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记录册》为载体探索过程性评价
1992年,我园与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出了一种以标准参照为主、辅以本园常模对照的评估体系――《幼儿发展评估手册》,它在引导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优化保教工作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幼儿发展评估手册》的弊端也日益显现:评估项目总量较大,5个指标领域、84个项目,每个项目又有6个层次的标准,这给教师的操作带来困难;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评价者,对幼儿进行分析,最后分出得分高低,而幼儿只是被评价者,家长很少有参与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有效性易受教师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缺乏日常系统观察的积累,教师对于班上较好或较差的孩子可能评高或评低,影响了评估的客观程度和准确
程度;评价与教育过程脱节,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作为促进课程发展和幼儿发展的依据;评价内容的局限性,当初将评估分为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能力和习惯五大领域,是从便于教师集中观察和操作的角度出发,分类采集信息来制定的,但从形式和内容上看,都与幼儿发展目标框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新的教育评价观也开始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等。在这些新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探索以《幼儿成长记录册》为载体,将教育评价与幼儿的教育、幼儿的发展协调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探素《成长记录册》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活页夹式。教师用活页夹将孩子的所有可收集的作品都收纳其中,更贴切的名称叫“作品收集袋”。这一阶段,教师对成长册的意义不太了解,没有具体的概念和计划,最初的想法是帮家长收集孩子的作品,起到一个保管和不丢失的作用。每个孩子的“成长袋”都一样,千篇一律,以美工方面的作品居多,语言、健康、社会方面较少,对孩子们的作品无解读。
阶段二,艺术相册式。教师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进行制作,力图反映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作品的收集从美工扩展到语言、社会、健康、科学等方面,孩子们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想到用照片将其记录下来。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将目光过多集中在装饰上,追求精美,这时的成长册就像艺术照像册一样。
这一阶段,教师对建立成长册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但认识还不全面,没有意识到成长册发展性的评价功能。教师收集的内容丰富但缺乏内在逻辑,没有体现出幼儿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体现出本园综合教育的特色。作品的选择中教师的主观性较大。对孩子活动的照片及作品有简单的说明,反映孩子内心世界的深层解读还不够。
阶段三,成长档案式。教师们在积累了收集资料和制作方法的经验基础上,开始有目的地收集主题活动、领域活动以及有个性特点的资料,反映孩子成长的过程。教师开始淡化装饰、关注评价。这一阶段,教师逐渐朝着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全面、真实地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对于发展能力最强或最弱的孩子的特点教师较容易把握,对于发展处于中等阶段的孩子来说,所能抓住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行为和作品比较少,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和观察孩子。此外,对于如何利用成长册中的资料信息促进课程的发展,还要做进一步地探索。
《幼儿成长记录册》的操作方法如下。
1.记录内容从“核心项目”、“个性项目”中取样。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定了通过核心项目、个性项目两大项目的内容进行取样,让《幼儿成长记录册》承载幼儿发展过程的更多信息。“核心项目”指所有幼儿多次完成的、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主题活动过程的那些作品,旨在表明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经历的成长过程。这一类的作品每学期至少收集2~3次,用来对儿童活动完成的质量进行小组比较。“个性项目”指反映幼儿特别的偏好和能力的内容,旨在发现幼儿的兴趣、个性特长等,具体包括:选择与课程领域相关的内容对幼儿进行评价,选择主题经历的不同阶段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估,选择典型事件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估,选择反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发展历程进行评估。比如,小班“语言”是飞速发展的时期,可以收集“童言稚语”,中班收集交往策略等,选择幼儿的活动状态进行评估。每学期根据幼儿发展目标,从生活卫生习惯、动作发展、语言发展、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几个基本方面对幼儿进行学期总结性的评价。
2.自然观察法与情景观察法相结合。在日常生活情况下,教师采用自然观察法将幼儿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在教育的实际情景下,教师采用情景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场景中,观察在该特定情境中幼儿的行为。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对幼儿评价,依赖于教师对幼儿长期的观察。长期的观察,可以反映幼儿行为的一贯性,避免事件的偶发性,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幼儿的不同活动,记录下幼儿有典型性的行为,为教育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3.对记录进行系统整理。教师要把相同领域的内容集中归类;对相同领域的幼儿作品、照片或记录做筛选,选出能反映最高水平的、最有代表性的、能表现连续发展水平的内容;用简短的话对收集的图画、作业单、照片等进行解读、评价,并注上日期。
我们感到,在开展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中,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教师学会观察孩子。在为幼儿建立“成长册”的过程中,教师学会了观察孩子,知道要观察孩子的哪些方面。比如,不仅要观察孩子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的发展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不仅要关注幼儿某一片断活动中的表现,更要持续观察、记录幼儿一定阶段中的发展变化;不仅要捕捉孩子偶发、典型的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幼儿稳定的行为特征;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弱势项目,更要关注幼儿的优势项目。
第二,有助于教师对幼儿发展水平的把握。以往,教师更多关注具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把握和落实,现在,随着成长记录册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学会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阶段发展目标来把握孩子的发展进程。不仅要把握每个年龄阶段大多数孩子的普遍发展规律,也要关注个别儿童的特殊规律。
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观察、收集、制作成长册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可以借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这个“为什么”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彩色糖果罐 2024/10/21
- 我会穿鞋子 2024/10/09
- 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2024/10/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