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朴素声音理论的探索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nhu 感谢 shanhu 上传 0人参与

     声音是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儿童对声音的来源、传播等问题也充满好奇,虽然儿童的“朴素声音理论”很可能不同于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科学的理论,但却能折射出儿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笔者以5~6岁儿童为访谈对象,预设了5个有关声音的问题,力图探讨儿童的“朴素声音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声音是什么?
果果:说话就有声音。
子子:声音是人发出来的,踏脚也可以发出声音。
乐乐:声音就是会响的东西。
佳齐:噪音是声音。
历历:调音量的旋钮就是声音。
尼尼:声音是拍手和说出来的。
寒寒:声音有很多,一下说不完。
小雨:声音就是音乐。
路路:声音就是语言。
分析:对于声音是什么,大部分儿童都列举出具体听到或听过的声音作为“声音是什么”的概念。有的儿童把声音物化,认为能发出声音、调节音量的物体就是声音;有的儿童把声音与发出声音的动作联系起来,认为导致发声的动作就是声音。儿童这一认知表现与其思维发展的具体性特点是分不开的。
物理学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媒介进行传播。虽然儿童尚未接受正规的物理学科教育,但他们仍试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声音的来源来解释“声音是什么”的抽象问题,或者找出另一个能听到的名词来类比声音。
声音从哪儿来?
宣宣:声音从嘴巴里出来就有了,声音出来就看不见,消失了。
小小:从空里出来的。 (边说边敲桌子。)
雨嫣:声音是从小朋友的嗓子里出来的。
果果:风吹的时候,把树吹得摇摇摆摆的,那些树叶就掉下来,就肯定有声音。
尼尼:声音从人的音管里发出来,两个东西碰到一起就会有声音。
毛毛:声音从脖子里出来,如果嗓子哑了,声音就是哑的。
菲菲: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想做什么事情,所以才有声音。
满满:东西摔烂了就有声音。
嶙嶙:敲了才有声音。
路路:因为人会说话,所以有声音。
分析:儿童在探寻“声音从哪儿来”的问题时,也意识到了哲学的因果原则――声音的产生必然有一个源头。他们认为声音是从嗓子里发出来的,声音是从音管出来的。
有的孩子从自我中心的角度出发,其观点闪烁着唯心主义的光芒,“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想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声音”,也许在他眼中,声音由人的主观意愿控制,声音的产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有的儿童基于日常所见进行朴素的逻辑推理,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产生声音的动态画面,“风吹的时候,把树吹得摇摇摆摆的,树叶掉下来,就肯定有声音”。源干自然世界的逻辑推理不是胡编乱造的空中楼阁,处处透露着儿童思维的逻辑性。如果把一个发声的东西放进无缝的盒子里,盖好盒盖,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佳齐:能,因为声音从那些细缝里飘出来。
尼尼:能听到。声音是从盒子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小缝里出来的。
天天:如果盒子比较软,可以听到。如果用铁盒子,就听不到了。
满满:声音开到最大,还是可以听到的。先是从小东西里飞出来,再从盒子里飞出来。
玉宇:声音从我们看不见的那些孔里出来。
分析: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儿童成了唯物主义的拥护者。他们认为声音是一种细小的弥散性的物质,虽然我们都看不见它,孩子们仍坚信发生过的即是存在的,声音以物质的形态存在。他们不知道原子论,也没有听说过原子、分子,但已经借用了原子论来构建自己的朴素理论。声音会拐弯吗?
宣宣:声音会拐弯。我们在外面可以听到教室里的声音。声音可以从窗户里出来,然后再从房顶上飘过来的。
佳齐:声音会拐弯。声音在嘴巴里,从嘴巴到耳朵,当然要拐弯啦。声音就跟水一样,水大了就会拐弯。
泊江:声音没有脚,不能拐弯。
寒寒:空气和声音一样可以拐弯,空气可以拐弯,声音也可以。
雨:声音不能拐弯。声音不是人的手,人的手可以拐弯。
路路:声音可以拐弯,因为声音可以到处飞。
分析:在思考“声音能否拐弯”时,很多儿童运用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将声音与水、空气、手作比较,形成对声音的判定:“声音跟水一样,水大了就会拐弯”,“空气可以拐弯,声音也可以拐弯”,“声音不是人的手,人的手可以拐弯”。在儿童眼中,声音具有弥漫性,因此可以和空气作比;声音具有延展性,因而可以和水、和手作比。再加上声音、空气、水、手共同的物质属性,儿童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就不足为奇了。还有儿童从“依据事实”的角度出发,他们观察到了一个最普通的实例――人可以听见自己说话的声音,“声音在嘴巴里,从嘴巴到耳朵,当然要拐弯啦”。儿童是敏锐的观察者,更是细心的理论者,他们乐于从生活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成人教授儿童学习方法前,儿童已经借助智慧的手段、科学的方法来建构自己的朴素理论。还有的儿童从自己的朴素运动观中寻找证据――“声音没有脚,不能拐弯”。
从这些童言稚语中,我看到了儿童的逻辑,谁能说儿童的思维是混乱无序的,他们有一套自己系统的理论构架。
物体发出声音后,声音会一直存在吗?
宣宣:声音从嘴巴里出来就有了,声音出来就看不见了,消失了。
心怡:声音跑到别人的耳朵里去了,不会一直存在。
寒寒:声音发出来就没有了,跑到另外地方,人家听见了。
满满:说话完了就没有了,如果四面八方的人都说句话,每次都有,每次你来这儿的时候都有,这样不行,那不是很吵吗?万一别人来这坐,我一说话,这儿全部都是我的话,可能这里还有别人的话,这样世界就很乱,每个地方都有声音。
泊江:声音发出来后被吸到人的身体里了,也可能跑到耳朵里了,人再说话时声音又从耳朵跑到嘴里,然后又说出来了。
分析:孩子们的回答令我非常惊讶,有的孩子认为“看见的即是存在”,所以“声音看不见了,就消失了”。儿童的朴素思维是灵活、辩证的。“话说完了就没有了,如果还有,四面八方的人说话都会传到这里,这样不是很吵吗?这样世界就很乱,每个地方都有声音。”――这是一个明确的“反证”推理。没有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儿童,已经能运用反证法建构自己的朴素理论,无不体现着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还有一部分孩子开始思考“发出的声音去哪里了”,既然声音曾经确确实实地存在过,就不会凭空消失,一定是“躲”到其他什么地方,要么被别人吸收了,被别人听去了;要么就回到自己耳朵里,当我们要说话时,声音又从耳朵回到嘴里。无论儿童如何回答,他们对“声音存在与否”的理解都建立在其有理有据的推理基础上。
儿童的朴素理论或许不同于科学原理,甚至悖于常识,但却是儿童从有限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智慧,反映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
透过儿童的朴素理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儿童经验的内容,还能发现儿童获得经验的途径和加工经验的方法。我们不能随便用成人的思维来代替儿童的思维,更不能以“教”为理由,将成人知识强加给儿童,束缚儿童的探索与发现。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儿童朴素理论的基础上,引起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朴素理论提出质疑,引发其认知冲突,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保护眼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