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区域体育活动与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sy 感谢 dasy 上传 0人参与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与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一个人成长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在大力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越来越成为我们的共识。非智力因素主要有:意志力、自信心、情绪控制、人际关系、自我激励、思维方法等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既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或受到消极的抑制,也可以受到体育教学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必须建立在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亦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因此,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幼儿智力开发的同时,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区域体育活动不仅应着眼于强健幼儿体魄和增强幼儿体质,不仅应重视体育与智育的关系,而且还应注重体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意向性心理特征,不仅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重要作用,而且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的这些非智力因素还会产生迁移,深刻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监督和强化作用。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同时,体育运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在区域体育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让“强壮”,“智慧”与“快乐”这“三维”目标成功的实现,促进肢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增强了幼儿的愉悦体验,达到“成功体育”的效果。我班就区域体育活动中教师如何积极引导,促进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
(一)、目标
1.提高幼儿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加强精细动作的控制力,促进身体机能稳步发展。
(1)发展走、跑、平衡等身体技能。
(2)提高机体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巧性。
2.培养幼儿自信独立、乐观向上、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良好个性。
(1)能以活泼积极的态度参加各种体育游戏,喜欢体育游戏。
(2)乐于完成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任务,不怕失败。
(3)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内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提高幼儿运动兴趣。
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3—6岁孩子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的过程能使孩子的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孩子们沉静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根据幼儿动作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难易不同的材料,提高幼儿的挑战性,增强自信心。
3—6岁的孩子处于对新异事物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们需要合理的创设游戏环境、投放许多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我们不急于去教会他们玩的方法,而是要先耐心的看一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在游戏环境中会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再切入或调整我们的计划来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对动作发展好的幼儿,投放一些有挑战性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后的愉悦。
3.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幼儿内在需要,采用结对的方法,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团结友爱,建立初步的合作观念。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养方式和健康状况都不仅相同,接触的外界环境各异。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又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和承认儿童在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和观察幼儿的动态,给以不同幼儿适时、适当、适度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通过结对、合作等途径,来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的乐趣。
4.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要做到让幼儿 “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的做法。让幼儿通过尝试活动独自迈出艰辛的一步或几步,尝试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重点
就区域体育活动中教师如何积极引导,促进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思路及过程
1.准备阶段:
(1)    方案的设计、修改和论证。
(2)    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对实验方案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积累。
(3)    根据年龄段特点制定教育计划。
2、实验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积累过程性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方案进行调整。
(2)按照草拟方案,边研究、边思考、边实践,边反思的方法,逐步的积累一些过程资料,并写好阶段总结。
(3)定期进行研讨活动,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4)    对课题公开活动的亮相,当场反思、总结。
(5)    请专家、领导督促指导。
3、总结阶段:
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对实验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公开活动现场观摩,教师的教学笔记、专题论文装订,推广课题成果。
(二)方法
1.文献资料法。注重搜集、分析相关理论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研究目标,丰富操作样式。
2.行动研究法。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3.观察法、
4.游戏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赛一赛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