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主题活动:解析“大红布”系列活动
幼儿园托班主题活动:解析“大红布”系列活动 一、活动背景 孩子的现状分析: ●情绪:孩子入园已有两个月,情绪基本稳定,有强烈的活动需要,喜欢在草地上跑跑、跳跳。大动作活动带给了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孩子渐渐喜欢上幼儿园了。 ●活动适应性:有5~7名孩子在教师陪伴下操作、学习,表现得安定、自如。但当教师带领他们一起活动时,他们则表现出胆怯不安,喜欢拉着保育员的手做个旁观者,而不愿加入群体活动。 ●动作:有3~4名孩子跑、跳动作不稳定,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弱,但有模仿教师、同伴动作的愿望和行为表现。 ●师幼关系:孩子喜欢在教师陪伴下玩,表现出较强的依恋,喜欢和教师做“妈妈”和“宝宝”的情景游戏,被教师拥抱、触摸、亲吻后,情绪表现满足而积极。 二、活动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举办的“金秋艺术节”中,孩子们被从三楼阳台挂下来的写有大幅标语的红绸布吸引了,他们三三两两地穿梭于绸布下。尤其在大风吹来时,他们更是兴奋得跳起来拍打绸布。看到他们欢呼、雀跃、奔跑的样子,教师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和期待的孩子的活动状态吗?孩子们的自发游戏引发教师确立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积累活动经验:轻松自然地加入活动,愿意亲近同伴,体验和大家共同活动的乐趣。 ●发展动作经验:在运动中提升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感受性及动作的灵活性。 ●教师的思考:如何将活动目标转化为孩子的活动需要?怎样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完成多种经验的选择性整合? ――“大红布”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情绪的满足、动作变化的体验、亲密的师幼关系的感受。 ――“大红布”以怎样的活动方式呈现:以情景游戏“鸡妈妈带鸡宝宝出去玩”的方式展开和推进活动。 ――“大红布”有哪些玩法:以发展孩子动作经验为主要目的,利用布的轻柔、平滑、张力、韧性、可变换以及色彩鲜艳等特性,开发其铺垫、包裹、拉扯、折叠、飘扬等功能,提升孩子的身体感受性,促进大动作的协调发展。 三、活动的展开与推进 ●把握低结构活动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这些游戏时并没有一定的顺序,而是根据孩子在活动中即时的活动需要和活动倾向,根据动静交替原则随机进行,并运用情景性语言有效控制活动节奏,使活动各环节自然过渡、不留痕迹,避免无序等待。 ●大量运用情景性语言:顺应孩子“泛灵”的心理特征,教师将活动的规则、要求用情景性语言加以表达,使孩子易于理解并愿意遵循。如在进行“轱辘轱辘滚”游戏时,教师先把大红布平铺在草地上,此时如果教师说:“大家都把手松开,老师要铺布了。”孩子可能不会听,如果教师说:“大红布玩累了要睡觉,我们把小手松开,让大红布睡在草地上,好吗?”孩子就会乖乖地松开手,看着教师把红布铺平,因为他们认为大红布真的要睡觉了。 ●活动中的观察要点: ――倾听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已有的活动经验。 ――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对教师情景性语言信号的反应速度,了解孩子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通过观察,了解情景性语言指导的有效性;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新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给予适宜的支持和推进,将孩子的发展性需要转化为有趣的活动,使活动顺应孩子的需要。如在玩“穿越彩虹”时,孩子喜欢站在大红布下面,眺起来用手拍打红布,还喜欢等红布飘下来遮盖在自己头上。看到这个现象,教师就根据情景的发展及时设计了一个新的游戏“打雷了,下雨了”,果然这个游戏深受孩子欢迎。又如,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收起红布,可孩子意犹未尽。跟着慢慢收起的红布用脚去踩踏,于是教师又根据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设计了一个新游戏“踩大蛇”。 游戏名称 预设目标 玩法 动作经验的发展 活动经验的积累 穿越彩虹 奔跑、穿越 目测红布飘扬及落下的距离,本能地加快跑动速度 两名教师分别紧握红布(长方形)的两端用力向上挥甩,使红布向上飘扬,孩子从飘扬的红布下奔跑而过。 小乌龟向前爬 爬 亲近教师 两名教师分别位于红布两端,孩子沿着红布爬到对面亲亲老师。 轱辘轱辘滚 翻滚、抚触 对身体各部位的自我认知,体验身体的变化 教师将红布铺在草地上。孩子平躺在上面,然后自由翻滚,教师抚触孩子身体。 挤饼饼 与同伴的身体 接触 亲近同伴 教师用红布把孩子圈在一起,使 孩子们在圈内相互依靠、碰触。 跳小河 跨、跳 目测距离,调整跨 跳姿势,积累控制 双脚力度、选择跨 跳方式的经验 教师将红布折叠成任意宽,孩子 在红布两侧自由来回跨、跳
动作需要 | 生成游戏 | 玩 法 |
头部接受抚触 | 打雷了,下雨了 | 孩子躲在大红布下,教师用软棍隔着红布轻击孩子头部 |
追逐跑、踩踏 | 踩大蛇 | 将红布拧紧并在布的一端打结,使之成为“蛇头”,教师捏住另一端(蛇尾)奔跑并甩动长布,孩子跟随红布奔跑并踩踏“蛇头”。 |
四、活动后的反思
1.集体活动的价值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从托班孩子的特点出发,利用“大红布”的特性,想出了各种玩法。我们在解析“大红布”系列活动时,也初步归纳出托班集体活动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情绪体验:对于托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教养方式要“以情为先”,选择能引发孩子愉悦情绪的活动方式,使孩子的情绪稳定、积极。
●动作、活动经验:2~3岁是孩子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把握孩子的活动需要和兴趣点,以此设计活动,创设环境,并通过适
切的支持和推进使他们的动作与经验建立联系。
●集体活动适应性经验:一方面,教师应在集体情境中营造温馨、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入园不久的孩子在群体中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参加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使他们渐渐从“个体”跨人“群体”。
●共同学习经验:教师通过活动使孩子个体的经验互相影响。从模仿教师过渡到模仿同伴,形成支持性心理氛围,引发同伴互动,建立亲密的师幼、同伴关系。
2.集体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设定集体活动目标时,托班孩子的活动需要、活动目标和内容应转化为教师的可行性操作和孩子的可能性发展。
●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和行为特点,提供适切的推进式支持性活动。
●在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孩子在活动中产生的共同经验和获得发展的能力,思考、设计后续活动,促进孩子形成新的经验。
编辑:cicy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彩色糖果罐 2024/10/21
- 我会穿鞋子 2024/10/09
- 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2024/10/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