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社会活动教案设计:采摘蚕豆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ily 感谢 mily 上传 0人参与

活动来源: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地处农村,但孩子对田园关注不多。为了让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我园开辟了一块种植区。去年冬天我班在种植地里播撒了蚕豆种子,小朋友终于有机会和蚕豆来个零距离约会了!浇水、施肥,经过几个月的照料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如何把蚕豆荚采摘下来,让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收获的快乐?为此,我设计了《采摘蚕豆》教学活动。在第一次活动中,由于准备不太充分,幼儿在室外虽很兴奋,但没有什么收获。在第二次活动中,我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对幼儿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收到了效果,但没有很好地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在第三次活动中,我把重点放在采摘蚕豆方法的探索上,给足幼儿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享受到了自主观察与探索的乐趣,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下面就请您和我一同走进我的三次《采摘蚕豆》活动。
活动方案及建议:
采摘蚕豆(第一研)
活动目标:
1.认识蚕豆,了解采摘蚕豆的方法。
2.通过采摘蚕豆,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蚕豆种植地、篮子、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种的蚕豆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摘蚕豆,好吗?
二、讨论采摘方法。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采摘豆荚。
2.交流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摘豆荚的?
3.仔细观察豆荚的颜色和形状。
三、比赛摘蚕豆。
1.现在我们就来比赛摘豆荚,我们要摘饱满的、颗粒大的,用什么方法呢?
2.开始比赛。
3.交流。摘得多和快的那一组用的什么方法,并了解哪组方法最省力。
建议:
1.目标制定要正确,应力求突出重点。在方案的第一条目标中提到“认识蚕豆”,这个目标其实在平时的观察中已经达到了,不应作为本方案的目标。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应是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
2.环节设计要合理。本次教学活动由导入——认识蚕豆荚——讨论采摘蚕豆的方法——实践——比赛等环节组成。其中观察豆荚的样子、有几仓以及剥豆这一环节可以省略,这样可以把多出来的时间放到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上。
3.探索方法的过程教师应以引导为主,做好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结果,要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探索和思考。既然是一个探索活动,也可以探索装豆荚的容器。
4.室外的采摘教学活动对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同时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教研组老师的建议我又重新制定了目标,对于环节的安排也推敲了一番,把重点放到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上。
采摘蚕豆(第二研)
活动目标:
1.了解采摘蚕豆的方法,初步感知哪种方法既省力又快捷。
2.乐于参加采摘蚕豆的活动,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幸福。
3.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动手,培养手指的灵活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的蚕豆种植地、篮子、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种植区的蚕豆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摘蚕豆,好吗?
2.交流装蚕豆荚的工具。 
二、仔细观察。
1.小朋友,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蚕豆。看一看,这里的豆荚怎么样啊? 
2.比较一株豆荚的不同。
3.比较成熟的豆荚和不成熟的豆荚。(一看二摸三捏)
4.剥开豆荚,具体感知成熟的蚕豆的样子。 
三、讨论方法。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自由采摘蚕豆。
2.交流采摘蚕豆的方法。
3.小结:向下扯的方法最省力。 
四、比赛摘蚕豆。
1.第一次比赛。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采摘蚕豆。
(2)讨论用什么办法判断哪一组摘得多。
A.数一数。        B.秤称。
(3)小结。为什么你们能摘得那么多呢?
2.第二次比赛。
3.小结。
建议:
1.目标定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尽管教师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做一做、说一说。但是时间还是应该多些,并且加以一定的引导,要记住老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要随时关注每个孩子。如:哪种方法省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今天的劳动强度,没有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所以他们不认为哪种方法省力,而只是喜欢其中的一种方法。 
2.面面俱到不一定有效。该方案在教学环节和形式的安排上力图面面俱到,但不一定有效。很多幼儿只能地跟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活动成了“幼儿搭台,教师唱戏”。如让幼儿自己探索哪种方法省力,老师过于强调探索,让幼儿一步步按她的要求做,显得太死板,幼儿没有一点自主权,这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3.室外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进行引导。如:钱泽文小朋友在第一次采摘豆荚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是抓住豆荚用力往上扯的。)教师如能及时处理,询问原因,就会让幼儿明白什么样的方法省力,什么样的方法费力。
4.中班幼儿仍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他们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对于孩子的回答要及时应接,更灵活一些,活动中还应该给幼儿提高自由讨论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既然幼儿已探索出采摘蚕豆的方法,一次比赛就可以了,第二次比赛可以不要。

