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aike 感谢 haike 上传 0人参与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人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这是非常最重要的。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在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做到给幼儿自主的权利,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创设情节,自主评价游戏,这样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积极而高涨,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们大班组先后开出了:娃娃家、医院、点心店、理发店、宠物医院、加工厂、超市等主题游戏。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也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角色游戏中从原来不能观察游戏,到发现问题适时介入;从原来成堆的投放材料,到现在按需投入。幼儿从原来盲目地乱玩,到按游戏规则玩。下面我想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1、活动区的创设和调整  
到了大班,幼儿已能自主进行交往,且不愿待在娃娃家进行游戏,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需要,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在班里开设了大统华超市,娃娃家来客人需要去饭店请客,又开了小吃店,幼儿交往多了需要钱,在孩子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农业银行。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角色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随时调整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角色区。  
2、材料的投放和调整  
(1)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教师们认为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如餐厅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缝制的非常逼真的包子、饺子,又购买了逼真、形象的水果、蔬菜,医院里的听诊器、注射器等物品也都是仿真塑料制品。如当孩子们需要时,就去那琳琅满目的材料中去找,餐厅里没有包子,从材料中找来就去装盘,厨师就没事干。这些材料虽能吸引幼儿注意,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但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教师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我发现这一问题及时召开教研会,教研会上大家进行了研讨,发现材料太多并非是好事,劳民伤财。于是教师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幼儿一会儿找老师问“没有肉怎么吃肉片”、“没有饺子客人想吃”、一会儿又问“银行里没有钱怎么办”等,几个区的孩子都找老师。教师感到很累又不知怎么处理。在我园的业务学习中讨论了“如何开展游戏的研讨会”后,使我们得到了启发,走出了材料投放的误区,明确了材料投放的方法。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我班夏鑫扮演社区医院的医生,他给病人照B超,就用纸盒做电脑,用木块做鼠标。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2)材料的调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便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如大(2)班小吃店中设立菜单的事例:缪老师扮成顾客去小吃店用餐,服务员问:““您需要点什么?”“你们都有什么?多少钱?”孩子们都围着老师报饭菜名称,老师启发说:“大家都说我听不清,再说厨师也来招待客人,饭糊了怎么办,还是请服务员来说吧!”““我不知道怎么说呢?”曹钰小朋友说:“我去过饭店,他们那有一张纸上面写的都是饭和菜,想吃什么可以照着说”。“我知道那叫菜单”。“老师,也给我们写一个菜单吧。”于是缪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菜单,孩子说老师写,做完了小朋友不认识菜名,只认识价格,菜单还是没有发挥作用。孩子们拿着菜单说:“老师还是教我们认一认吧!”在老师的帮助下,不一会儿,服务员学会了读菜单。但新的服务员来了还是不认识,想做服务员的小朋友找别人去问感到很麻烦,怎么办呢?曹钰小朋友想到在菜名的后面画上了实物,这样既直观又方便,便于幼儿使用。于是,菜单就在幼儿游戏中使用起来。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缪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决定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百宝箱,让百宝箱发挥其作用。我们发动家长为幼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玩具材料投入百宝箱,为幼儿游戏增加辅助材料。  
二、角色游戏过程的指导  
教师对如何指导游戏知之甚少,教师误认为角色游戏无非是孩子玩过家家,孩子们都知道,也玩过,让他们自己去玩吧!幼儿游戏时教师不知干什么,也不知观察什么。因此发现不了游戏中的问题,以至于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指导游戏,提高不了游戏水平。从此“放羊式”的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起来了。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幼儿玩了一段时间,由于内容、材料得不到更新、补充,游戏就无法深入,无法扩展,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能再现,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出现了高原区。这时的孩子三三两两结伴自己玩自己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活动室里吵吵闹闹乱成一团。教师说、喊根本听不进去,闹得教师很头痛。老师们经常聚在一起说:“这样游戏不行,孩子们都玩疯了。”另外还有一种是老师“导演”游戏的现象,即教师考虑不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只凭主观臆断指导游戏,这样就驾驭、控制了游戏。教师打扰幼儿游戏或替代幼儿分配角色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讨论后的做法是: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支持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我们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支持他们的角色游戏的开展。
