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同课异构”中求提高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pring 感谢 spring 上传 0人参与

案例背景: 
      2007年4月27日,我园将与省北山幼儿园进行“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在教学方法策略上、观念上的碰撞,促进两地教师的共同成长。为了激发教师的潜能,共同磨砺出最佳的教学活动设计,我园骨干教师工作室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系列教研活动。 
      案例描述: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两轮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第一轮教研活动是工作室确定由杨潇潇、张拉拉、叶晓雪等三位不同类型的教师承担上课的任务,然后大家分成3个智囊团在三天的时间内与上课教师共同钻研分析教材《收集东收集西》,设计教案;最后与华盖里园区的陈王苗和吴丹两位老师一起在上陡门中心幼儿园上课,其他教师集体听课,进行评课。
      第二轮是杨潇潇、张拉拉、陈王苗重新调整教案,在童之梦幼儿园上课,区教研员李洋洋老师、姐妹园的教师以及我们骨干工作室的老师都认真观摩了此次活动,并与李洋洋老师共同进行了激烈的研讨。
      案例分析: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大家面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进行不同的设计构想,然后上课,大家在研讨反思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现在我对这三轮的教研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
      1、第一轮的教研活动
      在第一轮的教研活动中,一共有五位教师进行了课堂演绎,叶晓雪老师执教的活动是以观看“鞋”的录像引出活动,而这一环节混淆了“收藏”与“收集”的概念,使幼儿没能真正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包含附属的联系。于是“如何区分‘收集’与‘收藏’的概念,什么是收集?”就成了我们思索与探讨的第一个问题。而叶晓雪老师那种柔风细雨式的教学风格,让人觉得听课也是一种享受。 
      杨潇潇老师执教的活动以图谱的形式,引导幼儿从无意识的配对到有意识地根据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配对,不仅解释了“什么是收集?”,而且在游戏中使幼儿理解掌握了诗歌。最后教师将幼儿分组进行了两次创编活动。在创编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赛心理,提供的教具可以创编也可以修改,让人眼前一亮。
      陈王苗老师执教的活动将诗歌的最后一句提到开始部分,让幼儿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点出了诗歌中的情感部分。最后巧妙地利用“收集盒” 进行创编,这种“收集盒”既可以独立编成一首新的《收集东收集西》,又可以与其他三个“收集盒”在不同组合下变成新的诗歌。
      吴丹老师执教的活动以图书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图片精美、易于操作,也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整个教学的环节流畅,教师的引导自然得体。
      张拉拉老师执教的活动以参观展览馆的形式学习和理解诗歌的前半段,然后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第六块空白的版块,在完整欣赏诗歌后观看录像,深刻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在这个活动中,张拉拉老师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情感教育。于是“这首诗歌的情感点是否要升华?”就成了我们思索与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2、第二轮的教研活动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的,三位教师执教的活动形式基本上大同小异。活动后我们在李洋洋老师的带头下展开了激烈的探讨,除了上次活动中留下的两个问题,我们又探讨了教材本身重难点的定位、如何去把握学习诗歌和创编诗歌的度以及对教材的内在东西到底要如何处理等等。
      案例反思:
      作为骨干教师工作室的我,从共同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到听课、评课,至始至终都参与了此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在这两轮的教研活动中,通过与大家的观念上的碰撞,使我深受启发和感触:
      1、通过观摩五位老师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演绎,不仅使我看到自己参与设的活动中的不足,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其他四位教师在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上、教具的设计上和操作上的独具匠心,如杨潇潇老师的图谱配对游戏和可以创编又可以修改的教具设计、陈王苗老师在每个环节中的细节变化和神秘的“收集盒”、张拉拉老师对情感教育点的处理与设计都使我的思维大受启发,开阔了教学思路。
      2、在围绕每个问题的激烈讨论中,都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启发。譬如在学习诗歌与创编诗歌的度的把握上,使我看到我们在故事、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轻学习诗歌,重创编诗歌”的现象。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这五个活动中:幼儿完整欣赏及学习诗歌两次后开始创编诗歌了,于是就存在幼儿在没有掌握原有的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的情况下创编诗歌。因此我们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语言,增加幼儿学习朗诵诗歌的次数,使幼儿在掌握原有的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又如我总是不能透彻地分析一个教材,往往只抓住教材的外在的东西,而没有去深入挖掘教材内在所隐藏的东西,有时候即使能挖掘出教材内在的东西,却又不知道是应该“点”到为止,还是应该将内在的东西进行升华或者深入的挖掘。通过与同事之间的探讨,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学会去分析教材内在所隐藏的东西是否有价值:如果是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可以层层深入,使教学活动显得有纵向的递进,教材分析也显得很透彻;如果是价值一般的东西,我们只要把内在的东西“点”出来即可,不然会让人感觉重点没有抓住。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为了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拓展了思路,体现了教学个性,使自己能够从同事中取长补短,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在“同课异构”中求提高。
作者:温五幼 叶岚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家庭阅读记录表的使用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