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场”活起来
让“运动场”活起来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实现着对生活的模仿、体验和表达,积累着生活经验。但在以往的建构游戏中,人们大多关注幼儿最终建构的结果,很少关注幼儿的建构过程,因此,幼儿建构的作品往往成为摆设,只能用来欣赏。为此,我尝试从改变建构目标入手,要求幼儿搭建一个能玩起来的“活”的“运动场”。
第一次搭建
我和幼儿共同选择了炮筒胶粒、长条胶粒、大型积木和花片胶粒等建构材料进行搭建。宇泓和陈浩用长条胶粒建构了“小山洞”,并尝试着如何用侧身的方法钻过去。良松、淑婷和帜朴用炮筒胶粒搭建了两个并排而立的“山洞”,说可以让两个小朋友一起钻过去。宏辉想建“篮球架”,他尝试了一会儿,最终没有建成,便放弃了。文华、琪琦和刘颖用花片搭建了一个个圆圈,并试着在其中跳进跳出。有一个圆圈太小了,一个幼儿刚跳进去,圆圈就被踩坏了。于是,幼儿开始讨论,说应该让圆圈再大些。这时,我提出:“如果不改变圆圈的大小,能否跳过这个小圆圈呢?”幼儿又开始激烈地讨论和实践起来。结果,他们找到了好多种方法,如用脚尖跳过圆圈、单脚跳进圆圈等。
(大家齐心协力,向着搭建一个能进行游戏的“运动场”的目标努力。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很高,我由衷地感到高兴。面对搭建中出现的问题,如怎样才能保证不踩坏圆圈,我先让幼儿讨论,肯定幼儿的想法,然后,又用提问的方式及时介入,引导并拓展幼儿思维,推动整个建构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二次搭建
这一次幼儿搭建的运动场景就显得丰富多了,幼儿将已获得的经验都调动起来,除了搭建“山洞”圆圈以外,还搭建了高低桩、平衡木等。陈浩和清凤搭建了一条又细又长的平衡木。清凤刚走两步,就从平衡木上掉了下来。陈浩跟着尝试,结果也是一样。我招呼周围的几个幼儿一起来帮着想办法,“用什么办法走过这条平衡木。”结果吴璇将两手平举,脚跟碰脚尖两脚交替走直线,小心翼翼地走过了平衡木。周灵毅侧身站在平衡木上,将两手平举,一步一步挪动双脚,也走过了平衡木。最精彩的是良松,他头上还顶着一块海绵走过了平衡木。
(幼儿的建构经验和运动技巧在不断地得到提升,个别幼儿已经能运用自己的经验很好解决搭建和运动技巧上的问题,且很有创意。但面向全体幼儿都提出如此要求,显然不符合实际,尤其是“头顶海绵过平衡木”。可幼儿对此特别感兴趣,所以,可以成为幼儿有针对性练习的重点,借此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第三次搭建
这一次,可供幼儿搭建的材料更丰富了,如垫板、易拉罐、软棍、可乐瓶、泥工板和海绵等,幼儿的活动内容也更丰富了。元琪和良松用三块小垫板做“山洞”,良松试着钻“山洞”后发现“洞”太小了,元琪找琪琦想办法。琪琦说:“我们多用一些垫板试试看。”于是他们用了六块小垫板,终于搭成了一个可以自如出入的“山洞”。另一组幼儿此时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搭高低砖,沁烨和王松先用粘好的饮料瓶摆高低砖,接着又找来棍子作固定,不一会儿,四个高低砖就做成了。阮旭、清凤和王旭还是在搭平衡木,今天他们先把炮筒胶粒摆成一长条,然后拼插,速度明显比上次快了许多。
“运动场”建好了,幼儿开始在自己建构的“运动场”欢快地玩了起来。沁烨从美工区找出泥工板和花篮,把它们顶在头上走过高低砖,再上平衡木。灵意、微微和元琪找来“乌龟壳”,背在背上练习爬行。很多其他活动区域的材料被幼儿挪用到了“运动场”上。
(“运动场”真的“活”了起来!幼儿们的游戏也一步步地挑战着新的活动目标。作为教师,通过“建构一游戏一再建构一再游戏”的过程,引导幼儿在建构的同时开展体验性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在探究中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动机和学习热情,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作为后续活动,我将进一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尝试要求幼儿有规则地设计运动场景。要求如下所示:
(第一组)活动场景:圆圈――平衡木――山洞――篮球架
(第二组)活动场景:高低砖――圆圈――篮球架――山洞)
此外,我还将组织一场小型运动会,和幼儿一起设计邀请函、选举裁判、制定评分标准、奖品制作、参加训练,直至举办运动会,开展一次全方位的深度体验。)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陈家葑幼儿园开展幼儿食物安全演练 2024/11/28
- 小班创意艺术教案《糖霜葫芦》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