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反思:“亡羊补牢”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时,我先出示字条“亡羊补牢”,直接导入:“认识上面的字吗?”“亡羊补牢讲的是什么事呢?请大家一起听故事。”听完故事,孩子对故事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于是我通过有序的提问深入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故事里讲了件什么事情?”并运用情感迁移的方法引导幼儿设身处地想象“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以后他是怎么想的?你要是牧羊人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最后引导幼儿分析事件的因果联系:“牧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最后事情是怎样的结果?”引发幼儿联系自身感受说说“有什么话想对牧羊人说的呢?”重在将故事事件当作一个警示作迁移引申,用以指导孩子的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们形成“知错就改”“早改早好”的自警意识。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这一点的认识,我在活动的最后组织了以下主题的讨论:
1、这个故事中的牧羊人为什么结果一只羊都没有了呢?
2、他可以不让自己的羊被狼吃掉吗?他该怎么做才对?
3、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由于我们在思想教育上一贯提倡“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的观念,于是我立马结合教育道:“牧羊人如果发现羊死了,马上修好羊圈,羊就不会再少了,就是“亡羊补牢”,我们小朋友犯了错误只要马上改正,也是“亡羊补牢”,拿出好表现大家还是喜欢你的。谁来说说你犯了错误是怎么“亡羊补牢”的吧?”好多孩子纷纷结合自己的改错经历进行了现身说法,例如:袁宇豪小朋友上学期经常使用暴力攻击同伴, 后来在 老师的教导、家长的配合引导和自己的严格自律下逐步改正了坏习惯,他“慷慨陈词”说:“我以前经常打人,不会好好讲理,后来我改正了,也可以说“亡羊补牢”了。”班内的“大马虎”陶秦怡说:“以前我很马虎,做作业经常把加号看成减号,减号又看成加号,被 陶 老师批评了很多次,妈妈还拎眼皮了,我现在就看得仔细多了,这也是“亡羊补牢”。”……
这样,在孩子的趣味讲述中,我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所列举的个别事例来密切联系成语加以了引导和分析,怎样才能“亡羊补牢”,那就是:有错就改,马上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将错误带来的坏处降低到最小。这便是“亡羊补牢”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教育意义所在!
手工材料
关键词:亡羊补牢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