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区域活动指导――“管”与“引"


场景一:“老师,我还要玩”


在我的心里,设想着孩子们的活动要如何井然有序,于是在区域活动前提出了玩耍时不乱扔玩具的要求。


结构区里,孩子有的拿着玩具敲敲打打,有的拼了又拆,玩具撒得满地都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大声说:“你们在玩什么?别把玩具敲坏了,快把玩具收好!”孩子们眼里露出惊讶的神情,但大多数孩子还是停止敲打,把玩具收放好了。这时,一直不愿收玩具的皓皓说:“老师,我还要玩!”一语惊醒梦中人,没想到这一管使孩子们的活动终止了,我反思着自己的言行:难道是我的语气太严厉?难道是我让孩子们收放玩具的方法不当?我告诫自己以后要努力改进指导策略,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场景二:孩于跑,


今天,我还是来到结构区。上一次的情况再现在我的眼前:皓皓把玩具全倒了出来,搭起了飞机;宏宏面前撒了一大堆玩具,手里还拿着两块积木不停地敲打着,嘴里念念有词……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直接去管,而是蹲下身来帮他们收拾玩具。我一边收拾一边说:“你们玩得真开心,要是能帮这些玩具找到家就更好了。”两个孩子听到我充满感情的建议,停下来直愣愣地看着我,我趁机说:“你们能把玩具带回家吗?”皓皓和宏宏立即和我一起收拾撒了一地的玩具。我正庆幸自己引导成功之时,却发现他俩的活动兴致已荡然无存,他们丢下收好的玩具跑开了。


活动的又一次夭折使我陷入困惑:看来并不是我的语气有问题.那是为什么呢?孩子们本来玩得挺好,我的介入反而使他们终止了活动。难道我不该关注有序、整洁的规则要求?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应关注什么?


在找到自己的问题后,为了了解自己在认识与行为上是否一致,我请一位教师对我组织的区角活动进行连续15次的观察,结果发现我太关注孩子活动的有序性,而较少关注活动本身,没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比如,敲打玩具这一动作是孩子感知、体验事物的性质、事物的关系、事物的变化与自己动作之间关系的过程。教师如果限制他们的动作就是限制他们的思维,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中断了思考,没有了自主性,孩子们也就对游戏失去了兴趣。


场景三:“贝贝楼盘”


在“贝贝楼盘”结构区中,宏宏、桐桐和皓皓在自主地活动,用塑料雪花片插花园,用积木搭小区……皓皓兴奋地抛撒着雪花片,嘴里喊着:“下雨了,下雨了,下花瓣雨口罗!’’然后跪在地上将雪花片一片一片地捡起来。旁边,宏宏和桐桐正专注地搭建着小区。他们用长方形积木围成一个方形“地基”,宏宏把一块长方形积木竖着放在离他较远的“地基”上,接着又试图把一块圆柱体积木叠在长方形积木上。也许是两块积木的接触面积太小,他放了两次都失败了。于是,宏宏对桐桐说:“快,帮我扶着。”桐桐也够不着。这时候我想了想对他俩说:“你们可不可以一人搭一边呀?”宏宏采纳了我的意见……


“贝贝楼盘”的职员下班了,我对他们说:“为了明天能继续工作,我们一起来收拾吧!”他们高兴地收着玩具。


从“管”到“引”体现了“实践――反患――再实践”的过程,也体现了我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从管规则转移到关注活动本身以及孩子的需求和发展水平上,通过观察、倾听,努力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问题和需要,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提供适时的支持,有效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音乐教案:胖鸭减肥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