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儿童成长:3岁宝宝争“第一”

来源: data.06abc.com  0人参与

  3岁起竞争意识日益强大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3岁到3岁半的时候,孩子的竞争意识就日益强大起来,这个年纪的竞争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宝宝们都要竞争,内容也包罗万象:谁可以把小自行车骑得更快?谁会把秋千荡得更高?谁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平衡?——这些还算比较正常的——有时比赛项目就有些“离谱”了:谁能更快吃完饭?谁第一个上完厕所?谁第一个睡着觉?…… 宝宝在竞争中受益匪浅: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学会与他人相处(竞争也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方式);学会面对压力;学会自信;学会应付失败和成功;学会自我展现等。

       孩子会不断和同龄小朋友较劲,这是一种本能。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理解到:我是一个人,虽然个头很小、力气还没有爸爸妈妈大,但是我可以做一些事情了。从大约3岁起,宝宝开始有自己的“预谋”和“策略”,他要自己尝试一些新鲜事物,自己确定一些比较的标准,在比较中——有时和自己、有时和别人——确定自己的本事,自己的位置。

  当然如果事事竞争、时时竞争,就会过犹不及,压抑孩子的天性,导致偏执。

      事例:邻居家的女儿,最近老是得意地告诉她妈妈:“我第一名。”原来是她吃得最快,老师夸了她。做妈妈的了解才知道,她百分百没有吃饱,也没有吃好,这样的第一,是勉强“争”来的,超越了她的能力,代价是对她自己的损害。

      有的家长也确实为难,淡化竞争意识吧,孩子将来是否会处于劣势?一味强调竞争,又怕给孩子心理造成压力,还担心孩子变得功利和不讨人喜欢。那么,父母该怎样看待孩子间的竞争呢?

  孩子的竞争不能用好坏定义,但它能造成正面和负面的结果

  儿子上大班后,变得争强好胜,赢了得意洋洋,输了大发脾气。还喜欢夸大其辞,弄得我们很尴尬。但让我们感到矛盾的是,在社会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孩子们不得不为要进个好学校,参加学校活动而和同伴展开竞争。要是淡化他争强好胜的意识,那么他将来能否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生存?正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这种矛盾,所以我们给儿子教导也不明确。比如,我们既想让儿子感觉轻松,体会到童年快乐,不必因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焦虑,又想儿子在竞争中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对此,我感到困难的是,我们无法判断,大班孩子竞争意识的程度和他的年龄比起来是否恰当?怎样的竞争行为是过火了?我之所以这样亮自己的观点,是因为想和家长朋友达成一种共识,即事实上,孩子的竞争,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定义,但它却能够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正面和负面的结果。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指导孩子用正当的方式来竞争。

  理解和支持孩子用行动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我觉得好父母应该会观察孩子,我发现,大班幼儿更喜欢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最棒。因为此时,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进步很大,这与他们日益增强的竞争勇气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我儿子3岁时的特点是想像力特别丰富,他好象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而现在的他则生活在现实中。3岁时儿子想要成为跑得最快的飞人,他就把自己想象成那样的人;而现在,儿子却不是简单地做白日梦,他会经常和小朋友比一比,然后证明他跑得最快。我想,孩子喜欢和小伙伴做比较,是和他们突飞猛进的行为能力发展有关的,比如我记得儿子在某一天突然就学会自己系鞋带了、能骑两轮小自行车了……他是多么的自豪呀,所以他总是乐此不疲地向别人炫耀。因此,请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这种“炫耀”。孩子掌握了哪种新技能,无论掌握的程度有多深,他都会非常引以为荣,并把这些能力当成和其他人做比较的资本,孩子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竞争意识吗?

