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做中学:开辟幼儿手脑并用的新天地

来源: 06abc.com  0人参与

       关键字: 创新、动手动脑、自主学习。

       摘要: “做中学”科学教育是通过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围绕在幼儿动手动脑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让幼儿先动脑、再动手(先假设、再实验)——边动手、边动脑(边操作、边记录)——动手后再动脑(先讨论、后验证)等,让创新迸发于幼儿的兴趣之中、萌发于幼儿的操作求证之中,让孩子的头脑中不断闪耀着创新的光芒,使创新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习惯,成为孩子自由发展的助动器。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邓小平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幼儿期是人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最佳时期,幼儿在手脑并用中不断涌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做中学”科学教育正是通过幼儿动手动脑(猜想、操作、记录、讨论等)培养幼儿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它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也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我们通过正确处理好幼儿动手动脑的关系,让创新迸发于幼儿的兴趣之中、萌发于幼儿的操作求证之中,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

      一、先动脑、再动手,让创新萌发于幼儿的兴趣之中。
      1、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大胆质疑是创新学习的起点,同时也是“做中学”实验活动的开始。在“做中学”实验中,提出疑问正是活动展开的开始,有了疑问才有了学习探索的兴趣。据研究表明:人天生就有创新意识。创新迸发于兴趣之中。学龄前儿童生性好疑、好问,他们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磁体能吸铁?”“为什么灯会发光?”在以往,孩子们的这些天真的问题常常会被大人们一笑置之,或敷衍了事。而大人们的不在意却导致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点点丧失,失去探索学习的兴趣。但在“做中学”中我们允许并且鼓励孩子们提问,给孩子们创设了发挥想象、自主探索学习的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在这个环境中思维就像脱缰的野马,狂奔乱驰,思维不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鼓励幼儿的大胆假设。问题提出以后,老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筛选,把孩子能研究的问题加以提炼,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提出的问题先进行预测、设计,然后再实施。这一过程中,在预测、设计上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使他们介入动手做前,对整个问题的目标、发生、发展、可能的结论有个认识,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使孩子的性格、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这正是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欠缺的。例:在小班科学活动“怎样打开花生”里,当问题提出来后,我们引导孩子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行动的计划性,使实验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幼儿纷纷展开联想,说出了很多打开花生的办法,有的说:“用嘴咬。”有的说:“用手打开。”有的说:“用脚踩。”有的说:“用螺丝撬。”还有的说:“用石头砸……”。孩子在动手之前就对活动有了自己的想法,行动有了目标和方向。

      二、边动手、边动脑,让创新萌发于幼儿的操作、求证之中。
      1、创新隐藏于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必须凭借材料。这时,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的活动。提供的材料应可以挖掘多种玩法,或提供替代物,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加许多新的玩法以及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2、创新伴随于趣味性的过程中。创新是为达到某一目标而探索、思考并付出劳动的活动过程。教师在幼儿大胆猜想后,应鼓励他们去“做”,去“尝试”。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借助动作和思维去操作材料和记录结果并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愉悦”伴随“过程产生”,激励着幼儿,使他们沐浴在创新的氛围中,这一活动的过程正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当孩子们问:“影子有颜色吗?”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已知的影子绘画出来,结果孩子们画出了五彩缤纷的影子,但在实验中,孩子们终于一致确定了影子的颜色是黑色的,这时,孩子们又在他们一样的影子中发现了问题:有的人影跟人一样,有的人影却是一个三角形,有的是蝴蝶形,有的是圆形,孩子们的发现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接下去孩子们又发现了影子会变化,影子会移动。当二个小朋友靠近站时,小朋友发现地上只有一个人的影子,另一个人的影子不见了。于是“藏影子”的活动又诞生了,大家想出许多好方法:有的小朋友蹲在别人的影子上;有的躲到阴暗的地方等,在发现了影子的奥妙的同时创新思维不断涌现。

       三、动手之后再动脑,让创新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
       1、尊重个体差异,呵护创新萌芽。幼儿在动手之后再动脑,通过交流、评价和操作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幼儿创新的意识,形成良好创新习惯。但是每个幼儿个体差异不同,创新的潜质不同。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或图画表达自己的意愿、体现操作的流程或结果,这都是创新。如果忽视或抹杀个体的创意,那将是对个体创新精神萌芽的无情摧残。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个体的独特创意,真诚地呵护,创新的萌芽才会茁壮成长。

      在一次和面活动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将红颜料蘸到白白的面粉上,一下子,面团变红了。正当他不知所措时,老师轻轻地走过去,鼓励他把蘸上颜料的面团继续揉。揉着揉着红色变均匀了,面团变成了粉红色。粉红色的面团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小朋友纷纷往自己和的面团中加上各色颜料。这时,奇迹发生了,小朋友和成了各色的面团。他们把这种彩色面团做成了各种工艺品,漂亮极了!

       2、鼓励同伴质疑,养成创新习惯。在实验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同时,鼓励幼儿对同伴的实验提出大胆质疑,并进行对比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从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在实验结束时,要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每个实验结论还要经过同伴的质疑。在“让小铁块不下沉”的活动中,在分享实验结果时,有一个小朋友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结果,他认为纸也可以不让小铁块下沉,我们请他用事实说话,他专心地做起了实验:原来他把纸折成小船,将小铁块放在当中,成功了。通过这个环节加深了孩子们对研究本身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巩固了幼儿创新的习惯。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让我们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开拓手脑并用的新天地,让孩子的头脑中不断闪耀着创新的光芒,使创新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习惯,成为孩子自由发展的助动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英文格林童话故事(文本):The True Sweethearts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