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故事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运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ling 感谢 daling 上传 0人参与

片断实录:  
活动一:阅读小书,幼儿讲述故事。教师提问:“请你们一边看书一边讲讲故事,看谁讲得有感情。”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的边看书边讲述故事。  
活动二:幼儿进一步理解、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表情和动作等。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故事中有谁?国王怎么了?大臣们怎么做?医生看了国王后是怎么说的?” 此时,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对故事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接着,教师出示大“运动计划表”提问:“第二天国王一大早起来说了什么?谁来学一学?” 教师出示大日历牌,教师提问:“(1)星期×,谁带国王去××?他们怎么××的?国王说了什么?(2)星期日到了,他们可以怎样了?过了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事? (3)这时国王问了医生什么?医生听了怎么说? (4)后来国王是怎么锻炼身体的?病好了吗?”通过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幼儿重点练习了故事中星期一到星期日的人物对话、动作等。  
活动三:教师请幼儿分组自主商量、分配角色,表演故事。教师出示角色牌,介绍分配角色的要求:现在我们八个人一组来表演这个故事,每组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比一比哪组会商量、合作,表演得更有趣。 幼儿分成两组,讨论、协商、表演。  
活动四:幼儿分组轮流表演,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针对性地评价。  
反思与感悟:  
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迅速,积累了大量词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语言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表达,想表现。本次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创设一个让他们自由想自由说的情景。活动时不给孩子语言示范,不局限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与同伴与老师的交流中学习语言,学习怎样表达想法。幼儿对《国王生病了》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今天,主要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角色等,运用合适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表演,并学会与同伴讨论分配角色,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教师为幼儿准备了: 人手一本小书、大型“运动计划表”一张、日历牌、角色牌、轿子替代品(竹竿六根)。我设计很多的问题让孩子想,让孩子来说,孩子通过活动体会到了运动有益健康的道理,也理解了故事中更深层次的道理,如“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实实在在地去做,是不能请别人代劳的”。  
因此,有效的提问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效率的高低息息相关。  
(一)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  
1.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  
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如这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要求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角色等,运用合适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表演。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熟悉故事后提问“故事中有谁?国王怎么了?大臣们怎么做?医生看了国王后是怎么说的?” 此时,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对故事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面向全体幼儿的原则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时时处处落实“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问设计也不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面向全班每一个幼儿的,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教师向我提出的,从而愿意参与问答活动。如问题“第二天国王一大早起来说了什么?谁来学一学?”,由于这个提问,既面向全班幼儿,又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孩子们都非常踊跃的来学国王的话。  
(2)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心理学家对人类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最旺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幼儿联想,引发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教师以辅助小问题来引导幼儿,不仅能使幼儿拓展思路,而且师幼互动性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教师编拟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找出不同答案,增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星期日到了,他们可以怎样了?过了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国王问了医生什么?医生听了怎么说?后来国王是怎么锻炼身体的?病好了吗?”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老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果然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教师出示大日历牌后,老师问幼儿“星期×,谁带国王去××?他们怎么××的?国王说了什么?”一个幼儿说国王会说这里的风景很美。”于是第二个幼儿说“这里的景色很好看。”之后的每一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 时 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了。 于是 老师就鼓励问到:“国王还会说些什么?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贴纸奖励。”以这样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果然激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  
(四)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我们认为是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而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绝少有幼儿提问,这种方式最明显的弊端是不利于幼儿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   
理论支撑:  
《纲要》中指出: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婴幼儿亲子活动七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