  不要给幼儿制造激烈竞争的机会和场合

  我5岁的女儿非常争强好胜,玩什么都得她赢才行。有一次,我和她玩跳棋,还没走几步呢,她发现自己落后就忍受不了,无论我怎么说,她都不服气,最后竟然把棋盘弄得乱七八糟。我想,也许我们太在意输赢了,导致她不能承受任何挫败。因此,为了避免刺激幼儿强烈的竞争欲望,最好不要给他们制造激烈竞争的机会和场合。他们毕竟还小,还不能忍受自己被淘汰的现实。比如,新年时,我邀请女儿的同伴来家玩游戏,虽然我向他们讲明游戏的规则,但孩子们并不明白淘汰意味着什么,也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被淘汰出局。一旦他没有抢到座位(抢椅子游戏),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欣然接受游戏结果。我理想的状况是,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参与比赛和游戏,但同时忽略比赛结果是赢还是输,让比赛后的美食款待吸引他们。生活中,有些孩子的竞争意识特别强烈,从性情方面说,这是与生俱来的;从性别方面说,男孩比女孩更喜爱与人竞争。但如果一个孩子在游戏中只有赢他才爱玩,或者因怕输而不参与任何活动,就是父母的教育有问题。

  告诉孩子无论赢输,父母都爱他

  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他在班里个子最矮,或不会跳绳,都会让他担心自己落在同伴后面。当孩子向我们吐露内心不安时,父母最好不用“你很聪明”,“你画画好”等话来应付了事。比如,我女儿学跳绳困难,有次她爸爸带她练习时,她沮丧地说:“我不善于跳绳,我善于画画。”原来是我安慰她的话,让她感到自己不行。一般情况下,父母会通过做比较的方式来安慰孩子:“乐乐比你跑得快,但你游泳比他好啊。”这能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我想,还要加上一条,就是让孩子知道无论他是赢是输,父母都爱他,这更重要。

  给孩子做个榜样

  轮滑课上,老师表扬了儿子,我很高兴,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儿子得意洋洋,我也忍不住欣喜地搂住儿子夸奖一番,没想到一起回家的同学却情绪低落。生活中,孩子把自己和同伴做比较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父母的既不必因为孩子轻视他人而惩罚他,但也不能鼓励他。而应该让孩子明白,自我炫耀和夸奖会对其他小朋友造成伤害。另外,父母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比如,反思一下,当谈论自己取得的成就时,是不是洋洋得意,夸大其辞呢?总之,父母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总是在意自己有没有超过别人。

  过早竞争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女儿竟然会失眠,原因是没评上“小红花”。我认为过早引入竞争会影响孩子内在动机的形成,比如,孩子为了得到小红花才好好表现,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竞争还会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引起焦虑和不安。我女儿天性要强又比较内向,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此,父母应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发展和丰富自己。我不赞成过早参与竞争,还考虑到竞争不可避免会带来失败,使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因为幼儿还不懂欣赏自己的优势。因此,模糊竞争比较好

  不要阻止孩子的竞争

  有的父母支持孩子的竞争:社会机制就是优胜劣汰,宝宝只有在比拼中才能不断挑战自己,学会应付挫折感。而有的妈妈爸爸则不然,因为他们不希望孩子在压力中长大,只想让他们在较量中确立自己的自信。竞争标志着孩子的成长,以及衡量成长是否适龄,所以阻止孩子的竞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父母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予以疏导,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竞争中失败了,父母应该告诉他“你虽然在幼儿园跑步很慢,但是你的手工做的特别漂亮。”

  孩子之间的竞争是游戏式的,内容、规则和评判结果常常由他们自己决定。成功和失败在这个年纪表现得很直接,虽然孩子在“失败”时的挫折感是真切的,但是只要批判标准是天然的,或者小朋友们自己定的,而不是外界,比如老师或者家长强加的,孩子们就会特别快地摆脱挫折感。

  竞争鼓励也不能频繁

  由于竞争是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天性,他们在幼儿园也适应了竞争机制,如果父母把比赛当成伎俩使用,孩子会乖乖上钩。但是如果家庭中类似的竞争鼓励过于频繁,甚至每天都以成败论犒赏,孩子就会有过大的压力,还会产生一种让人伤心的错觉:爸爸妈妈的爱与我的成绩、能力有关。

  如果竞争的动力来自孩子自身,就听之任之。如果父母的虚荣心煽风点火,或者反之,父母禁止孩子与别人竞争,那都是有害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弹珠滚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