  有了前两次的教学实践,在教研组老师的指导下,我依旧把重点放在采摘方法的探索上,不过在探索的过程中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采摘蚕豆(第三研)
活动目标:
1.了解蚕豆摘的方法,初步感知哪种方法既省力又快捷。
2.乐于参加采摘蚕豆的活动,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幸福。
3.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动手,培养手指的灵活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的蚕豆种植地、篮子、秤、塑料袋、桶、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农民伯伯的蚕豆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摘蚕豆,好吗?
2.蚕豆摘好了,要用什么来盛呢?昨天老师让你们自己带工具的,带了吗?拿出来看看。(篮子、塑料袋、小桶……)是呀,有这么多容器可以装蚕豆,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篮子,我们一起去摘蚕豆。走吧!
二、仔细观察。
1.小朋友,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蚕豆。看一看,这里的豆荚怎么样啊? 
2.仔细看看这一株,这上面的豆荚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分别摘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仔细看,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 
4.轻轻地摸一摸,捏一捏,大的和小的有什么不一样?(大的豆荚硬硬的,小的豆荚软软的。)
5.剥开豆荚,具体感知成熟的蚕豆的样子。
三、讨论方法。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自由采摘蚕豆。
2.交流采摘蚕豆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摘蚕豆的?
(我是向上扯的;我是向下扯的;我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我是转豆荚的。)
4.小结。
(1)总结几种方法。第一种是往豆杆的头的方向拔的,我们叫向上扯;第二种是向豆杆的根方面扯的,我们叫向下扯;第三种是抓住豆荚转的。
(2)幼儿亲身实践比较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省力更快。
(3)现在你们说说哪一种方法,更省力更快,我们农民伯伯平时在劳动的时候要节省时间和力气,你说他们会选哪一种方法呢?
(我觉得抓住豆荚转的方法好,有意思。我觉得向豆杆的根方向扯的比较省力也快。)
四、比赛摘蚕豆。
1.幼儿五人一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比哪个组摘得多。
2.交流哪组摘得多的方法。
(1)目测。先目测一下,你觉得哪一组获胜?
(2)数一数。我们再来数一数。用什么方法来数呢?十个十个地数。
(3)秤称。其实,今天我们摘得不多,可以数。如果有很多的蚕豆,我们数也数不过来,用什么办法呢?对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一称。
(4)小结。为什么你们能摘得那么多呢?
(我用往下扯的方法,很省力又快。有的是两个豆荚在一块,我就一下子摘两个,再多摘几个再放到篮子里,节省跑的时间。)
3.小结。
四、总结。
1.今天我们摘了这么多的蚕豆荚,怎么运回去呢?
幼儿1:我的篮子大,可以放很多蚕豆荚。
幼儿2:我的塑料袋大,也可以放。
幼儿3:塑料袋虽然大,可是豆荚那么重,估计要破。
幼儿4:食堂奶奶有三轮车,我们可以把豆荚都装到蛇皮袋里放在三轮车上运回幼儿园。
2.好,就用小朋友说的方法吧。今天我们一起摘了蚕豆,你们开心吗?你们想吃吗?现在我们就把这蚕豆拿到教室里剥蚕豆吧!

教学反思:
有效备课,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采摘蚕豆》一课三研教学反思
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特别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有效备课的重要性。
一、备学生
     备课先备人。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只有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设计出一堂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课。
第一次教学时,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幼儿室外上课时的情况,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跟随老师。第二次教学前,我在班级对幼儿进行了常规训练,对于室外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及时告诉了幼儿,在教学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哪种方法省力,过于强调探索,让幼儿一步步按我的要求做,显得太死板,幼儿没有一点自主权,这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第三次教学时,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活动时,对幼儿的要求很明确,同时注意关注幼儿对教师问题的反应和积极性,及时引导幼儿。
二、备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就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由教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具(含信息技术)等要素构成。教师要像剧本编导一样,通过一个—个的“场景”,将这些要素合理科学地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优化的活动过程。我们虽然不能预测教学生成,但我们可以预设教学流程。流程设计好了,我们的课便成功了一半。
第一次教学时,教学流程是这样的:谈话导入——观察豆荚——探索采摘方法——比赛采摘。由于重点没有放在探索采摘方法上,导致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在整改以后,重点放在了采摘方法的探索上,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探索的意识还不强,但大的框框不出问题,小细节多磨练几次,便能游刃有余。在第三次教学时,我成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一做、说一说。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幸福。
三、备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也是两样的。因此,教学时我们也要注重备教学方法。
如探索装蚕豆的容器时,在第一次教学时,没有引导幼儿去探索,直接给了幼儿篮子等容器。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认识到应放手让幼儿去全程参与,让其自己选择容器,可也仅仅是走过场,容器太过单一,局限于篮子和盆两种容器。此时我意识到是我方法的引导出了问题。于是在第三次教学前我提前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这一次在家长的配合下,容器非常丰富,出除了篮子和盆以外,还有塑料袋、水桶、汤盆、箱子甚至也有孩子带了酸奶瓶子。在具体的操作中,孩子们很快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到哪种容器更适于装蚕豆荚。
     如探索采摘蚕豆的方法时,第一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幼儿去感知和探索采摘的方法,而是直接灌输给他哪种方法最省力。由于孩子缺少了探索的过程,所以他无法与老师产生共鸣。在比赛时他还是用自己的方法采摘。第二次教学时,我给了幼儿探索的时间,并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但在方法的总结上不简练、到位,所以幼儿对其探索的结果还不太清楚。反思前两次的教学,教师要为幼儿探索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保证他们的探索活动不偏离方向。为此,在第三次教学时,幼儿的探究是在我的引领下的探究,是幼儿的主动探究,从而探索出哪种方法最省力。 
     一堂精彩的课,除了老师的临场发挥、机智应变之外,备课占了决定性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肯下大力气去钻研,备幼儿、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生成……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课前积极进行有效备课,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我们的课堂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孩子将得到更好地发展,我们教师也能更快地成长,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也必将无限宽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论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