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滚灯》(海盐民间艺术欣赏)教学案例分析浙江省幼儿园优秀教育案例评选
以情育情 放飞情感 支持孩子的自由表现
——《走近滚灯》(海盐民间艺术欣赏)教学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1992年毕业于浙江幼儿师范的谭卫群老师,完成了市第五届小学、幼儿园“南湖之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谭老师大专学历,曾担任过小、中、大各个年龄段的教学,在音乐教学特别是节奏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多次担任过市、县的公开教学,受到好评。借班上课的是嘉兴第一幼儿园大三班的孩子,在该园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孩子们在艺术方面都爱表现、乐于表现。
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形式”,教师要让幼儿学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为了探索在艺术活动中如何体现新《纲要》的教学理念,力求以教师的“情”去培育孩子的“情”,使幼儿大胆表现,大胆放飞自己的情感,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为探求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我们试图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了解教师在艺术活动中激发幼儿放飞情感的策略和教育行为,从而使教师能支持孩子的自由表现,良好的教育行为得到落实。
二、 案例描述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他要求“以情动人”,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思维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我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活动型”、“创造型”的,他们在玩玩、跳跳、体验、感受中受到熏陶,丰富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并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因此,本次活动,谭老师首先抓住一个“情”字,并通过师生间互谐环境促进身心发展,达到教学目的。
本次活动在设计上采用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四段体验式教学结构。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原初体验,激情;第二环节:欣赏感知,认知体验,动情;第三环节:自由表现,创新体验,入情;第四环节:鼓励创新,成功体验,释情。教师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玩一玩→学一学 →编一编→再玩一玩的过程中,使幼儿渐渐走近滚灯,从最初的接触滚灯到了解滚灯的发源地以及功能再到大胆地舞滚灯,层层深入,让幼儿体验民间艺术—滚灯的美,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以自己强烈的情绪去迎合滚灯舞中流露出的热烈的感情,在师幼良好的互动表演中激发了幼儿敢于释放自己的情感,达到艺术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并品味着教师支持、鼓励的愉悦。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时间占了60%左右,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去想、动、体验、感悟。
四段体验式课堂教学结构
↓ ↓ ↓
↓ ↓ ↓
↓ ↓ ↓
↓ ↓ ↓
三、分析
1、充裕的时间,满足幼儿表达欲望
本次活动,整个课堂教学时间为37/30″,其中幼儿的自主表现活动时间为26分44秒,占71.3%,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来获得对滚灯艺术的体验。“幼儿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给予了充分的时间,并一直以接纳、赞许和分享的态度评价幼儿的每一次动作表现,使幼儿能大胆地放飞自己的思想,释放内心的情感,并以此使幼儿对滚灯艺术的兴趣从“我喜欢、好玩”内化为深度的喜好动机,达到自由创编的目的。
2、 启发引导,支持幼儿自我体验
从提问水平看,活动中,教师共提问17个,记忆性问题3个,管理性问题3个,理解性问题4个,创造性问题7个,体现了艺术活动中要少问少讲,多用心去感悟,身体动作去体验的不同课程的活动方式,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师比较注重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幼儿将内在信息表露与众、表现于外,达到情感宣泄的目的。
从提问方式看,提问后叫举手者答和幼儿齐答有14个,占82%左右,从中看出教师为了减少幼儿的胆怯行为,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现,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尊重幼儿在集体面前的表现情况,支持幼儿展示自我的教学策略。
从教师理答方式看,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都给予了积极肯定、称赞,反馈也比较理想,“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教师的接纳、赞许和分享是对他们的最大鼓舞,通过教师好评的反馈,幼儿会从内心品味成功感”教师将这一理念落实到了教育行为上,对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发现幼儿的回答方式,无答的有4个,记忆性回答有7个,创造性回答仅4个,因此,注重培养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是今后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提问后,停顿3—5秒再让幼儿答的有10个,占58%,说明教师提问后,让幼儿有适当的考虑时间,而思维过后的创意回答在教师的赞许、肯定中也会拉进师幼距离,幼儿会更轻松地投入在活动之中,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3、良好师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教师与幼儿语言互动共80人次,平均每人4—5次,师幼互动关系比较好,但由于高密度的幼儿回答也影响了教学环节的紧凑安排。
综观整个活动,幼儿在教师的肯定、鼓励中非常投入参与活动,能毫不掩饰地将自己对滚灯艺术的理解表现出来,但由于借班上课,还面临700多名教师听课,谭老师的情感没有完全投入,教师与幼儿还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果教师自己能在动作方面象幼儿一样更大胆地表现出来,整个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由于教师重复幼儿的回答比较多,以及在放音乐的过程中,磁带卡带,虽然重新放入了预备带,但还是破坏了整个活动的完整性,因此,教学中,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四、反思
1、接纳不同幼儿,进行多元评价,支持幼儿情感表露
艺术活动有别于其它活动的特殊性之一是具有宽容性,它接纳不同智力水平的幼儿,给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能的均等机会,它不会让幼儿做“陪读生”而浪费时间和智力资源。但不同幼儿借助于艺术表露内心的方式是不同的,其肢体语言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作为教师,要采取多元评价,以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进步以及富有个性化的表现给予接纳和肯定,避免以往“一刀切”,以“整齐、到位、与教师一样”作为评价的标准,保护幼儿的每一次创造表现(虽然在成人的眼里它可能只是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从而推动幼儿大胆宣泄自己的情感。本次活动中,幼儿用了26分44秒的时间进行体验活动,3分2秒的时间进行欣赏,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亲历来获得对滚灯艺术的理解,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都是以鼓励、赞许为主,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的喜好动机。
