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案例反思:有趣的蚕宝宝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vivian 感谢 vivian 上传 0人参与

案例背景:
   
  幼儿园进来了一批小客人“有趣的蚕宝宝”,围绕“蚕宝宝”,孩子们展开了观察与养殖的系列活动,在每天的观察中,孩子总有不同的发现,“这是什么呀?”、“蚕宝宝怎么有点象毛毛虫啊?”“它们吃的是树叶吗?”、“蚕宝宝会吐丝的,蚕宝宝什么时候吐丝呀?”、“它们是不是会变成蝴蝶?”、“这两条蚕宝宝怎么爬在一起的呀?”……还有几个胆大的孩子时不时地伸手去抓蚕宝宝,和蚕宝宝来个“亲密接触”。  
  蚕宝宝的“光临”,引发了孩子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天天去看蚕宝宝,交流的话题也不断地深入下去:“蚕宝宝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粒粒黑点?”、“蚕宝宝为什么不会从桑叶上掉下来?”、“蚕宝宝会翻跟斗、会抬头、会弯腰”、“蚕宝宝也要睡觉吗?”、“它的尾巴后面怎么会有一根‘小刺’?”、“蚕宝宝在我手上爬的时候感觉痒痒的”、“蚕宝宝蜕皮了呀,蜕下的皮怎么象小鱼啊?”、“这条蚕宝宝长得好大,我给它取个名字叫胖胖”、“盒子里有许多黑黑的是什么?”……孩子们十分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并时常带来桑叶喂养蚕宝宝。
  
案例反思:
  
  虽然不久前开展过科学活动《可爱的蚕宝宝》,但由于缺少实物,孩子只是有个初步的知识,蚕宝宝的来临让孩子有了一次实践的活动机会,蚕宝宝的出现让我们的课程在不断的调整着,加入蚕宝宝的学习内容,如孩子在观察了蚕宝宝的爬行活动后,组织孩子开展了体育活动《蚕宝宝》,让孩子亲身体验中了解蚕宝宝的蠕动。其次,我觉得学习活动的形式要更拓展,可以有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还可以有持续的等等;例如对蚕宝宝的认识活动就可以是持续的,而不应就以一次观察教学活动而结束。再次,孩子们在持续关注中,对蚕宝宝的观察更细致了。以往我班的孩子在观察时总显得“大而化之”。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与观察兴趣有关;二、与观察时间、空间是否充分有关。而现在孩子们通过细致的观察,自发形成了若干探索活动。  
  我们的的教育策略:  
  1.在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蚕宝宝时,我发现班中有较多孩子不敢抚摸蚕宝宝,而有几个孩子又显得力度过重。所以老师每次和幼儿一起观察时总是有意和蚕宝宝来些“亲密接触”,并鼓励孩子们去试一试、摸一摸、捉一捉。逐渐地,孩子们觉得蚕宝宝好可爱,不会咬人,不会乱“跑”,大家都愿意和蚕宝宝玩一玩。现在蚕宝宝的“家”每次都是由孩子清理干净,动作也显得是那么小心翼翼。  
  2.孩子们每次观察中总会有许多充满童趣的话语和疑惑。有的疑惑由同伴解决了;有的疑惑由老师做出解释;有的疑惑大家一起找资料解决;还有的疑惑留待在以后的持续观察中解决。  
  3.老师应捕捉到孩子们每一个主动学习的契机,及时地加以展开、深化和引导。例如当有的孩子采来不同的桑叶时,我就带领孩子们认识桑叶。从观察桑叶,清洗桑叶的过程中,他们区别了桑叶与其他树叶的不同,知道了桑叶有股清香味;他们仔细分辨了桑叶的特点;,还特意选出一些嫩桑叶来给蚕宝宝吃。  
  4.在持续的认识活动中,老师要把握好主题开展的过程价值取向;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建构不同的认知体系,积累经验;而不应是一些机械化的识记。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绘本教学“跟进式研讨”活动案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