症? 2010/05/21
- 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点选择训练项目 20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