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区角环境中幼儿偏区现象及其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幼儿园利用活动区角环境,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从中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帮助幼儿学会礼貌、谦让、友爱、互助、交往等优良品质,发展并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养成能够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活动区角的教育功能已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重视。他们为幼儿精心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区角,让幼儿自由游戏,以促进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我班在活动区角中就开设有表演区、美术区、图书区、动手区、计算区、科学区、理发店、建构区和益智区等。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如:许多男孩对“表演区”有偏见而无兴趣,许多女孩只愿意跳舞而不愿意涉足其它,部分幼儿偏爱文学、音乐,对美术不感兴趣,部分幼儿只愿意画画、剪纸而不愿意跳舞。这种偏区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削弱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为此,笔者针对幼儿的偏区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原因一:因幼儿自身兴趣不同而导致偏区
随着幼教改革的实施,在多元化智能理论的影响下,我们都知道幼儿随着个体发展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不同,哪怕是对同一种事物,他们所探知的角度也不同,由此也影响着他们对活动区的选择。有的幼儿爱唱爱跳,喜欢音乐区;有的幼儿文文静静,喜欢图书区;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强,喜欢动手区;有的幼儿活泼开朗,喜欢表演区;还有的幼儿酷爱绘画,喜欢美术区,这些幼儿在他们喜欢的活动区里常常是百玩不厌,越玩越火。
对策1: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认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新审视所设的区角是否贴近各类幼儿的能力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区角内容,补充活动材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活动中还可采取陪同参与,推广活动内容如:“咱们到XX区玩吧!”“你一定能剪出漂亮的图案”等办法。
对策2:教师可表扬一次玩过多种游戏的幼儿来刺激孩子,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引导孩子围绕“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小朋友都有机会选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玩的游戏”进行讨论,使幼儿领悟到商定一个选择活动区游戏的规则的必要性。如:星期一,第一组幼儿优先选择活动区游戏;星期二,再由第二组幼儿优先选择……以此类推,就可以保证每组幼儿都有优先自选活动区游戏的机会。
总之,加强薄弱环节的引导,激发幼儿全面参与区角活动,促进均衡发展。
原因二:因对其他区域不了解而导致偏区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当活动开始时,他们围着各个区域转了一圈后,却左顾右盼,不知自己该到哪个区玩,最后只好走到最传统的区,图书区。这类孩子一般比较胆小,不敢或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交往,导致对各个区域的玩法不了解,害怕自己不会玩或玩不好。又或者,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活动区活动,而对别的区却没有兴趣,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能强迫幼儿一定要离开哪个区,或者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
对策1:对于此类孩子,我们采取“带他进区”的方法,先由教师带他进入每个区域,在区里,教师既是游戏的“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还是“观察者”,及时给予幼儿一些帮助。带他们玩遍所有的区,等他们熟悉了其他区的材料和玩法,教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活动了。
对策2:通过讲评,改善这种情况;如结束讲评时,可让幼儿讲讲今天在哪个区,高不高兴?为什么等,以此来吸引其他幼儿;教师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通过讲评其它区角的精彩游戏来吸引幼儿,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对区域不了解而偏区的现象了。
原因三:因活动方式不同而导致偏区
每个区域的活动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音乐区可以唱唱跳跳,表演区可以讲讲演演,建构区可以拼拼搭搭。这些区的活动形式自由,幼儿非常喜欢。但是,类似动手区、美工区、图书区则有一定的活动规则、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方法也比较单一,大部分幼儿是这里的稀客,活动时,这类区里往往是 “空空荡荡”,而其他区里则“熙熙攘攘”。
对策1:对于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活动区,师生可以共同制作活动手牌,每个手牌上都有一位孩子的照片,每个区域里有一定数量的插手牌处,手牌插满了证明此区角人数已满,再要进来玩就得等下次了。这样插手牌进区角玩游戏,既可以奖励守秩序的孩子,也可以开展一些评比活动,还有利于幼儿的常规培养。其他区域孩子们也会插手牌去玩。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活动区的机动人数,由老师签发特别通行证。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如何,以及有没有偏区,来调节个别孩子的活动。
对策2:我们尽量丰富改变活动方式,单一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活动。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一 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
原因四:因材料的投放而导致偏区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既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要与教育目标取得一致的结果。而活动区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内是否有吸引幼儿的材料。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因此,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要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适宜性。同时,教师应该经常丰富、变换操作材料,但有时也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不受幼儿欢迎的情况。比如在娃娃家,教师投放了真实的碗筷、蔬菜、点心等现成的东西;在理发店,投放了真实的小梳子、小剪刀等。这种真实的物品,不但引不起幼儿的操作兴趣,而且抑制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
