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区域每周材料投放蕴涵教育目标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材料的教育价值,教师选择和投放材料时应以科学有趣、易激起幼儿探究兴趣为基本原则,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家长和幼儿的作用,多途径、多渠道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并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教师投放材料需要考虑目的性、层次性、丰富性等诸多原则,本文拟从材料投放应蕴涵教育目标的角度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让材料蕴涵目标,体现前瞻性,就是要求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投放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投放蕴涵教育目标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蕴涵在材料之中,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大特点。
幼儿的探究活动大多是在一日生活中即兴生成的,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并针对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及时而有目的地投放既蕴涵教育目标又能满足幼儿现阶段实际发展需要的材料。
如,冬季的滑梯上出现第一块冰时,所有幼儿都被吸引住了,很多幼儿都会去摸一摸、玩一玩,爱不释手。为了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水和冰的不同特性,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提供幼儿最喜欢玩的水和丰富的玩沙、玩水工具――铲子、小桶、漏斗、吸管、瓶子等,幼儿则可以运用这些工具铲一铲、装一装……玩得不亦乐乎。在自由地选择材料、自由地操作和摆弄、自由地谈论中,幼儿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对水、对冰的感性认识。
根据活动目的,有层次地投放相应的材料
在选择和投放操作材料时,教师应预先进行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发展相对应起来。思考过后,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层次地投放材料,每一层次都应尽量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一致,层层深入、层层递进,从而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如大班探究“斜面”的活动,教师可以细化和分解材料,分三个层次进行投放。第一层次是最基本的材料投放层次,目的是要引导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因此只需投放平面、斜面和小球;第二层次是在第一次发现的基础之上衍生的,应投放可以变换角度的斜面、长度不同的斜面和表面是不同材料(摩擦系数不同)的斜面,引导幼儿比较并发现它们的秘密;第三层次则是鼓励幼儿到“百宝箱”中自主地选择除了球体以外的其他物品,如盒子、积木、石块、罐子等,让幼儿尝试比较它们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将对斜面的探究引向更深层次。
针对某一主题,有目的地投放能构成问题情境的材料
探究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促进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只有当材料本身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并为此跃跃欲试的时候,才能达到材料所应起到的教育作用。
如,在科学活动“沉与浮”中,教师投放了积木、弹珠、回形针、棉花圈、纸、石头、可乐罐等多种玩具材料,让幼儿操作、尝试,一样样地放进水里,发现规律。在“观察盐水和清水里的鸡蛋”的活动中,教师则准备了两杯水(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一小撮盐、鸡蛋等,让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究。这样的材料提供了一种探究的环境和气氛,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认识事物、发现规律,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为什么我的可乐罐沉了,你的可乐罐却是浮的呢?”“为什么棉花慢慢地沉下去了?”“同样是水,为什么一个杯子里的鸡蛋沉下去了,一个却浮在水里呢?”“放一点点盐和放多一点的盐鸡蛋还会一样吗?”……随着问题的不断涌现,幼儿的探究兴趣也会更高涨,探究也就会更深入。当然,在提供这些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能让幼儿通过操作,明显地看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自然结果中得到反馈。如上面的两个活动,就必须选择透明的容器。
在科学探究室里,教师更应有目的地投放能反映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玩教具和具体事物,选择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材料,如有趣的多棱镜、数目可观的锁和钥匙、会变的颜色、磁铁、沙漏、小家具、奇妙的转盘等。
总之,相信通过您的有心努力,幼儿一定会获得不断的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陈家葑幼儿园开展幼儿食物安全演练 2024/11/28
- 小班创意艺术教案《糖霜葫芦》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