     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玩“医院”游戏,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我们经常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当你去医院看病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幼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责任分开,各施其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又如,娃娃家的幼儿要扮演爸爸妈妈,教师就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爸爸干什么?妈妈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自己说:妈妈要看孩子、做饭、买菜、收拾房间、招待客人、带孩子去串门或买东西、洗衣服等,妈妈有干不完的活。爸爸打工回来也帮妈妈干家务,烧水、拖地、去银行存钱、带全家人去小吃店吃饭等,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学习招待客人、倒水、洗水果、帮妈妈买东西等。通过启发引导,使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更加深入,孩子们又能主动和别的区的小朋友交往。 
 2.加强对游戏过程的指导 
    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或是因为幼儿无所事是,或是争抢角色,或是游戏进行不下去,或是游戏需要丰富经验,而教师适时介入与指导,既可为游戏活动增添兴趣,又增进师生感情,便于游戏情节深入与发展。   
(1)引导幼儿共同协商,自主分配和扮演角色。 
    刚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由于缺乏对游戏本质的认识,总担心孩子玩不好,会出现问题,游戏开始时,教师往往先给孩子们分配角色:你去商店当经理,他当推销员等。虽然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我们却觉得很累,孩子们玩得很拘谨,他们没有一点兴趣,没有主动性。为此,我们讨论后把“导演式”游戏转变为幼儿自主的游戏,每天早晨孩子入园后引导他们自己选区、自愿结伴、自己分配角色,我们知道,幼儿学习分配和选择角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时,教师观察幼儿选择游戏的情况,引导孩子学习分配角色。如小医院只有2名大夫,却有许多小朋友都想当,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幼儿: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幼儿有的说猜拳,有的说轮流担任。结果他们决定先猜拳定出两名大夫,其他幼儿再轮流担任,很快大家就愉快地开始了游戏。   
(2)细心观察,适宜指导,引导游戏主题不断深化。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游戏的观察者、指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材料的投放者。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深入和发展。 
 Α、参与幼儿游戏
    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大(1)班医院药房的大夫无所事事,对教师投放在旁边的图书也毫无兴趣,戚老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就参与到游戏中来,以病人的身份到药房拿药,并故意提出要买一些感冒胶襄,而在药房里并没有胶襄,怎么办?这时小大夫马上说:“我把笔芯剪短当作胶囊吧!”“那好吧,过一会儿我再取药。”说完就巧妙地离开了。而当病人了了无几、医院门前冷冷清清时,戚老师又以院长身份及时介入“今天病人好像不太多,要不我们给小区里的人打预防针去怎么样?”“好啊。”“那我们要带什么东西去呢?”“注射器、药水、棉球和体温表、小药片”……在准备完毕之后,小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纷纷来到娃娃家、小商店等地送医上门,既解决了幼儿等待的问题,又发展了游戏情节,支持幼儿的游戏向纵深方向发展。 
B、提出问题、建议 
    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争端、困难时,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或以建议的方式进行指导,使幼儿游戏不断发展。例如,当教师发现小餐厅的饭菜花样太少,就以顾客的身份来到餐厅,提出要吃青菜炒肉,可餐厅服务员很为难,因为平时她们只提供素炒菜,从未尝试用肉炒,这时教师提出建议,“要不你和厨师商量一下怎么办。”于是服务员和厨师商量了半天也未出结果,教师又说:“你们可不可以去买点肉呢?”服务员马上说:“那请您稍等一会儿,我们到菜场去买点肉。”一会儿,他们到百宝箱找来了米菠萝,涂上红颜色,又用手掰成小块,和其它青菜一起放进盘中,送到了顾客面前。由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引导,使游戏情节得到了拓展。  
(3)引导幼儿共同评价,引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① 评价什么 
    首先,我们应明确:评价必须以观察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评价幼儿的明显进步。包括在运用材料、扮演角色、与同伴交往等方面的进步。如XX小朋友平时很好动,今天坚持在娃娃家扮演爸爸这一角色,一直很投入,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评价幼儿创造性表现。如XX幼儿在美发厅设计了新发型也值得肯定。      
当然,评价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灵活调整,且评价的形式和时机也应是灵活多变的。
② 评价的形式和时机(也就是怎么评价) 
从评价形式看:可以是集中评价、小组评价、也可个别评价; 
从评价时机看: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评价,也可以在游戏结束时评价; 
从评价主体看: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我评价。 
    评价的形式和时机也要随游戏的内容和需要灵活调整,大班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平等、自由、支持的评价环境,鼓励幼儿自我评价,且以幼儿评价为主,还可以通过讨论达成一致见解。如当大夫在游戏结束自我评价时讲到:“今天我给几个病人看了病,可在开药方时不知怎么记”?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我们到医院看病开处方时,大夫是怎么说的?”“我拉肚子大夫让我吃药片。”教师继续引导,“那大夫说药片怎么吃呢?”“每天三次,每次一片。”“我发烧时大夫要每天打两针。”孩子们的经验被调动起来,教师继续启发:“那我们的药方要怎么写别人才看得明白呢?”“也许我们可以画药片,吃一片就画一片,写上每天几次就行”“药水可以画一个小瓶,再画几个点就知道点几滴了,”于是孩子们设计出自己的小药方。 
    另外,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你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吗?为了使下次玩的更开心,你们还需要什么?怎么做? 这样,孩子们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又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了铺垫。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可见,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教师只有真正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才能够把握指导的尺度,让游戏活而不乱的开展,孩子们才会玩的更开心,获得更多的本领。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语言讲述活动:小花园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