对策1:“有材料陪伴”的学习,是孩子的学习特点,材料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主学习的成效。区域内的材料,除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操作性、可变性、游戏性以外,还应特别注意要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游戏材料是诱发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促进游戏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上例中,教师与其在娃娃家投入真实的碗筷、蔬菜、点心,还不如投放几筒橡皮泥,让幼儿自己动手根据游戏需要创造物品;理发店中与其投放真实的小剪刀、小梳子,还不如提供一些硬纸壳,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以物代物,以培养其想像力与创造力。这是因为,游戏材料形象逼真但功能单一,幼儿就只能进行简单的重复操作,游戏情节也会比较枯燥乏味,令人厌倦。另外,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不仅使他们在游戏中兴趣盎然,而且还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对策2: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应分期分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序的投放材料,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在益智区“玩水”的活动中,先提供脏的玩具、积木、手帕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水的用途。然后投放又瓶子、碗、漏斗等材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是会流动的。过了一段时间,又投放水车、瓶子、大小不同的漏斗,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水的流速。使活动区的材料始终让幼儿保持新鲜感,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对策3: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特别在科学角必须提供能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水车、开锁、磁铁、翻板、石磨、木瓶堆放、沙漏、小家具等。又如生活角中的给小动物喂食、夹弹子、多功能包等,还有计算角中的飞行棋、多变几何体、拼图等等。语言区“摸宝”的活动中,把字卡制作成“元宝”、“宝石”、“珍珠”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的,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小班的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不够灵活,提供的材料要大小适宜,太小的材料会增加幼儿操作的难度。
总之,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原因五:因教师的影响而导致偏区
教师的语言与行为在区角中起着主导的作用,通过语言与行为引导扩展孩子的思维,引起孩子的想象,促使孩子进行创造。同样,教师的语言及行为不当也会使幼儿产生偏区现象。如教师对某一区域特别关注,就会促使幼儿对该区产生兴趣;如某一区的孩子得到教师的称赞,会使他们的兴趣更浓,情绪更为高涨,从而对该区情有独钟而漠视其他的区域。
对策1:区角活动的指导是一种双向交流,指导的方式、内容以幼儿年龄而异。协调地处理教师(指导者)和幼儿(被指导者)之间的关系,变紧张的指导气氛为融合,可以使指导主体与指导客体放松情感,更客观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必然要改革传统的指导方法,指导由统一性向多元性发展,协调幼儿产生的不同观点,考虑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保护幼儿活动的积极心态,从而使幼儿始终感受到区角活动是快乐的活动,乐于参与各个区角活动。
对策2: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和反思自身的问题,第一,不要过多地关注某一特定的区域,而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区域;如:让在不同区角活动的幼儿讲一讲今天你在活动中最高兴的事,来吸引幼儿到不同的区角活动。第二,经常表扬能变换区域活动的孩子,使他们的眼光投向其他的区域。第三,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等。
由于引发幼儿偏区现象的原因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偏区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记录每个孩子的一言一行,了解每个幼儿,不断研究教育方法,这是很重要的。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有没有什么变化;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活动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出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促进了幼儿整体性的发展。经过不断的观察记录——统计分析——着手解决,偏区状况就会不断得到改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萍,如何提供半成品材料,幼儿教育,2004年第6期,20.
[2] 霍力岩,孙冬梅.活动区材料应该具有探究性和引导性,幼儿教育,2005年第9 期,10-11.
[3] 黄丽萍.公共区域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育.2005年第11期,16-17.
[4] 杨赛男.区角活动环境中的规则提示,幼儿教育.2005年第11期,18-19.
[5] 瞿菁. 多元化组合方式促进幼儿群体互动. 幼儿教育,2005年第11期,20-21.
[6] 李玮. 区角活动材料的情感性研究.幼儿教育,2005年第11期,22-23.
[7] 黄丽萍.区角活动材料的调整艺术.幼儿教育,2005年第11期,24-25.
作者:温州五幼分园 张育媚
手工材料
关键词:区角
- 让区角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 2013/02/19
- 让农村幼儿园的区角“活”起来 2013/02/04
- 浅谈幼儿区角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2013/01/31
- 从区角游戏看幼儿创造思维 2013/01/21
-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拓展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内涵 2013/01/0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