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更精彩――关于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的思考
评价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将幼儿个体的经验进行汇总,让幼儿脑海中模糊的经验逐渐清晰,从而使幼儿获得更为完整的经验;通过评价,幼儿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成共识;通过评价,幼儿可以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那么,谁是评价的主体?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评价内容?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有效地进行评价?在此,我以数学教学活动为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师幼互动,共同成为评价主体
以前,在评价中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整个评价环节由教师一人掌控,幼儿处于听众的地位,只能被动接受,因而缺乏参与的热情。二是教师完全放手,幼儿成为唯一的评价主体,从而使评价难以发挥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发现策略、解决问题的作用。如今师幼共同成为评价主体已是绝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但师幼如何在评价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却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师幼互动型的评价比较适合数学教学活动。
师幼互动型的评价是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评价。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积极回答;也可以是幼儿提出问题,同伴与教师积极思考。通过交流讨论,幼儿达成共识,获得相关经验,并解决问题。
例如,中班活动“数花瓣”,由于花瓣的组合轨迹是圆形的,幼儿在点数花瓣时经常会因忘记起始点而多数或漏数,交流点数结果时往往意见不一致。这时,如果全由教师来评价,直接说出正确答案,那么那些没有掌握正确点数方法的幼儿并不能真正从中获得有效经验,而那些已掌握正确点数方法的幼儿也不能有效提升经验;如果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评价,又会出现各执己见的场面。这时就需要师幼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师可先让幼儿交流答案,然后提出问题:“同样一朵花,花瓣的数量怎么会不一样?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你怎么证明给大家看呢?”于是幼儿开始回顾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互相展示各自的方法,从而发现操作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数清花瓣有几瓣”,从而让幼儿共同总结正确的点数方法。通过这样的评价,大多数幼儿已经领会了其中的要点,但教师不应就此停止,而应趁热打铁,让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加以巩固与内化。例如,教师可就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追问:“今天,有些小朋友在数花瓣时,不是数多了,就是数少了。下次我们数花瓣时,怎么做才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又如在中班“比比谁最多”活动中,有一个幼儿不慎将两次夹的花生混在了一起,因而无法记录第二次夹的花生数量,他便求助于教师。教师便鼓励这名幼儿在评价环节将这一问题提出来,向全体幼儿求助,由此引发了师幼、幼幼的互动。
从上可以看出,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在师幼双方提问、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相关的数学经验。
二、选择适宜的评价内容: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评价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评价内容要切中要害,聚焦关键点。那么,如何选择评价的内容呢?
1.对幼儿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进行评价
这里指的错误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操作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种是虽不普遍但存在于活动重点内容中的。抓住这些错误进行评价,有利于幼儿获得经验和理清思路。例如,大班“学习5的组成”活动,幼儿在记录5的分合形式时往往会出现操作和记录不符、重复记录等现象。而这一内容在这个活动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对照操作要求逐一排查:是不是每次拿了5个片片?每次分的方法是不是不同?红片片几个,绿片片几个?是不是先记红片片再记绿片片?记录的结果和操作的结果是不是完全一致?教师通过这样细致的引导,可以让幼儿在对照与反思中发现问题。使原本理解的幼儿更加明确活动要求,使不理解的幼儿逐渐理清思路。
2.对幼儿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进行评价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由于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教师应抓住幼儿智慧的火花,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以拓展幼儿的思维。例如,在中班“数花瓣”活动中,如何数清每朵花的花瓣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评价中可引导幼儿围绕不同的点数策略进行交流、讨论、归纳,使幼儿在比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什么方法最有效。
3.选择幼儿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价
在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顺利完成操作任务,总有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环节引导全班幼儿讨论个别幼儿遇到的问题,一方面让已经顺利完成操作任务的幼儿再次巩固所获得的经验,并通过表达将经验内化,另一方面让有困惑的幼儿在同伴的帮助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中班“图形娃娃”的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用各种图形拼出娃娃,还需要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在记录中有的幼儿因为不会写数字遇到了困难,可是又想不出其他方法。这时,如果教师将这名幼儿遇到的问题呈现在集体面前,让每个幼儿都来讨论并解决问题,那么这名幼儿将会获得更多的启发,不仅可以学会写数字,而且可以知道其他表达数量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更多的幼儿通过交流感受到了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式。
4.对幼儿的学习习惯和进步进行评价
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这对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评价中要针对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注意倾听、愿意接纳别人意见、敢于面对困难等)进行评价,利用评语的及时性和激励性,帮助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据此加以保持或改进。
三、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评价方式的适宜与否不仅关乎评价是否有效,也关乎能否调动幼儿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我的方法是:
1.展示作业,相互比较
对幼儿而言,自己的作业、操作单被展示,意味着得到肯定。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应展示所有幼儿的操作单。既表示肯定幼儿的成果,又为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交流提供素材。如,在大班“撒花片”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每次撒5个双色花片的不同结果记录下来,从而学习5的组成,体验数的可分性。在他们的记录单中,有的直接用数字和颜色标记进行记录,有的用画点的方法表示数量、用给圆点涂色的方式表示颜色,还有的直接画出相应数量和颜色的花片。教师适时地展示所有幼儿的记录单,不仅可以吸引幼儿观察,还能引导幼儿发现每个人撒花片的结果相同但顺序不同。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关注不同的记录方式,并通过比较发现他人的长处,从而在下次记录中进行借鉴、调整。
2.提出问题,集体讨论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大多数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细致地观察、敏锐地捕捉,并在评价时提出问题、集体讨论,以帮助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做表面上看是解决了某个幼儿的困惑,实际上是通过集体的交流,丰富了幼儿的经验,逐渐理清了全体幼儿的思路。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中班“比比谁最多”活动中,那名将两次所夹花生混在一起的幼儿遇到的问题虽然只是这名幼儿的问题,但对其他幼儿同样有价值,因为幼儿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去除第一次夹的花生数量,推导第二次所夹花生的数量,这一过程比较复杂,但符合感知数量的目标要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为此,教师在评价时请这名幼儿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全班幼儿,请大家帮助他。面对同伴的难题,大家表现积极,很快就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抓住冲突,紧追不放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在评价环节将冲突展现在幼儿面前,并聆听他们各自的想法,然后引导幼儿交流甚至争论,帮助他们不断审视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从而获得正确的经验。运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关键在于抓住冲突,不断追问。其中追问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追问的主要方法如下:①有的小朋友认为是A,有的小朋友认为是B,可是答案只有一个,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②认为是A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呢?认为是B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知道的呢?③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出错的呢?怎样做才不会出错呢?
4.找准时机,适当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时机和评价语言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可能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可能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大班“学习5的组成”活动中,教师对于一名幼儿的记录方式大加赞赏,结果在随后的操作中所有幼儿都模仿了这名幼儿的记录方法,几乎看不到他们再探究其他形式的记录方法。教师固然可以对好的记录方式进行评价,但要考虑这样的评价应该放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如果这位教师不急于夸奖,而是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让幼儿介绍各自的记录方法,引导他们比较后再评价,那么不仅可以避免幼儿产生从众心理,而且可以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陈家葑幼儿园开展幼儿食物安全演练 2024/11/28
- 小班创意艺术教案《糖霜葫芦》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