2、欣赏、接纳孩子,营造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
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关系引导幼儿,不以教师的想法和意图强加给幼儿,接纳孩子的每一次自由表现,对于幼儿的每一次并不很“到位”的创编也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心情放松,愉快,敢于表现,乐于表现。
3、以“情”育“情”,培植兴趣
整个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专门的语言对话时间只占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在37分钟时间内,更多的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活动时间,教师以自己的积极参与培育孩子的情感,托起情感的高潮,共占整个活动时间的70%,在这段时间中,有教师的示范动作,有幼儿的个别演示动作,更有全体幼儿的自编、自演、自创动作。因此,整个活动突出地体现了教师以自己的“情”去感染孩子的“情”,使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创造表现的快乐。
4、视听画结合,创造更为丰富的体验。
对于幼儿来说,对艺术欣赏活动过程的体验,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因而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而经常会缺乏充分的基础。但多媒体媒介可以使幼儿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体验,从而使幼儿对相关的艺术文化获得更多的体验。本次活动中,教师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幼儿在视听画的体验中达到欣赏滚灯艺术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5、教师适宜参与,激发幼儿更大胆表现
幼儿的学习方法以模仿性为主,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尽可能的激发幼儿的主体体验并进行自由表达与创造。在艺术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对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有很大的好处,但在无形中却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怎样处理好幼儿的创编与教师参与中的无形示范关系?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同,对于本不相同的孩子,教师的指导策略也应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本不善于表现,或者说“天生”不爱“律动”,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宜采取与其合作游戏(如:找舞伴,找对子等)的方式激起他们“动起来”的愿望,当幼儿对教师取得信任以后,及时采取其喜欢的表扬、奖励方式引起他能够“舞之以情”,对他们来说,模仿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而对于一些本就爱表现、善于表现的幼儿,教师可采取口头的表扬与鼓励,以“拍照”等方式激发幼儿更大胆地表现,把内心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通过夸张、有趣的肢体语言进行诠释,达到抒发内心喜好情感的目的。
6、细心观察,适时指导
体验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但怎样处理好幼儿的自身活动与艺术活动中适宜的技能技巧练习需要?在以往的艺术活动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幼儿的技能技巧联系,要求幼儿跳舞“优美、整齐”,导致了幼儿艺术表现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而都是“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动作,少见有富有个性化的创意表现。
综上所述,我认为,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还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鼓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艺术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但在我们以往的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扮演着“老演员”的角色,而一部分幼儿则扮演着“老观众”的角色,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表现的机会,而对于一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幼儿,他们往往因为性格内向或得不到教师的表扬而不愿参加活动,产生自卑心理。这对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显然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创设鼓励的环境,使幼儿具有安全感,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小指挥”、轮唱、领唱、领舞等机会,让幼儿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比较轻松地走进艺术,人人都动得起来,将幼儿以往的经历与生活经验重新组合,表达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艺术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训练,而应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因为艺术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地教,幼儿才能进行创造性地学。创造性活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幼儿的情感、意志、能力等的参与,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培养幼儿创造力并不是不要模仿,特别是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的模仿是很有必要的,但必须很快地跳过去,使幼儿进入创造期,让他们带着依稀记得的素材根据自己的体验、想象创造出新的素材,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
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走进幼儿音乐世界》 曹冰洁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0.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彩色糖果罐 2024/10/21
- 我会穿鞋子 2024/10/09
- 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2024/10/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