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试论幼儿园岗位流动制

来源: data.06abc.com  0人参与

与早些时期相比,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可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整体模式上讲,由过去那种以保育为主教育次之的阿姨式,变成了保育教育并重;从教育方式上讲,由添鸭式变成了素质培养式;从管理方面上讲,幼儿园由后勤部门管理逐渐变为由教育部门管理;从投资方面讲,主要由国家投资变为由国家、社会、家庭等共同投资,而且为此投入的物力、财力和精力逐年快速递增。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对幼儿园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的要求。近年的实践中,我以岗位流动制为题对幼儿园管理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实在的效果。本文拟对此作简单论述。

一、幼儿园岗位流动制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岗位流动制可以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面,从而积累优势,使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表现在处理问题时带有片面性),由个人组成的决策机构的能力也必定是有限的,在发挥集体优势的同时也一定会显示出其劣势。只有周期性地对构成机构的成员进行更换,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克服其劣势。

其次,通过岗位流动制也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人从事几年园行政管理工作后再从事教学工作,就可以很容易地从管理的角度来改善自己的工作,这样从新的角度出发就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出成绩;反过来一个有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从事园管理工作也更容易出成绩。这样才真正显示出管、教相长的作用,使自身的潜力尽可能得到挖掘,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同时对园的管理和教学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第三,通过岗位流动制能更好得协调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换岗使管理者和教师都可能有机会对彼此的工作有切身体验,从而达到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双方工作的开展。

第四,岗位流动制一旦形成制度后,就会给每个有潜力的职员带来进取的希望,促使他们自觉地思考园的管理和教学问题,而不只是满足于现状或局限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范围,这样有利于激发职员的主人翁热情;另外通过岗位流动制,干部的上上下下就成为一件很正常的事,对上岗和下岗的人日后的工作及人际关系都会有利。

第五,每次换届后的新的决策机构(成员)总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总会有其独有的思想,而这一旦转化为行为后就会给园的整体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起色。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从被管理者来讲,人们会对新的决策机构寄于一定的希望,这本身也就给新的管理机构(成员)增加了压力,会对园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第六,通过岗位流动制,可以保证园决策机构始终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个新的决策机构诞生后,最初总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然而时间久了,从工作方式上讲,就会形成一种传统的或者可称为惯性的东西;从人事上讲,容易结成邦系,这些都对新事物和新观念的产生和接受起到阻碍作用。只有通过周期性的人员的“新陈代谢”,才可能使园的决策机构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符合自然法则的。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科学在不断地进步,因此,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园的工作不断地吸收新成果,捕获新信息,使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岗位流动制为此创造了条件。

二、实行岗位流动制的注意点

1.必须做好该制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人的思想工作,岗位流动制的内容及意义的宣传。特别是人的思想工作很重要。根据需要可对上、下(行政)岗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教育,使他们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如人们评价下岗后的人的工作的标准比其他人高,这是个普遍现象,不管它是否合理,也不管你是否能接受,它就是这样客观存在。所以,下岗者对此必须有所准备,否则就可能会觉得别人总是在故意和自己做对;对于新上岗的人来说,工作期望值可能过高,工作中的一些小问题容易引起失望感,特别是上、下岗人员之间更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带来个人心理、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中的不便。所以做好上、下岗人员换岗前的心理疏导工作非常重要。

2.必须健全园务会制度。涉及幼儿园的制度的制定及整体规划的制定及修改等必须经园务会研究讨论通过。这意味着,这些决定一旦经园务会通过后,一般不做变动,即要保持制度及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真正做到以制度治园,避免因换届而带来的以人治园的弊端,以保证岗位流动制真正发挥作用,而非流于形式或成为消极的工具被滥用。

3.换届周期一般为3~5年,其依据是常规的计划周期,这样符合计划性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便于和国家及单位的总发展计划和目标保持一致。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家长开放日的一组音乐游戏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