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彩云:谈话活动中的追问
无论怎样的课程,谈话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瞧,科学课程总要谈谈“发现了什么”,艺术课程也得谈谈“感受了什么”,社会情感课程更离不开谈谈“应该做什么”,所以,我们每天都期待一场良好的谈话活动的出现。
可是,孩子的谈论和回答往往不在话题中,这会使我们有些着急。尤其在教育目标明确的集体活动中,通常一句毫无防备的追问,要么不顾孩子径直地“走自己的路”,要么“跟随”孩子走进了云里雾里。
其实,我发现:防备孩子可能的“万变”的回答,只需稳住阵脚,“不离其宗”地追问,谈话活动便峰回路转重回理想状态。这“宗”就是教师预设的活动目标。
为了做到“不离其宗”,我们得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和策略。
其一,对表述不明确和不准确的谈论进行追问,因为此时的孩子大多已忘了事件的主旨,追问能使孩子的表述更加直接而明确。 如主题“我爸爸”中有一个“爸爸爱我”的活动,一个孩子很深情地描述:“一天,很晚了,爸爸起床,帮我擦席子,用冷水不行又烧热水……”为了使谈话活动紧凑而有效,我追问:“爸爸为什么晚上起床擦席子?”“因为我身上痒痒的。”我深情地激发:“是啊,爸爸为你,觉也不睡擦席子,真爱你啊?”
其二,对顾左右而言它的谈论进行追问,因为此种情形大多是由于孩子不够专注或对话题不理解而产生的,追问既保护了说话者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在一次交流“爸爸的模样”的谈话中,一个孩子说:“我爸爸长得高高的,他喜欢吃方便面,那个方便面……”这时,我们应该及时截断他的喋喋不休而追问:“哦,你爸爸的样子是高高的吗?”
其三,对从众性的谈话进行追问,因为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表达能力强弱不等的孩子之间,追问能打破弱小者对强势者的依赖,而使孩子间的谈话出现新的视角。
如在描述爸爸时,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是高高的。”接下来竟有三个孩子都跟着说了这句话。此时,教师追问:“你们的爸爸哪里长得不一样?”引导孩子转变话题去发现不同。
但是,我们有时也会因追问不当,而使所谈话题离主题越来越远。
孩子们在谈论爸爸的模样,一个孩子说:“我爸爸高高的,他喜欢吃方便面,他吃了辣的还觉得要吃甜的。”此时教师追问:“吃方便面能让人长高吗?”孩子的谈话开始“误入歧途”:“能的,因为它能吃饱啊!”又一个孩子反驳:“才不能呢,方便面是垃圾食品。”众多的孩子纷纷议论:“能的,地震的时候,人们都吃方便面的,不吃会饿死的。…‘地震的时候,还可以吃树皮呢!”“是啊,地震的时候,家具也可以吃呢!”…… 哦,真是覆水难收啊!
可见,教师的追问要直达目标。尤其当孩子的谈论丰富而不够直接时,教师的追问可以使谈论的话题主旨清晰。
因此,追问的第一策略是要削枝强干直达目标。
有一次,孩子们在谈论“下雪天,什么让我们觉得很冷?”一个女孩说:“爸爸平时很忙,总是等我睡着了才回家。下雪了,爸爸就很早回家和我们一起吃晚饭了。”我追问:“那天,妈妈烧的饭菜是热热的吗?”“是,有热热的鸡汤。”我深情回应:“是啊,下雪天,爸爸早早地回家和你们一起吃热腾腾的晚饭,下雪天真冷啊!”
孩子每一次谈论,与话题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孩子正不着边际地力图由此及彼地表述着她曾经有过的经历时,教师的追问可以揭示事件的内在关联,使谈话“拨开云雾见真意”。 因此,追问的第二策略是要帮助孩子整理思维,明确谈话要点。
在绘本教学活动“小威向前冲”中,我们一起谈论“你在什么方面是高手”,孩子们说:“我们画画都是高手。”于是,我用“除了……之外,其他的……”的句式来启发孩子还应该关注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擅长,使孩子的谈话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追问的第三策略是当孩子的谈话内容趋向一致时,追问可以引发孩子新的视角。
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孩子建构清晰而简洁的思维方式,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教学中的有效追问更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
手工材料
关键词:应彩云
- 师幼互动:应彩云--有效“叫答” 2011/12/28
- 应彩云:规则与情感 2011/11/24
- 应彩云大班绘本阅读活动视频《灰狼家的小饭桶们》 2010/10/20
- 应彩云中班科学课程视频:小威向前冲 2010/10/20
- 应彩云老师小班优秀教案:彩纸飘飘 2012/11/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